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2025年首考成绩发布,这些规划请务必知晓

史海流年 2025-01-25 16:48:36

家人们谁懂啊!2025年1月的浙江省普通高中英语高考和“七选三”首考已经过去近20天啦,就像一场大战虽然结束了,但战场的硝烟还没完全散去。

全省评卷工作在1月20日就结束了,可这成绩公布时间却像个捉迷藏的调皮鬼,怎么都不露面,网友、家长、老师和考生们都眼巴巴地盯着,那心情,就像是在等待开奖的彩民,紧张又期待。

现在都腊月二十六了,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七,后天腊月二十八。往前翻翻2022年、2023年、2024年的老黄历,这三年的首考成绩居然都是在1月27日公布的,这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所以啊,大家都在猜测,2025年1月的首考成绩大概率也会在1月27日这个 “老时间” 和大家见面。

这猜测虽然没个准信儿,但也足以看出大伙对成绩公布的那份急切,简直是望眼欲穿,就差没在门口挂个 “欢迎成绩公布” 的大横幅了。不过呢,不管成绩什么时候来,咱考生可不能干等着,有一堆事儿得提前安排起来。

先来说说这保存首考、学考各科成绩的评价报告。

这报告可不简单,它就像是我们学习的 “体检报告”,把我们在各个学科的小毛病、小漏洞都给暴露出来了。你看,要是数学评价报告上说你在函数这块儿丢分严重,那可就相当于给你敲响了警钟。

这时候你就得像个“数学战士”一样,拿起书本和练习册,对着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还有那些让人头疼的题型一顿猛攻,努力把失去的分数都夺回来。这可不就是对症下药,精准打击嘛,争取下次考试让数学成绩来个“大翻身”。

对于那些梦想着报考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这些高校 “三位一体” 综合评价的同学来说,那挑战可就更大啦。

这些高校就像是游戏里的“大 boss”,除了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还得考察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和面试表现。咱就拿分数来说,420分左右可以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10分左右可以向南方科技大学发起进攻,405分左右能试试复旦大学,400分左右有机会冲击上海交通大学。

390分左右可以去挑战一下浙江大学,375分左右可以瞄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360分左右可以考虑华南理工大学。不过这些分数也就是个参考,实际报考的时候,还得考虑好多其他因素呢。

毕竟,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人数为980人,复旦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人数为205人,上海交通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人数为295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人数为275人左右,中国科学院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人数为39人,华南理工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人数为36人。

加起来,也有1000多啊,机会难得哦。抓住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是必须的。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大家不仅要在学科成绩上“一路狂飙”,还得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这些可都是打败 “大 boss” 的秘密武器。

还有准备报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39 所高校 “强基计划” 的同学,这可是一场更高级别的“精英挑战赛”。

“强基计划”主要是选拔那些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且综合素质优秀或者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报考的同学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还得参加各高校组织的考核,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一个都不少。

这就要求大家在保证高考成绩的基础上,还要针对“强基计划”涉及的学科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视野,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全能型选手。同时,一定要时刻关注各高校的招生政策和选拔标准,可别因为信息差错过了这个好机会。

再讲讲准备浙江省40所省属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报考工作。

这就像是一场“高校大闯关”,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通关密码”,而这个密码就是我们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就是那些A、B、C、D。不同的高校和专业对这些等级的要求各不相同,就像不同的游戏关卡有不同的难度。

考生们得像个侦探一样,仔细研究各高校的招生章程,看看自己手里的“等级牌”能打开哪所高校的大门。这过程中,还得收集各种招生信息,什么招生计划、报考条件、选拔程序、录取规则,一样都不能落下。

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报考选择,可千万不能稀里糊涂地就选了,不然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最后,大家还得好好琢磨琢磨要不要参加 2025年6月的高考。

要是有些学科在首考中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那就可以像个精明的投资者一样,考虑要不要 “收手”,不再参加6月份的第二次高考了。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得综合考虑自己的整体成绩水平、学科优势和劣势,还有对目标高校和专业录取要求的把握。要是首考成绩不错,对其他学科也有信心能满足目标高校的要求,那就可以潇洒地放弃第二次高考,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升学途径的准备中,比如“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强基计划”这些。

但要是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或者还想再拼一把,通过第二次高考提高总分,增加被更好高校录取的机会,那就得继续埋头苦学,准备参加6月份的高考啦。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