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那个小区,全都是上海老阿姨。
本来平时因为生活习惯不同,也不太打照面,但封在家里那段时间,阿姨们活跃地像个假人,上演了一出出腥风血雨的刀光剑影。
那段时间,小区的各种群里,荷花、玫瑰花、向阳花头像争奇斗艳,“感恩的心”和“往后余生”针锋相对,强大的嘴炮功力,让我们这群小年轻瑟瑟发抖。
而且上海老阿姨,尤其擅长报警。
楼上动静太大了,报警;
团购的团长没有接她的单子,报警;
群里有人辱骂她,报警;
……
怎么说呢,上一次见到相似的一幕,还是小学的时候,我抢了同桌的小浣熊方便面,他去告老师。
社区民警也很膈应,毫无用处,却必须出警。
但怎么说呢,也不能怪她们天天给你整事儿。
可能,就是单纯的晚年寂寞。
我住六楼,我们单元三楼有个阿姨,因为某次关于养猫的话题搭上话了之后,后面每次见到,都要拉我聊上一会儿。
上周末,我去门口买菜,买完回来,正巧碰见她迎面走来,眼神儿一对上,完了,我知道,我俩呼应上了。
从中午吃什么,到我们家小猫最近不怎么叫,再到最近房价降了一些,也不知道话题是怎么跳跃到这儿的。
尤其是聊到房价问题,阿姨急公好义地劝我买房:
“上海的房子,最近降了好多的呀,赶紧买。”
我报以微笑。
“我们这里,虽然房子老一点,但是地段好呀,中环。”
我继续报以微笑。
“像你们住那个小户型,原来要两百多万,现在只要一百八十多万呀。”
我……
我笑不出来了。
那个“只”字,深深刺痛了我。
最近刷到了好多上海房价降了的文章,尤其是二手房。
整个网络环境,欢呼雀跃的,一度让我觉得上海房价不是降了,而是崩盘成白菜价了。
用某脱口秀演员的话说,它降那一万两万的,我也不在乎。
就像阻止我在上海买房的,肯定不是我社保没交够一样。
我住那个小户型,建筑面积48,估计套内使用面积也就30多一些,要一两百万。
这些年房价飙升的,让人已经快对一两百万失去概念了。
最近那位很火的上海外卖小哥,陈思,三年靠送外卖挣了一百多万。
要是这么看的话,好像两百万也不多。
但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知道,拿这种极端个例去衡量普罗大众,那就是纯粹脑子有泡。
那哥们儿几乎不眠不休地干了三年,一天跑十八个小时,一个月休息一天。
你行吗?
知乎抖音小红书上,好像上海人均工资都是一两万的样子,太假。
在上海,实实在在一个月能到手一万多的,没你想的那么多。
比较靠谱的数据是,2023上海的平均工资,七千一百多块钱。
这才是现实。
举个例子。
我之前做活动遇到的司机师傅,A证,开大客车,一个月到手也就七千多,好在活儿比较轻松,下了班就去跑外卖,挣了钱就给安徽老家的老婆孩子寄回去。
人家可是A证。
更不要说更多的,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的人了。
看一眼房价,感觉这个城市很有钱。
但是再看一眼大家的工资,你就会知道,不是这个城市很有钱。
而是这个城市是属于有钱人的。
上个月,我有个郑州的老同学出差路过上海,顺便吃了个饭。
他前年买的房子,去年房价跌,亏了30万。
本来他是不知道这事儿的,但好死不死的是,他有个朋友,在中介上班。
更好死不死的是,他这个朋友,贱嗖嗖地非要问他住那个小区,然后回去一查,哦吼,你的房子降价还挺厉害的,亏了30万。
……
家人们谁懂啊,人在家中坐,亏了30万。
他那个房子,是用来自住的,所以其实亏了涨了,影响不大,他也不大可能卖房。
所以他一开始没想问。
但人就是这样,你一旦知道了,心神就不宁了,满脑子都是“我平白无故亏了30万”。
心态一下子不平衡了。
你说说,房子本来不就是用来住的吗,非要整出个房价,起起伏伏的。
买了房的人想它升,没买的人想它降。
弄得跟婚姻似的,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网上经常看到有说上海人排外干啥的。
其实不是。
上海本地人,巴不得外地人能在上海买房。
因为只有这样,上海的房子,才能值钱。
上海,才能有钱。
毕竟他们就生活在这儿,住在这儿,没有人希望自己家的房子会降价。
但说来说去,还是俩字儿。
没钱。
有钱人越来越有钱,但总数终归是少。
中产的返贫,本来就贫的继续消费降级,这些人,才是本来买房的主力军。
那论百万算的房价,本来有很多人正在垫着脚努力够,却一下子被打落了尘埃。
那些房子还是那般高不可及,就像高冷的女神一样。
尽管女神,稍微降了降身段。
但已经,没有那么多,有钱天天给女神送礼物的舔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