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的楷书风格竟荣获全国书法大奖?网友质疑:伪装自然,实则矫情

书画群英 2025-01-15 09:16:32

在当下这个图像丰富、娱乐多元的时代,吸引眼球成了一种经济驱动力,被称作“眼球经济”。为了在展览中吸引观众的目光,众多书法艺术家费尽心思,创作出视觉冲击力强、新颖独特,甚至带有一些奇特和刺激感的书法作品。

这件获得云冈杯·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一等奖的作品,体现了魏碑体书法的鲜明特点。不过,它那独特的字形设计和不常见的笔法运用,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和不同的观点。

这件作品是江苏知名书法家张立创作的。张立在书法界很有名,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要的书法展览,比如全国首届行书作品展、全国第二届隶书作品展、首届全国册页书法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展以及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等,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从张立的职业生涯来看,他确实有着非常出色的创作才华。他在云冈杯·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展现了他在书法创作中的趣味性和轻松自如的书写风格。不过,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但也可能会引发一些传统书法爱好者的争议和讨论。

张立的书法,用笔方式挺有争议的。

书法的精华在很大程度上就在笔法上。要想让作品活灵活现,就得靠扎实又高超的笔法技巧。在张立的书法创作里,笔触看着好像挺随意自由的,但仔细一瞧,这种笔法可能经不起仔细琢磨。

比如,他的作品大量使用了侧锋笔法,使得线条看起来缺乏力度和质感;而且,笔画的起笔和收笔、提笔和按笔的处理也不够细致,整体给人一种粗糙、粗犷、没经过精心打磨的感觉。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传统审美更倾向于追求雅致和飘逸的美。虽然我们应该尊重各种不同的风格,但张立的书法作品,因为它缺少传统意义上的美感,确实显得很特别,甚至可以说是和传统完全相反。这就好比一个不太注意小节、行为很随意的人,他的言行给人一种不太稳重的感觉。

张立的书法作品似乎带有一种刻意的倾向。仔细考虑后,我们可以推测,通常对书法有一定了解的人,不太可能选择这样的书写方式。然而,在这样一个全国性的书法展览中,张立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这种风格,还获得了一等奖,这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与思考。

张立的书法并非毫无依据的随意之作,而是在魏碑和帖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然而,这种风格显得有些过于刻意,让人感觉他在创作时是有意为之。简而言之,尽管张立是一位技艺高超的书法家,但他选择以这种风格呈现作品,似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张立在创作时好像故意追求一种看起来很随意、有趣又独特的书法风格,以此来展现自己与众不同、不拘一格的个性。不过,他可能没意识到,这种书写方式其实早被很多前辈书法家研究过,比如曾翔、郭子绪、刘云泉等。这就意味着,尽管张立试图用这种风格来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但他不知不觉中又走进了另一种常见的套路里,反而变得有些俗气了。

张立的书法作品获奖,可能会对大众对书法的认知产生一些影响。魏碑书法包含多种不同的风格,比如平城时期的碑刻风格和洛阳时期的碑刻风格就很不一样,前者更自由奔放,后者则更加精致优美。张立的书法作品显然更接近民间那种粗犷的风格。在现在,有些书法家为了追求新颖和独特,喜欢模仿古代民间或者工匠的石刻技艺,包括粗糙的笔画和笨重的字形,这种故意的歪斜和不规范,和传统书法的审美标准形成了很明显的对比。

这就像是在一场优雅的芭蕾舞演出中,突然冒出一群搞笑的小丑,虽然能立刻抓住观众的眼球,带来欢乐,但也可能让人误以为书法是不需要认真学、刻苦练就能搞好的技艺。

在现在的书法创作里,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把字的结构故意弄得太过夸张、变形,字和字之间的搭配也不合规矩;用笔很粗鲁,不讲究技巧的好坏;墨色要么太浓要么太干,对比太强烈;作品的整体布局也很乱,没有条理。这些问题在张立的书法作品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网上有人评论张立的书法“笔触看似自然,实则内心做作”,这句话说得挺到位的。一个人在自己的小范围内尝试各种书法风格,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当这样的作品在全国性的重要展览中获奖,就可能会对大众产生误导。

1 阅读:16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