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蝉鸣声不绝于耳。高考倒计时牌上清晰写着“280天”,每一天的数字都像是倒计时的警钟,提醒着我们这个家庭的每一分紧张。
女儿张晓雪正专心致志地伏案学习,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书房里很安静,唯一打破这份宁静的,是我手机的持续振动。微信消息一个接一个地跳出来,提醒着我即将面对的麻烦。
我按下手机,叹了口气。第五通电话来了,屏幕上显示着熟悉的号码——我爸。
“建国,你就这么狠心?侄子来县城读书,这么大的事,你就不能帮一把?”
我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地回应:“爸,您听我解释,不是我不帮,是家里实在不方便。晓雪马上要高考了,她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
电话那头的声音瞬间提高了几分:“你不能这么自私!建平在外打工不容易,小浩好不容易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这可是全家的希望!你家有地方,住几个月怎么了?”
我闭上眼,按耐住心里的烦躁,抬头看向女儿。她也停下了手中的笔,转过头来,带着一丝担忧的目光。我心里一阵刺痛,汗水从额头渗出,默默划过脸颊。
“爸,我知道小侄子考上重点高中不容易,可是我们家真的负担不了。”我尽力解释,但话说出口,心里却充满无奈。
父亲的固执和我的坚持,如同两块坚硬的石头,谁也不肯退让。
“建国,我这是为你好啊!你将来要养老,要靠家里人,今天你不帮弟弟,他还能帮你?”父亲最后一句话,像是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沉甸甸的。
我终于按掉了电话,双手扶住了额头。明明是为了我自己的小家庭好,却偏偏要背上这个“自私”的骂名。
看着女儿的眼神,我心里的那份决心更加坚定。无论如何,我不能让任何人影响女儿的未来。
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忍不住想起自己年轻时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
我是1981年出生的,正赶上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年代。父亲一直都是典型的传统男人,认为男孩才是家族的延续。
从小到大,父亲对我和弟弟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弟弟建平比我小五岁,从他出生那天起,我就几乎失去了父亲的关注。
他总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
于是,我习惯了每次家庭聚会时,父亲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留给弟弟,而我只能在一旁默默接受。
即便如此,我并没有因此怨恨。相反,我知道自己必须依靠自己才能走出那种被忽视的境地。我拼命读书,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专,离开了那个让我窒息的家庭氛围。而父亲呢?他只关心弟弟是否能顺利接过家里的责任。
我和妻子周丽是在工作单位里认识的。她来自一个普通家庭,但我们的感情一直很稳固。
2003年结婚后,我们决定自力更生,尽量减少和老家的接触。我不想让自己的家庭陷入父亲那种固有的性别偏见中,尤其是2005年女儿晓雪出生后,我更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妻子和我都重视女儿的教育,晓雪从小聪明懂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看到她专注学习的样子,我就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我们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到了她的成长中,希望她能有一个不受束缚的未来。
然而,弟弟建平的生活却并不如意。2010年,他因为工作问题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妻子和孩子在老家。小侄子李浩便是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家庭条件不理想,教育资源也比不上县城里的孩子。
父亲一直对弟弟抱有很高的期望,对弟弟的孩子更是看得比什么都重。每次提到小侄子,父亲总是眉飞色舞,仿佛他就是家族的未来。而相比之下,我和妻子对晓雪的投入在父亲眼里却显得有些“多余”。
这些年,父亲的偏心渐渐演变成了对我们的冷漠。每次回老家,父亲总是对小侄子关心备至,却对晓雪的学习只字不提。他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我的女儿同样是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今年,随着小侄子李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矛盾终于彻底激化。弟弟建平打电话给我,提出让侄子住在我们家,一方面方便上学,另一方面也减轻家里的负担。
听到这个请求时,我心里一瞬间涌起无数复杂的情绪。我知道,帮侄子虽然是亲情该做的事,但我不能牺牲女儿的未来来成全别人的期待。
“哥,咱爸说了,小浩来你家住几个月,你们家地方大,也方便,没什么问题吧?”弟弟建平在电话里轻描淡写地说道,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当时压住心里的不悦,尽量委婉地回应:“建平,晓雪马上要高考了,她需要安静的环境。小浩住在这儿,恐怕不太合适。”
电话那头的沉默持续了几秒,随后建平有些不满地说道:“哥,我知道你们对晓雪好,可小浩这次考上重点高中不容易,如果他住不了你家,咱爸肯定不会同意的。”
挂掉电话后,我心里一阵烦闷。弟弟的这番话,像是一块石头压在我的胸口。随后,父亲的电话接踵而至,一遍又一遍,企图用亲情和道德绑架我,逼我妥协。
那天晚上,妻子周丽和我坐在餐桌边,讨论着如何处理这件事。她握着我的手,轻声说道:“建军,我知道你不想让爸妈失望,可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要求,耽误了晓雪的未来。”
我点点头,内心的挣扎几乎写在脸上。作为儿子,我不想和父母闹僵;作为父亲,我又必须为自己的女儿负责。这种两难的局面让我倍感压力。
“建国,你得知道,这不是一两天的事,侄子住进来,肯定会影响晓雪的学习。”妻子一字一句地说着,眼神中带着坚定。
我叹了口气,脑海里回想着父亲的电话内容。他反复提到养老问题,用未来的照顾来威胁我,希望我能为家庭“牺牲”一下。可我知道,如果这次妥协了,后面还会有更多的要求。
“我不会再让步了。”我终于下定决心,对妻子说道,“我得保护我们的家,保护晓雪的未来。”
接下来的几天,父亲一再打电话给我,语气也越来越激烈。他甚至找来了家里的亲戚,让他们一起施压,试图让我改变主意。
亲戚们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来,他们说的话大同小异:“都是一家人,何必这么计较?”
可我心里很清楚,这是一次原则问题的抉择。我不能让女儿的未来因为别人的期待而受到影响。这次,我必须坚定不移地守住自己的底线。
最终,我明确告诉父亲和弟弟:侄子不能住在我们家,但我们可以帮忙安排住校。
父亲听到这话时,勃然大怒,骂我不孝、不懂亲情,可我没有再回应。我知道,这次的决定,或许会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
侄子最终住进了学校,而我和父亲的关系也因此冷淡了许多。虽然心里有些遗憾,但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我相信,作为父亲,我有责任为女儿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别人的要求。
现在,看着女儿每天在书房里努力学习的背影,我心里充满了安慰。或许这条路会很艰难,但我愿意为她的未来付出一切。
这次,我不仅守住了家庭的原则,也打破了父亲和家族对我的束缚。我不再是那个在家里默默忍受的人,我终于为自己的小家庭争取到了应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