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古董收藏市场的热潮,越来越多的老人对收藏珍品产生浓厚兴趣。他们或因爱好,或因对文化历史的追求,甚至抱着“捡漏发财”的心理,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进行收藏。
本文将详细剖析这些骗局的核心套路,讲述警方侦破案件的经过,并为广大收藏爱好者,特别是老人群体提供防范建议,帮助他们在收藏路上避免踩雷。
第一步:广撒网获取目标,假装专业团队联系受害者
例如,受害者李先生因急需变卖家中藏品,在网上发布信息后,很快被一家收藏鉴定公司联系。对方声称李先生的藏品“价值几百万元”,并承诺能帮助他完成高价出售,只需缴纳少量鉴定费用。对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老人来说,这样的高额估值和热心服务,极易引发信任。
第二步:夸大藏品价值,利用贪欲诱骗交费
缴纳鉴定费用后,公司会免费安排拍卖或出售。
藏品若价值高于5万元,鉴定费用全额退还。
受害者仅需支付最后的拍卖提成。
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诱惑,正是犯罪分子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受害者为了得到所谓的“巨额回报”,往往毫不犹豫地缴纳几千甚至上万元的鉴定费用。
第三步:否定藏品价值,拒绝退还鉴定费
受害者此时意识到被骗,但为时已晚。不少人碍于合同条款的约束和时间精力成本,选择自认倒霉。还有一些人尝试通过法律途径追讨,但因这些公司注册手续齐全、伪装正规,案件常被误判为民事纠纷。
警方通报:多家假鉴定公司曝光
臻谷(北京)文物鉴定公司
北京诚鉴文物鉴定有限公司
北京鼎正文物鉴定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品古文物商店有限公司
北京古泉文物公司
这些所谓的“文物鉴定公司”不仅伪造资质、出具虚假鉴定报告,还通过层层包装和话术培训提升欺骗性。例如,公司内部专门针对陶瓷、青铜器、玉器、字画等不同类别的藏品设计话术脚本。
业务员甚至接受过专门的心理训练,通过反复吹捧和夸大藏品价值,击溃受害者的理性防线。
为何老人易成为受害者?
老人群体为何容易成为此类骗局的目标?以下几个因素值得注意:
1. 缺乏专业知识
大多数老人对收藏品市场的规律了解有限,难以判断藏品的真伪和市场价值。
2. 过于信任所谓的“权威”
骗子利用老年人对“专业机构”的天然信任,通过伪造资质、包装公司形象,制造正规和可信的假象。
3. 对回报的渴望
不少老人抱有“变废为宝”“一夜暴富”的心理,对高额回报缺乏警惕,容易被夸大承诺迷惑。
如何保护家人免受假鉴定骗局?
为了防止家人上当受骗,以下防范措施尤为重要:
1. 核查机构资质
提醒家人选择国家认可的文物鉴定机构,并提前查阅其资质和行业评价。若对方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资质证明,应提高警惕。
2. 警惕高回报诱惑
任何“轻松致富”“高价拍卖”的承诺都需要冷静分析。市场交易是复杂的过程,正规机构不会轻易做出绝对保证。
3. 仔细阅读合同
签订任何合同前,应仔细阅读条款,尤其是关于费用退还和拍卖流程的内容。如发现不合理条款,应当拒签。
4. 及时报警
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并保存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证据。警方的及时介入可避免更多人受害。
5. 加强与老人的沟通
结语:识破骗局,守护家人平安
收藏古董原本是一种追求文化和历史的高雅爱好,但在不法分子的操控下,却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行为。我们必须认清“套路鉴”骗局的本质,帮助家人特别是老人群体提高警惕。
如果您家中有喜欢收藏的老人,请将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让他们了解骗局的套路和防范方法。唯有理性收藏,远离诱惑,才能真正享受文化收藏带来的乐趣,而非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保护家人,从认清骗局开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