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朝暮古今
明明他的一生过得并不幸福,从小被送人,上不起学,疾病缠身。
长大后的他遭遇初恋劈腿,跟妻子感情不和,最终妻离子散,就连兄弟,也跟他反目成仇。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生活“一地鸡毛”的男人,却被数以万计的人们奉作是精神导师。
而他就是路遥......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文章部分情节可能存在虚构、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悲惨的童年·】——
1949年,在陕北一个贫困如洗的家庭中,路遥呱呱坠地。
这个年份注定了他将与新中国一同成长,但命运却没有给这个襁褓中的婴儿一个轻松的开始。
路遥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目不识丁,文化程度几乎为零。
家中八个孩子,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又穷,孩子又多,家里甚至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不仅如此,路遥的父亲也十分的窝囊。
小路遥曾经历过一件令人心酸的事:当他被其他孩子欺负后,满怀希望地回到家中寻求支持和安慰,却换来父亲的一顿毒打,这也让路遥非常的难受
更让他觉得崩溃的是,在他七岁的时候,被父亲过继给了大伯。
路遥不明白,明明家里八个孩子,为什么偏偏只有自己被送走了,这让他的心里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伯父王玉德家里也有几个孩子,但同样是一个贫困的农民。
在伯父家,路遥依然要面对物质上的匮乏。最基本的学习用品都成了奢侈品,几分钱一支的铅笔都让人发愁。路遥的衣着更是褴褛不堪。
更令人心酸的是,伯父和伯母并不支持路遥上学。在他们看来,一个农村孩子读书无疑是一种奢侈。他们更希望路遥能够尽快参与劳动,为家庭减轻负担。
年幼的路遥已经萌生了对知识的渴望。他不愿意放弃学习的机会。
这场运动也彻底改变了路遥的人生轨迹。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升学之路被彻底阻断。对于一个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农村少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年轻的路遥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敏锐地意识到,在这场政治运动中,或许还有其他的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命运的转折·】——
出色的写作能力、富有感染力的演讲才能,以及卓越的组织能力,使得这个普通的初中生很快脱颖而出。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少年,路遥一步步攀升,最终成为了全县红卫兵的领袖。
这段时期,路遥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他的名字在整个县城传开,成为了人人皆知的风云人物。
路遥很快就尝到了这种残酷现实的滋味。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从云端跌落,一路坠向深渊。
1969年年底,曾经风光无限的红卫兵领袖被无情地赶回了老家郭家沟村,重新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农民。
命运似乎并不满足于给路遥一次打击。
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叫林红的北京知青。这段恋情成为了路遥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经历,也给他带来了最深的伤痛。
林红的出现,给路遥灰暗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光明。年轻的路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段感情中,甚至不惜将自己来之不易的工作指标让给了林红。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种牺牲无疑是巨大的。路遥以为,这样的付出会换来一段美好的爱情。
现实再次给了路遥一记重拳。当他被赶回老家后,林红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她开始嫌弃路遥的农民身份,并最终爱上了其他人,无情地抛弃了路遥。
那段时间,路遥的处境可谓是雪上加霜。
身体上,他浑身长满了疮,痛苦得两个月无法行走。精神上,他要承受生活的重压和初恋的背叛。这种双重打击,对年轻的路遥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这段经历给路遥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尽管后来他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作家,但这段初恋的记忆始终如影随形。
1973年,对于路遥来说,是一个命运的转折点。作为工农兵学员,他终于迎来了改变人生的机会——上大学。
大学生活对路遥来说,既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挑战。他的生活极其简朴,与其他同学相比,他更像是一个苦行僧。
就在这时,命运再次眷顾了路遥。一位名叫林达的北京知青走进了他的生活。林达家庭条件不错,所以经常会帮助路遥。
正是因为有了林达的资助,路遥才能够安心地在大学读书和进行文学创作。
——【·妻离子散·】——
大学毕业后,路遥的人生似乎进入了一个上升期。他成功地获得了文学期刊《延河》的编辑职位,并来到西安工作。
不久之后,林达也被分配到了西安。两人的事业都有了稳定的起点,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1978年1月,路遥和林达喜结连理,次年,他们的女儿路远出生。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家庭故事——才子佳人终成眷属,还有了可爱的女儿。但是,现实远非如此简单。
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如路遥所想象的那般甜蜜和谐。
路遥心目中理想的妻子形象是一位能够体贴入微,全心全意支持他学习和工作的贤内助。他希望有一个温馨的家,能够为他的创作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
林达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作为一个有着强烈事业心的现代知识女性,她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让她放弃自己的事业,甘心成为一个家庭主妇,这对林达来说是不可能的。她渴望在自己的领域里有所成就,而不仅仅是成为某人的附属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在生活习惯和性格上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隔阂越来越深,短短几年时间,曾经恩爱的夫妻竟然形同陌路,这对于路遥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卑微的出身、少年时期的苦难与屈辱、婚姻的不幸、生活的困苦,这些经历深深地烙印在路遥的灵魂中,路遥将这些刻骨铭心的情感和体验,倾注到他的作品中。
在路遥众多的作品中,《平凡的世界》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珠。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凝聚了路遥最深沉的思考和最炽热的情感。
——【·精神导师·】——
1984年,路遥开始筹备这部作品的创作。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小说的创作中。终于,在1988年,这部震撼文坛的巨著问世了。
可即使在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之后,路遥的生活依然窘迫。
他的工资并不高,即使获得了3万元的最高文学奖奖金,也无法改变他的经济状况。
更令人唏嘘的是,当他去领取这个奖项时,连路费都需要借钱。
尽管生活拮据,路遥却有着与其经济状况不相称的消费习惯。
除此之外,他还喜欢喝高档咖啡来提神。这些看似奢侈的习惯,实际上是他维持创作状态的必需品。然而,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常常让他入不敷出。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健康状况开始急剧恶化。即使在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路遥依然坚持着他的文学创作。
命运并没有给路遥太多的时间。1992年11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他走得太早了,年仅42岁。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人们无法相信,这位才华横溢、正值创作巅峰的作家,就这样离开了。
路遥的精神遗产中,最为珍贵的是他对文学的真诚态度。
他始终坚持以最真实的方式反映社会现实,描绘人性。这种真诚,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即使在今天,路遥的作品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正是因为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永恒的人性真理。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路遥的人生,怎么可能只是平凡的世界
中国网资讯——路遥一生极为坎坷:7岁被父母遗弃,42岁不幸病逝,留下一部佳作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