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金恪集团非法集资的新闻冲上热搜,据悉,创始人早已卷款潜逃,公司总部也早就人去楼空。
更让人痛心的是,该集团的投资者几乎都是老年人,涉及到的金额高达上百亿,就连公司的员工们都把自己赔了进去。
这个集团究竟有怎样高明的骗术?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地把自己一生的积蓄赔进去?
2024年12月21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发布了一则让许多老年人心碎的警情通报。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依法对金恪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以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侦查,并对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是一起超过百亿的大案,且受害大都是老年人,一时之间,金恪集团的上海总部和北京总部前挤满了前来维权的老年人,甚至有人晕倒在门口。
金恪集团自从几年前起,便开启了“共创财富”的战略阶段,声称要为合作伙伴发展赋能,简单来说就是带着投资人一起赚钱。
现在的年轻人在投资方面都越来越谨慎了,集团的负责人王建峰在此时选择将手伸向了既有积蓄又容易被说服的老年人。
而金恪集团在这方面又有着天然的优势,首先,金恪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多年的老牌企业,老板还是一位上过新闻的知名企业家。
除了是响当当的老牌企业,金恪集团还有着较为全面的产业链,最主要的就是“医、食、住、行、养、娱”,吸引了许多中老年人的注意。
吴先生是一个“上海土著”,今年刚退休的他每个月能拿大几千的退休金,家里有两套房子,儿女也都有了稳定的家庭,无需他的帮扶。
对于吴先生来说,接下来的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享受人生,一次偶然间,他前往了金恪旗下的度假酒店。
怡人的空气,豪华的建筑,贴心的服务,让吴先生对这个集团好感倍增,他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离开后,吴先生还加了几位工作人员的微信。
在微信上,工作人员们不断吹捧着吴先生,称他是他们遇到过的难得通情达理的客人,并邀请他去他们旗下的其他产业度假。
康养小镇,香榧产业基地、葡萄酒种植基地、休闲渔业,金恪集团的这些产业,掏空了吴先生每个月的养老金。
当工作人员再次邀请他时,吴先生选择了拒绝,表示自己不能再过度消费了,就在这时,工作人员向他发出了投资的邀请。
工作人员表示,因为他是集团多次消费的高端会员,所以有资格获得内部投资的机会,风险较低,收益稳定。
吴先生最初表示了拒绝,他表示自己并不相信这种投资,可工作人员并没有放弃,他隔三差五就给吴先生发问候短信,逢年过节还会给他送些礼品。
吴先生的儿女平常工作都很忙,虽然不曾亏待老人,但着实也是做不到这么贴心,慢慢地,他被打动了。
他开始主动打听理财的项目,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一种“云运营”的经营模式,只需投入一部分钱,就可以成为旗下产业的股东,还可以随时视察。
当听到年收益能达到8%-17%的时候,吴先生心动了,他投入了一部分积蓄,嘱托工作人员帮他选个好项目,当他拿到第一笔分红时,他激动地睡不着觉。
随后,他加大了投资的力度,期待着再次拿到属于自己的分红,周边的朋友看到了纷纷表示很羡慕,请求老吴带他们“入伙”。
一段时间后,几乎老吴身边的所有人都加入了“云运营”,很快也有相应的工作人员添加了他们的微信。
有人哄着,给足情绪价值,还能每年都“躺着拿分红”,他们都感觉自己简直是捡到了一个大便宜!
除了这些大城市里的老人,他们的拉投资活动还渗透了许多农村老人,通过传统的听讲座送鸡蛋、送超市购物卡等手段,吸引了了许多老年人。
随后,他们还会参与所谓的免费郊游,被拉到金恪集团的农业种植园中听演讲,打着“支持农业发展”的旗号,拉这些老年人入伙。
很多不明真相的老人纷纷贡献出了自己几个月的养老金,虽然数额都不是很大,但积攒起来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刚开始,金恪集团确实是会像承诺的一样按时发放分红和收益,许多老人已经习惯了把钱放在这项投资,而不是存到银行,毕竟这收益可比存银行高多了。
可就在今年,金恪集团突然变得不对劲了起来,有消息传出旗下的许多旗下旅行社、酒店和小型生鲜门店相继停业。
许多“投资人”感觉到了不对劲,一时间咨询的电话都要被打爆了,许多人感觉不对劲想要退资,却得到了如果要退资,一分收益都不会有的答复。
就这样,绝大部分的投资人还是选择继续相信金恪,直到10月26日,金恪集团发布了关于延期召开投资人大会的公告。
公告称“由于集团公司运营情况、财务状况等目前仍在梳理与统计过程中,兑付方案尚无法确定,故原定于2024年10月28日召开的投资人大会无法如期举办”。
由于之前这些年累积下来的信誉,这个公告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许多人都觉得,年底肯定就发放收益了。
可投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就在12月21日,金恪集团的大厦团倾倒,总部人去楼空,警方立案调查,无数投资人血本无归。
警方还特别设立了许多接待点,专门接待相关报案,最后竟然暴露出一个惊人的事实:涉案金额竟高达上百亿!
看着被骗老人绝望的脸,警方表示一定会追查到底,经调查,发现不但这些受骗老人,就连集团内部的许多工作人员的身家也全被套了进去!
集团首内部将拉投资的对象分为高端和低端两档,负责高端客户的业务员被派去集团旗下的产业寻找合适的客户;负责低端客户的业务员责以近似“传销”的方式到处开讲座。
业务员身上都有相应的指标,若完不成他们往往会选择自己出钱、拉动身边亲戚朋友等方式来完成。
东窗事发时,不单是那些被骗的受害者,集团的许多员工们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仿佛一夜之间天塌了。
如今的公司门口贴满了催缴单,许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维权却无功而返,他们只能联系那些业务员,可许多业务员也都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今,后续的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据说公司董事长至今仍下落不明,警方也发出了通缉令,表示将持续追查。
请提高防范意识,同时时刻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定要捂紧自己的钱包!
信息来源:
新京报
央广网
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