如果告诉你,欧洲的经济发动机德国,正在悄悄开启外交政策的“大转弯”,你相信吗?站在这个风口浪尖的主导者,就是德国新晋政治强人默茨。他不仅对美国说“不”,对中国也态度暧昧,既想继续做生意又对合作设置“防火墙”。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在全球政治棋局中为德国争取更多的独立性和话语权。然而,这份独立性究竟能否如愿?全球化的今时今日,德国能靠自己“单打独斗”走多远?这一切注定成为复杂而又多舛的一场变局。
默茨的态度很耐人寻味。对于中国,他显然是谨慎且强硬的。“不能过度依赖中国市场,更不能在高科技领域落后于中国。”这是他的原话,句句透着精明。但一转头,他又强调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不可或缺,说德国得“两头兼顾”。这不是典型的“两面派”吗?而对美国,他同样咬牙切齿,明确表示“不能再对美国抱太多幻想”。毕竟美国在过去的几年里,没少让德国吃苦头,特朗普的“制裁威胁”还历历在目呢。现在的问题是,德国的传统盟友都靠不住了,新朋友也似乎不怎么靠谱,默茨的独立外交梦,难度系数堪比登天吧?
让我们一层层地剖析默茨的算盘。首先是对中国的态度。人们可能会问,既然中国是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为啥默茨还打算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答案很简单,他担心德国“被绑架”,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比如,现在全球芯片紧缺,如果德国在这些关键技术上被中国甩开,那就不是输掉一局棋的问题,而是整个棋盘都要丢了。但你也能看到,德国的汽车和机械这些拳头产品,很大一部分市场就在中国。普通的德国企业主当然不愿意跟钱过不去啊。所以说,想“一边保持合作,一边防着对方”,听着聪明,做起来怕是难上加难。
再看对美国,默茨的怨念由来已久。他觉得美国不仅不稳定,还没什么“善心”。从特朗普时代的“美国优先”到拜登的传统回归,德国的很多利益都被美方牺牲掉了。尤其在军事和经济安全上,默茨认为德国不能再一味当“小弟”,而是该自己说了算。可问题是,一说到军事自主,德国的军费该从哪儿来?一谈到经济安全,欧盟内部还有不少国家对默茨的“独立自主”并不感冒。德国能拉拢一批盟友共同进退,还是会在孤军奋战中丢掉优势?说到底,还得看默茨的手段高明不高明。
乍一看,默茨的冒险计划似乎是雷声大、雨点小。德国对外政策真的平稳转向了吗?未必。比如他对中国的一系列“提防”主张,似乎并没有得到全体内阁的同意。德国国内的一些企业家发出质疑:如果因为政策收紧失去了中国市场,那咱们的经济该怎么办?有人引用数据指出,德国有超过30%的汽车出口是销往中国,如果这个比重下降,对德国工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失业率上涨、社会保障压力增大,这些问题德国能承受吗?所以,默茨在国内甚至欧盟内部,都需要不断安抚这些“经济派”声音。
而美国那边呢,相对于默茨的硬气表现,德国真的已经摆脱对美依赖了吗?至少从军事上来看,答案是否定的。如今,德国的国防预算仅刚刚超过北约要求的2%红线,却仍然严重依赖美方提供的基地设施与技术支援。有人挖苦道,“德国就像租来的翅膀,连飞行方向都由别人指挥”。默茨一方面强调“我们不需要美国的保护”,但另一面却迟迟给不出具体的防务自主计划,这种对比显得尴尬且失衡。
正当人们还在为默茨的“独立外交”计划争论不休时,剧情突然开始反转。在公开场合一向谨慎笃定的默茨,竟然第一次松口承认,德国当前的资源调配模式可能无法支撑过于激进的外交策略。这等于变相承认,他提出的系列设想缺乏现实基础。而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德国民众和舆论开始质疑:为何政府一面高唱独立,另一面国内能源价格飞涨、通胀压力山大?这种情况下,德国还能否有余力“另立门户”?
更重要的是,欧盟内部的不和谐声音也愈发刺耳。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对德国的外交调整嗤之以鼻。他认为,如果德国一意孤行,带头“反制”中美两大经济体,那无异于欧盟内部拉帮结派,把大家拽进一条谁也不知道通往哪里的船上。默茨设想的“欧洲自主”理念,在被广泛支持之前,首先必须解决如何安抚欧盟内部的不满。就连一向与德国交好的意大利,也开始对默茨“想当老大”的意图心生怀疑。
故事发展到这里,事情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化了。国内政策尚未妥善解决,国际形势却变得更为严峻。俄乌冲突迅速推高了德国的能源危机,这让默茨之前关于摆脱能源依赖俄罗斯的口号变成了隐形难题。欧洲范围内的能源短缺,逼得德国不得不从美国采购天然气。而这,又进一步无形拉回了德国对美的依赖地位。所谓的“对美政策自主”,在输入每一辆装载美国产天然气的船只时,又多了一丝讽刺意味。
另一方面,德国国内各行各业的分歧也在加剧。大企业需要开拓国际市场,而德国中小企业却希望政府专注于保护本土利益。默茨这时候巨大反差的政策,既无法满足前者,也难以安抚后者。一名普通百姓评论道:“独立政策听着动人,可跟我们电费单上的数字有半点关系?更多的是幻想,少的是实用。”
最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时间推移,默茨的外交风格似乎从一张豪赌牌转向了赌博失控的边缘。德国的传统盟友渐渐对这位新晋领导者失去信心,中欧之间的经济合作也隐隐开始滑坡。各方裂痕越发显而易见,默茨的未来之路,注定充满坎坷。
听起来,默茨的“独立外交”梦想好像很刺激,但实话说,现实问题比他脑海里的设想更复杂。对中国,他要合作却又防着;对美国,他喊独立却又舍不得完全断开联系——这种两面操作,从逻辑上就让人觉得别扭。更重要的是,他所谓的“欧洲自主”,不仅没得到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心口如一支持,反倒显得有些“各打算盘”。长此以往,德国究竟是在保护经济利益,还是在做风险累积的尝试?这确实值得深思。
默茨的外交策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高空走钢丝”:脚下是欧盟其他国家的分歧,头顶是中美两强的对峙,摆脱依赖显然看上去像一场真男人的游戏。但问题也来了,德国能否真成为棋局中的“独立玩家”,还是会最终失去传统的朋友圈站队?你怎么看默茨的这份冒险计划,是真高瞻远瞩,还是不切实际的意图?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