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一生始终做三件事,吃饭、睡觉、骂宰相

兜兜历史迷啊 2025-02-05 11:21:18

在古代老百姓的眼中,最优秀的少年郎无非两种,一种是状元郎,另一种是驸马爷。

这两种身份并不冲突,但是却很少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不过,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既考中状元,又当上驸马的人,就是唐朝的郑颢。

但是他的人生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让人感叹不已……

权贵不相容

也许有人会对郑颢的唯一性提出怀疑,认为他不可能是唯一一个状元驸马,因为有很多状元驸马的例子,就比如古代第一渣男——陈世美,他不就是考上状元才被公主看中的吗?

他后来也当了正牌的驸马,不能因为他抛妻弃子就无视他的状元身份吧?

还有黄梅戏中的《女驸马》,这位更是厉害,不仅以状元的身份当了驸马,还是个女儿身。说起来,这些人不都是状元驸马吗?

这些人确实都是状元驸马,但是他们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都是戏文里唱的,写戏的人编的,也就是民间虚构的。

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状元驸马,确实只有郑颢一人,而且他来当这个驸马也是不情不愿的。

事实上,没有一个状元愿意当这个驸马,这两个位置看似没有冲突,实则水火不容,很难凑到一起去。而戏文里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状元驸马,恰恰证明了戏文的虚构性。

那么状元和驸马这两个身份,为什么会是水火不容的呢?喜上加喜难道不好吗?

事实上,这涉及了一个王朝的根基,权力和贵族只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也只能是皇帝。

如果有其他的贵族掌握了实权,那对于皇帝来说,只是一种威胁。

从最基础的层面来说,状元为什么不能当驸马?很简单,因为实在是不合适。

古代人考上个状元可太不容易了,那种第一次考就考中状元的天才少年,也只有在戏里才看得到,真实的状元再年轻也得是三十岁左右。

古人结婚生子普遍较早,大部分人肯定会在三十岁之前结婚。

公主肯定不能下嫁到已经结过婚的人家里。而且公主谈婚论嫁时肯定是十五六的妙龄少女,这样的年龄嫁给一个三十岁的人,这合适吗?

因此,状元跟公主肯定是不合适的。这是站在公主的视角,她不愿意嫁给状元,那站在状元的视角,他真的愿意娶公主吗?

书生们考中状元,必然是想着当大官,成为当朝宰相,手握国家大权。只要能考上状元,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就算当不上宰相,做的官也肯定是小不了。

但是如果当了驸马,他们可就当不成大官了。自汉朝之后,皇帝们便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绝对不能让外戚干政。

东西两汉皆是亡于外戚,理论上来说,唐朝绝不该让外戚掌握实权,但是有的皇帝也是真的失了智,就比如因为杨玉环而重用杨国忠的唐玄宗。

杨国忠引发安史之乱差点让唐朝结束。而且就算安禄山他们不造反,杨国忠兄妹俩也迟早把大唐祸害到亡国。

就连一个国舅爷都能把大唐祸害成这样,那驸马就更别说了。身为皇亲国戚,最敏感的就是这个驸马爷的位置。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皇帝对自己家女婿的态度肯定不会差,如果他看不上这位驸马,那又怎么会将女儿嫁给他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种“看得上”又是哪种看得上呢?是看中他的才华,还是看中他的能力?才华和实力哪一个更重要?这两个其实都不重要,没有权力和欲望才重要。

作为驸马,如果想要祸乱朝纲,谋权篡位的话,机会比其他人要大很多,因此皇帝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的。

说到底也就一句话,状元代表的是朝中的相权,驸马代表的是皇帝的皇权,一个人不可能完成这两方的制衡。

既然状元和驸马如此不合适,那么这个郑颢又是怎么当上状元驸马的?是他的学历有问题还是皇帝的女儿有问题?

为女破戒律

先来介绍一下郑颢这边的情况,他来自郑州荥阳,也就是那个著名的“荥阳郑氏”,这是个从东汉时期就很有名的世家。

郑颢的爷爷还当过宰相,家里条件非常不错,他从小便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是十里八乡都有名的“小神童”。

郑颢的科举之路非常顺畅,年仅二十五岁便考中了状元,随后便留在了长安做官,是官场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这颗新星引来的目光并不全是善意的,还有很多人非常厌恶郑颢,可能是因为郑颢抢了他们的风头,也可能是因为郑颢让他们感受到了威胁。

不过这些人的鄙夷并没有让郑颢退缩,他依然当官当得起劲,仿佛没人能阻止他升官。然而郑颢在官场上太过努力,却忽视了自己的个人问题。

他曾与卢家小姐有婚约,当初两人说好了,只要考完试就回家结婚,但是郑颢沉迷于做官,让卢小姐白白等了几年。

不过郑颢这边也遇到了困难,很难再进一步了,因此他最近正打算回趟老家,与卢小姐完婚之后,再把她带到长安来过日子。

他的计划很不错,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就在他琢磨着怎样回家时,已经有人看中他了,而这个人便是当朝宰相白敏中。

这个白敏中是白居易的表弟,白居易年老体衰,已经无法再处理政事,因此推举了这位表弟来接替他。

但是白敏中能耐不大,心眼不小,经常替皇帝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因此官场上有很多人都不喜欢他。

这天,唐宣宗又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为万寿公主找一位如意郎君。

白敏中回家后便开始寻找,很快他就把目光锁定在了郑颢这个年轻人身上。

一开始他也没想到,这位官场新星居然还是未婚,但是既然如今他已经知道了,那这个郑颢可就别想跑了。

于是白敏中赶紧将郑颢的资料总结出来,给皇上和万寿公主送去了一份。

唐宣宗觉得这个女婿真心不错,但是他也担心让状元来当驸马,会不会犯忌讳,但是白敏中却说自己有办法摆平。

于是唐宣宗便给了白敏中一道圣旨,让他去把郑颢带到宫里来让两人见个面。但是当白敏中来到郑颢家时,却发现郑颢已经踏上了返乡之路。

余生只有恨

此时的郑颢已经买好了礼品,准备回去迎娶卢小姐了。白敏中从郑家家奴口中得知,郑颢这趟是要回去成亲,马上就坐不住了。

他找来京城最快的马,带上了两个侍从,把圣旨揣在怀里,一路上马不停蹄地赶往荥阳。

等到了荥阳才知道,郑颢已经带上迎亲队伍去楚州接新娘了。

于是白敏中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楚州,终于在郑颢进楚州之前拦住了他,并且拿出圣旨命他返回长安。

郑颢心里也在骂人,毕竟白敏中这人也太不地道了,他不但把郑颢的仕途给砍断了,还把人家与卢小姐的姻缘给斩断了。人家两人等了这么多年,难道就为了这样一个结局?

但是皇命难违,就算郑颢再不喜欢这位公主,他也得奉旨成婚。婚后的郑颢虽然也在朝中做官,但是他做的那种官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官。

有时候郑颢实在是闲得无聊,他就上书弹劾白敏中,他还在背地里骂白敏中,说白敏中的坏话。

其实皇上也知道这件事不地道,但是这件事里他也有份,他当然是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两边他都得哄着。郑颢这边,唐宣宗也在尽力地提拔他,尽量让他当上大官。

而白敏中这边,唐宣宗将郑颢骂他、弹劾他的文书都放在了一个箱子里,足足装了一大箱子。

就这样,双方以一种奇妙的平衡共存了下来,后来唐宣宗又提拔郑颢当大官,但是郑颢的父亲却劝他放弃,因为他一旦当上这个官,官场平衡就会被打破,因此他还是放弃了。

在这个故事中,真正受了伤的人只有卢小姐,她白白等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刚开。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