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给女儿讲历史,我翻开地图,指着那片橙黄色的疆域说:“你看,这就是大唐,1237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俄罗斯差点儿,但在一千多年前,这可是世界上第一个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农耕帝国。
”她瞪大眼睛问我:“为啥是中国人能干成这事儿?”我愣了一下,这问题简单又复杂,今天就试着聊聊这个话题。
说到为啥是中国人,咱们得先看看东亚这块地。想象一下,地球上有个地方,像个天然的大舞台,虽然跟外面有点隔绝,但内部啥都有:山川、河流、平原,样样齐全。尤其是黄河中下游,这地方简直是个“地缘bug”。
你想想,渭河平原、华北平原连成一片,再加上关中这块宝地,纬度差不多,气候相似,种庄稼的条件全球罕见。放眼古典世界,哪还有这么大一片宜农区?
我常琢磨,农耕文明的根基就是土地和粮食。黄河中下游这块“基本盘”,给华夏先民提供了顶级起步条件。有了粮食,就能养活更多人;有了人,就能干更大的事儿。
几千年来,咱们的祖先从这儿出发,慢慢把长江中下游、青藏高原这些碎片拼起来,才有了“中国”这个概念。所以我说,中国能成大国,不是偶然,是地盘决定的。
可光有地还不够,为啥偏偏是中国人把国家做到1000万平方公里?这得聊聊历史上的反复试错。世界上超大国家不少,比如蒙古帝国靠骑兵横扫欧亚,大英帝国靠海军全球开花,但这些要么是游牧帝国,要么是大航海时代的产物。
唐朝不一样,它是个扎扎实实的农耕帝国,靠的是粮食和人,而不是马背上的征服。
在我看来,唐朝的成功是个“组合拳”。先说地利,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连起来,粮食产量爆棚,人口高达8000万,占当时全球的40%,这底气多硬啊!
再说人和,隋唐的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经验,搞出一套治理超大国家的玩法:政治中心放长安,靠近前线好打仗;经济中心在江南,财税源源不断往北送。这样,军事和文化就能双管齐下,往边疆铺开。
具体点看,唐高宗那会儿,北打到西伯利亚,南到中南半岛,西到咸海,东到朝鲜半岛,硬生生把疆域撑到1200多万平方公里。这可不是随便画个圈就行的,得有军队守,有官僚管,还得让当地人服气。唐朝是怎么做到的?
靠的是农耕文明的“金字塔”:皇帝分资源,官僚管秩序,军队保安全,农民出粮食养活所有人。这套体系在古典时期简直无敌。
有人可能会问:“游牧帝国不是更猛吗?蒙古帝国不也超大?”没错,游牧民族靠马快刀利,扩张起来像一阵风。可风吹过就散了,他们建的国家往往不长久。为啥?
因为游牧靠掠夺,农耕靠积累。唐朝不一样,它有稳定的粮食和人口,能把地盘守住,至少在安史之乱前是这样的。
我翻过不少资料,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古典时期,超大国家要么靠武力征服,像马其顿、罗马;要么靠宗教整合,像阿拉伯帝国。可唐朝是少数能把农耕和军事结合得这么好的。
辉煌背后,也有教训当然,唐朝也不是没毛病。安史之乱一爆发,内部权力失衡,财政崩盘,帝国就垮了。可这不妨碍它的伟大。我常跟女儿说,唐朝的辉煌给中国人留下了“天下大同”的梦想,也留下了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为啥是中国人建起了第一个1000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国家?我更倾向于认为,是东亚的地缘给了我们机会,而华夏先民抓住了它。几千年里,咱们从黄河出发,一步步整合资源,融合文化,终于在唐朝把潜力全发挥出来。
聊到这儿,你是不是也觉得挺骄傲?唐朝不只是个历史名词,它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和韧性。你觉得呢?要是让你给唐朝打分,你会给几分?留言聊聊吧!
大唐波斯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