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立大功了!斥资9亿将黄河水引入沙漠后,如今沙漠变绿洲!

文宣 2024-09-07 16:19:22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沙上房顶住不成,十年种地九年空,地不打粮畜无草,冷风刮得骨头疼,家家户户往外逃,黄沙漫漫无影踪。刮得沙山没了顶,刮得碌碡耍流星。”

库布其作为我国的第七大沙漠,不仅将黄河撞出了一个“几”字弯,甚至还占领了杭锦旗五成的地盘,而这首民歌则完美揭露了库布其漫天黄沙的恶劣环境。

若非当年杭锦旗花费9亿巨资治理黄沙,或许当地人仍摆脱不了“人退沙进”的局面。

从“沙海荒漠”到“沙海绿洲”,这一路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几代人的努力

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库布其大沙漠还是一片荒芜,刮起风来可谓漫天黄沙。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当地的村庄好似一座座孤岛与世隔绝,在当地甚至还能看到羊群踩着黄沙登上屋顶的怪象。

除此之外,当地村民想要外出,要么步行要么骑骆驼,所以他们想去镇上购买物资,一来一回五六天就过去了。

眼看在沙漠中难以谋生,很多人选择背井离乡,前往外地打工养家糊口,而另一部分人则扛起了治理黄沙的大旗。

上世纪50年代,杭锦旗就开启了“治沙”之路,由于条件有限,第一代人只能通过在沙漠边上种树来缓解“沙害”。

这一代人可谓吃尽了苦头,吃饭只能吃干粮,后来搭了帐篷去做饭,等饭熟后锅里全是黄沙。

然而,最让她们心寒并非吃不上饭,而是辛辛苦苦种下的树存活率极低,由于没有水资源,他们只能顶着大雨将树苗埋在沙漠中。

在这样的条件下,第一代人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让库布其沙漠中出现了一抹绿色。

即便如此,第一代人做出的努力对于治理黄沙而言,依然是杯水车薪。

上世纪80年代,杭锦旗提出了相关的治沙政策,呼吁全民参与治沙行动,在这样的号召下,无数背井离乡的杭锦旗人回到了家乡,接手了祖辈们的治沙大旗。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人治沙的决心非常大,有人甚至放弃了在城里的工作机会,变卖了所有家产拿来购买树苗。

正是一代接一代治沙人的出现,才给库布其沙漠变绿洲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信息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于2022年06月20日发布的 关于《瞭望|那片沙 那棵树 那条路——内蒙古杭锦旗沙漠治理侧记》的报道

引凌入沙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库布其沙漠种树的速度以及存活率随着技术的成熟也在不断提高,但他们依然面临着库布其沙漠“无水”的局面。

而库布其沙漠跟黄河又非常接近,每次到了冬季,黄河的凌期也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步延长,如此一来,黄河冰下的水流速会大大减弱,从而抬高黄河的水位,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必定会爆发凌汛灾害。

并且,每次起大风,库布其沙漠中的黄沙还会被吹到黄河中,导致黄河的含沙量进一步提高。

也就是说,杭锦旗不仅要花费大量资金治理黄沙,也要花钱修堤坝治理黄河。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提出如果将黄河的凌水引入库布其沙漠,或许能够一举三得。

毕竟,将这部分凌水引出来后,黄河也不会出现凌汛灾害,而这部分水刚好也能给治理库布其沙漠提供大量的水资源,而库布其沙漠一旦治理完毕,也就不用担心黄沙被卷入黄河。

如此一来,刚好能形成一个闭环,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

有了想法,再结合之前分凌的成功经验,杭锦旗决定“引凌治沙”,彻底改变当地人的命运。

这个过程,杭锦旗总共花费了4000万元建闸建渠,不过这一次的结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主要在于引进的这部分黄河水并不能从新流入黄河,好在后来国家出手,资助杭锦旗完成了余下的工程。

至此,“引凌治沙”可以完美做到引入黄河水,流经库布其沙漠,最终再退回黄河。

而库布其沙漠有了水后,治理黄沙就变得非常简单,甚至还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彻底完成了从“沙害荒漠”到“沙海绿洲”的转变。

当然,最终的受益者肯定是当地的村民,不少人开始重返家乡,开始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信息来源:新华社客户端于2019年11月22日发布的 关于《引黄河水入库布其沙漠:水害变水利,沙地成“湿地”》的报道

翻身做地主

自从黄河水流入沙漠形成绿洲后,不少村民的家中都出现小型水域,有了水资源,生态环境自然也会好很多,养殖条件的逐渐攀升,让当地盛产的牛羊全都“长得很肥”。

黄沙没有治理好前,当地村民最多把一头牛养到200多斤,现在条件好了,随随便便就能把牛养到300多斤,牛的体重增加了,收入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

除此之外,当地的村民也会利用这些水域养鱼养虾,估计谁也想不到之前还是漫天黄沙的大沙漠,现在居然还能养殖水产品。

据说,当地的村民每年仅靠着养牛养鱼虾,年收入居然高达20多万,很明显,这个数据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城市打工人。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库布其沙漠已经成为了旅游胜地,每年前往这里旅游的人数高达80万人次,靠着旅游杭锦旗就能实现2.32亿营收。

2004年,当地村民的年收入还不到4000,现在靠着“沙海绿洲”他们的年收入直接翻了好几番。

不管从收入来看,还是人民的幸福指数来看,杭锦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翻身做地主,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信息来源:光明网于2024年04月02日发布的 关于《从“沙害荒漠”到“沙海绿洲”》的报道

结语

曾经的库布其是我国的第七大沙漠,漫天黄沙的恶劣环境让当地人苦不堪言,而他们之所以能完成逆袭,完全在于几代人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这份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除此之外,杭锦旗的“引凌治沙”政策能够大获全胜,不仅仅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智慧,更多的是来自国家对人民的关心以及扶持,只能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幸福。

如今看来,杭锦旗的人民已经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好日子,这样的结果也算是苦尽甘来,希望他们能不忘初心,坚持守护黄河的使命。

信息来源:金投网于2024年07月26日发布的 关于《沙漠杀手!花9亿沙漠变湿地,引黄入沙工程有多牛?》的报道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