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抗倭驱荷,收复台湾

白驹说 2023-11-21 10:47:20

△明代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之台海局部

01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某日,北京紫禁城。

一道奏折引起了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特别关注。

这道奏折是福建巡按御史徐兆魁呈上的,已经兵部复议。徐兆魁在奏折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征讨日本本土,捣毁敌酋巢穴!

总体方针是这样的:由浙江主导,福建、广东两省全力协助,三省联合海外诸国、日本各地大名、各国海商以及在日本的中国人,共同讨伐丰臣秀吉集团。计划如何具体落地由三省督抚协商敲定,一切便宜行事,朝廷不予掣肘。

此时,中日双方正在朝鲜蔚山鏖战,明军强攻坚城岛山,战斗极为惨烈。恶战中,明军没讨到半点便宜,一度被日军打得溃败,双方均伤亡过万。

旷日持久的朝鲜战事,令大明皇帝不得不思考如何快速打赢这场战争,以缓解国内财政危机。在他看来,徐兆魁的计划虽十分大胆,但也不失为一个良策,并且一定程度上借助外力执行,可以节省不少军费开支。

在听取兵部的分析后,万历遂拿定主意,大笔一挥,准奏!

△万历皇帝朱翊钧

说干就干,明廷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既然征日计划由浙江主导,浙江军事主官的人选便至关重要。于是,明廷做出重大人事调整,将曾在广东有过抗倭经验的广西总兵童元镇抽调入浙,掌浙江兵事。

而作为辅助的福建巡抚金学曾也早就在筹办此事,果断启用曾在蓟镇立过战功、如今赋闲在家的骁将沈有容,将其视作福建征日的一把利剑。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童元镇因忙于平定广西叛乱而一直未能赴浙。时间到了这年八月,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开始陆续撤退,朝鲜战事随之宣告结束。征日计划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然则,整个计划也并非毫无建树。

福建巡抚金学曾的无心插柳,竟为日后明廷保卫台湾,落下了一枚关键的棋子。

02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福建漳州。

七艘倭船悄悄游弋在漳州沿海,见明朝水军战舰皆为草棚,武备废而不修,大喜过望,于是迅速发动奇袭。

突如其来的倭寇,令明军措手不及,军心大乱,随即溃散,战舰也尽数被倭寇焚毁。此后,这股倭寇如入无人之境,在东南沿海肆虐一阵,又掉头杀向台湾(当时称为“东番”)。

在台湾南部,倭寇很快击溃了澎湖巡检司派驻当地的少量驻军,开始占地为王,将台湾作为据点,并强征赋税。同时,倭寇不断劫掠来往的商船和渔船,百姓深受其害。

是可忍孰不可忍,在金门(当时称为“浯屿”)担任把总的沈有容对此极为愤慨。台湾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他深知,一旦倭寇长期占据,必定成为倭寇袭扰内地的跳板,东南沿海也将永无宁日。

而当时的明军将领大多避战自保,且台湾防务本就隶属于澎湖管辖,沈有容本可以选择性无视,但他却主动请缨,希望亲自带兵剿寇。

沈有容曾对同僚说过:“倭寇已经到了自家门口,我辈应当感到羞耻,怎能以并非自身职责为由而袖手旁观呢。”

皇天不负有心人,福建巡抚宗弘演不堪倭寇袭扰,决定派兵拔掉这颗钉子,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沈有容。

当沈有容接到巡抚命令时,不禁振臂高呼道:“报效国家,报答知遇之恩,便在此时!”

03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十二月初八,在经过详细侦察和周密部署后,沈有容率二十一艘战舰从金门秘密出发,直扑台湾。

没成想,这一路却极为坎坷。

当晚舰队行至澎湖途中,海上狂风大作,舰队遭巨浪拍散,将士人人自危,不免有人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沈有容从容不迫,厉声呵斥道:“大丈夫生在天地间,只为成就功名,死也要死在海上,怎能甘心葬于江鱼腹中,有再敢言退者,斩!”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沈有容是也!

明军遂同心戮力,乘风破浪。

待风浪停止后,沈有容收拢舰队,只余十四艘战舰。未战即折损三成战舰,明军无不沮丧万分。但沈有容却笑言:“破贼立功,这些战舰绰绰有余。”主帅信心满满,士气立刻恢复如初。

△海沧船:明中后期主力战舰之一

第二日夜,明军舰队悄然驶抵台南。倭寇哪能想到明军竟敢冒险前来偷袭,直到靠近内港时,方才被倭寇哨兵发现,且仍在辨认是商船还是渔船。就在这时,明军战舰上神飞炮、弗朗机齐发,打得岸上倭寇四散奔逃。

登陆后,沈有容身先士卒,亲率明军直奔倭寇巢穴。一路上,倭寇闻风丧胆,纷纷束手就擒,偶有顽寇也被明军尽数斩杀。

倭寇首领见状,急命手下将金银财宝抛入海中,意在引诱明军争抢,动摇其军心。然而,这次倭寇打错了如意算盘,沈有容的部队并不吃这套,无人理会财宝,个个奋勇杀贼。

此一战,明军击沉倭船六艘,斩首十五级,溺毙、俘获倭寇颇多,同时救出被掳百姓三百七十余人。倭寇残部落荒而逃,撤出台湾。

战后,台湾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纷纷拜谢道:“沈将军再造我也!”

十四年后,也就是万历四十四年(1617年),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康派倭船十余艘,再次入侵台湾。

六十高龄的福州参将沈有容再次披挂上阵,于第二年五月亲率舰队突袭倭寇据点马祖岛(当时称为“东沙岛”)。明军神兵天降,倭寇望风披靡。此战,沈有容兵不血刃,生俘倭寇六十九名,明军竟无一人伤亡。

04

觊觎台湾的可不止倭寇,还有远道而来的荷兰人。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臭名昭著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伙同内地奸商,趁汛期结束,明军撤防之机,悍然派出三艘战舰,入侵澎湖。

△冷热兵器相结合的荷兰殖民者

登岸后,荷兰人便着手搭屋建城,俨然一副长期定居的样子。当然,荷兰殖民首领韦麻郎也自知理亏,于是想出对策,决定效仿葡萄牙卖给明朝弗朗机,得以占据澳门的例子,也请求两国互市,企图长期霸占澎湖,进而蚕食台湾。

对于荷兰人的互市请求,几乎全福建的士绅百姓都坚决反对。韦麻郎为达目的,自然要下血本。他又找到当时福建的土皇帝——抽税太监高寀(就是生吃小儿脑髓来治身体残缺的那个孽障),重金贿赂之。高寀见钱眼开,悉数笑纳,答应尽心尽力为其办事。

荷兰人想侵占澎湖,有人第一个不答应。沈有容得知消息,大怒,自己两年前冒死收复的台湾,又岂能再落入荷兰人之手。

这一次收复台澎,沈有容也有他的策略。他认为,荷兰人来求互市,和倭寇本质不同,未必要剿灭,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他建议上级派人晓谕洋人,令其不战而退。

能不打战,福建一干大员当然十分乐意,本着谁提议谁干活的原则,遂命沈有容全权办理此事。

就这样,沈有容单枪匹马乘一舴艋,面晤韦麻郎。荷兰人眼见沈有容敢于孤身犯险,心中已然钦佩几分。

随后,沈有容不卑不亢,晓以利害,并言明:“中国断然不能容忍他国如此逼迫,如果有人劝你逗留在此,那就是在骗你,四海那么大,你们在哪里不能讨生活。”

韦麻郎知道,明朝并不好惹,已有几分怯意,但又想起高寀的保证,心里也开始犯嘀咕。

沈有容知道他的心思,便又嘲讽道:“两国互市那么大的事,谁敢拍胸脯向你保证,你们如果都是合法商人,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

他接着又补了一刀:“堂堂中国,哪会缺你那几个小钱,你啊,被鼠辈所骗,到时候互市不成,钱也要不回来,怕是后悔都来不及咯。”

荷兰人可是生意人,精明着呢,杀头的买卖能干,吃亏的买卖是万万不会做的。分析利弊后,韦麻郎立马派人要回了贿赂高寀的金银,随后扬帆而去。

沈有容三言两语逼退荷兰人,收复澎湖,因此声名大噪。

至今,台湾澎湖仍保留着当年刻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碑”字样的石碑。

万历四十年(1612年),右给事中彭惟城就曾奏报万历,毫不掩饰对沈有容的敬佩和夸赞,他写道:“沈有容在福建,能率兵渡海至台湾,仅数日即歼灭倭寇,成功收复台湾。此后十年,倭寇都不敢再来福建劫掠,这都是沈有容的功劳啊。”

沈公千古,功业不逊于后世的郑成功。

END

3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