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5日,浙江金华的一间普通民宅里,一位佝偻着背的90岁老人,颤抖着将一摞7万元现金递给了侄子陈其德。
接过钱后,侄子撕掉了最后一张欠条。
老人长舒一口气,脸上的皱纹在冬日的阳光下舒展开来:
“今年过年,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这个老人叫陈金英。
10年前,她因经营失败欠下2077万元巨债,却拒绝破产,以耄耋之躯摆地摊、睡地下室、啃馒头还债。
她的故事被网友称为“现实版《真还传》”,连罗永浩都视她为榜样:“我要做男版陈金英!”
01
1984年,53岁的陈金英从浙江丽水一家乡镇卫生院退休。
在那个“安享晚年”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年代,她却选择了一条令人瞠目的路——创业。
一次偶然观察,她发现市面上的羽绒服价格高昂,年轻人趋之若鹜,但老年人却因节俭只能裹着厚重棉衣。
陈金英嗅到商机,决定专为中老年人设计轻薄保暖的羽绒服。
不过她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一把年纪瞎折腾什么?”
可是陈金英没有放弃,她却偷偷拿出3000元积蓄,租民房、买缝纫机、雇工人,创办“兴华羽绒厂”。
苦心人天不负,凭借精准定位与良心价格,她的产品迅速走红。
工厂规模从几人扩张到百人,年销售额突破千万,甚至吸引海外订单。
2005年,74岁的陈金英迎来高光时刻,她斥资1600万在丽水建起占地6000平方米的新厂房,门口立起展翅雄鹰雕像,寓意“鹏程万里”。

随后为完成一笔海外大单,陈金英孤注一掷借贷建厂。
然而市场瞬息万变,随着竞争对手涌入、电商冲击传统销售、产品款式老旧等问题的出现,陈金英的生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因为销售不畅,她的库存积压如山,资金链也被迫断裂。
2011年,81岁的陈金英,被迫关停了工厂,可是即便她变卖厂房和两套房产抵债,仍欠下2077万元。
有人劝她申请破产,法律上只需承担有限责任,陈金英却摇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不能让信任我的人吃亏。”
更残酷的是,相伴多年的丈夫在她焦头烂额时因病离世。
临终前,老人唯一的心愿是去毛主席故居看看,但陈金英因债务缠身狠心拒绝。
提及此事,她仍会哽咽:“这辈子最对不起他。”

老伴去世后,为了偿还债务,陈金英依然奔波、忙碌。
她带着仅剩的10万元和2万件库存羽绒服,租下一间20平米的破旧门面,白天守店,晚上睡在挂满衣服的仓库。
为打开销路,年迈的陈金英每天凌晨5点推三轮车去集市摆摊,寒冬腊月一站就是一整天,手脚冻得失去知觉。
债主上门辱骂时,她躲在门后默默流泪,孙子给的2000元压岁钱,转身就被用来抵债。
她的账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笔还款。
2017年,媒体报道让“诚信奶奶”的故事广为人知。
网友涌入店铺支持,电商主播帮她直播带货,慈善机构批量采购捐赠养老院。
到2019年,债务仅剩30万,2021年2月,90岁的她终于划掉最后一笔欠款。

让人感动的是,即便负债累累,陈金英从未停止慈善。
1996年起,她累计捐赠超百万元:为孤寡老人送羽绒服、承担贫困家庭5年米钱、向灾区捐物资……
她说:“别人帮我,我不能只索取。”
还清债务后,她将库存羽绒服全部捐赠,并计划重拾中医事业,免费为老人看病。
2021年,陈金英获评“全国十大守信人物”“最美浙江人”。
网友评价:“她的背弯了,但诚信的脊梁笔直如松。”
如今94岁的她,虽不再经营店铺,仍坚持凌晨3点起床读书,准备中医资格证考试。
问及人生信条,她总笑答:“做人,背可以驼,但腰不能弯。”

陈金英的故事没有逆袭爽文的套路,有的只是一个普通人用十年坚守诠释“一诺千金”。
她的经历让人想起《活着》中的福贵——命运一次次将她击倒,她却一次次爬起来,用最朴素的信念与时代洪流对抗。
在这个“老赖”频出的年代,陈金英的存在如同一面镜子:诚信不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而是深植于心的本能。
正如她所言:“钱可以慢慢还,但信誉丢了,一辈子都找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