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的百日冲刺

胡说成理 2024-12-03 21:37:07

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最难过的关口,一定是它的第一个正式版本商用的时候。

随着鸿蒙NEXT5.0版(简称:原生鸿蒙)的发布,各方面的压力都迫面而来。

在纯血鸿蒙还没有正式商用之前,消费者寄予的希望给它披上了一层玫瑰色的光晕。现在,光晕消失了,真实的、坚硬的细节开始露出水面。

有些地方比我们想象的好,但有些地方比想象的要更难。

如果在3-4个月内不解决一些重大问题,纯血鸿蒙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但是,冬天到了,春天自然也就不远了。

——导语

01V1时刻已过

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华为最终还是在11月26日发布了部分型号搭载原生鸿蒙的第一个新旗舰机,因为这是此前对于用户的一再承诺。

至此,用户可以在部分Mate70新机和升级后的Mate60等一些机型上开始体验到原生鸿蒙。

而之所以反复权衡,无非是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原生鸿蒙的生态成熟度,能否达到消费者期望值的下限。而显然,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但是,从这个时点上,再反向讨论原生鸿蒙是否该在11月底发布,已经没有意义。

对于原生鸿蒙来说,首次搭载着旗舰机发布,即使不是全部机型,就是它的“V1速度”。

V1速度是一个航空用语。它指的是,在飞机开始加速起飞时,如果还没有达到“V1速度点”,那么飞机还来得及完成一系列中断起飞的程序,并在剩余跑道内安全停住。

但如果在达到或超过该速度之后还试图中断起飞,则没有足够的剩余跑道供飞机实现全停,飞机可能冲出跑道甚至机毁人亡,所以过了V1点,只能起飞。

如果我们把达到这个速度点之前,华为在鸿蒙上的重金投入、供应链配合、研发努力、生态构建和产能准备等等都看作加速度,那么不管有多少困难,过了V1时刻的原生鸿蒙只能奋力起飞。

哪怕还有问题,也要边飞边解决。

坦率来讲,就我个人对原生鸿蒙的体验来说,也是十分复杂的。

好的一面是,我在下载我最常用的前50个常用APP的时候,基本没有遇到没有对应鸿蒙版本的情况。而根据一份对各大应用市场的统计报告,绝大多数用户下载的APP数量都在50个以内。

换言之,该有的、常用的,原生鸿蒙付出巨大努力后,准备的差不多了。

但相对来说,不足也是明显的。

欧美市场比较盛行的是功能比较聚焦的APP,也就是一个APP主要提供一个细分功能;而中国盛行的是”超级APP“,一个这样的APP里面有成千上万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适配涉及到上亿行的代码,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APP里你想用的功能暂时还没有完全上线,这可以理解,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验。

另外,由于鸿蒙使用了全新的内核、语言和编译器,而广大的开发者在熟悉这套新的体系的过程中,也难免会走一些弯路、踩一些坑。所以,在某些APP的使用中,也会有一定的不稳定的现象,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反馈来完善。

至于一些对于某些行业客户来说很重要,但总的来说处于比较长尾部分的应用,其转向鸿蒙平台,也需要一个过程。其实,如果你熟悉安卓或者IOS生态,就会知道,某些在其中一个平台上运行的很好的软件,或者由于其支持力量的有限,或者干脆就是出于开发者的市场选择,会出现只有安卓版或者只有IOS版的现象。换言之,我们也很难保证所有已存在的应用都开发鸿蒙版的现象,在真实世界里也没有过这样的现象。

当然,其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原因,就是在成熟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 OS)进行大版本升级的时候,也一定会出现不少系统级bug。但也主要集中在系统bug上,其上的各种成熟的应用软件则较少会出现bug。

而这次是鸿蒙的大版本更新,叠加了超过15000个APP及元服务第一次以鸿蒙版的姿态上线。

哪怕一个APP只有1个bug或不足,但加起来就会显得问题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的总体体感不是很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这些问题,华为预测不到或者想不到么?

一定不是。

但再多的坑,也只有硬着头皮趟过去,因为已经过了“V1”时刻,因为时光无法倒流,因为用户、市场不会无限期的等待。

我以前说过一句话——兼容安卓的鸿蒙只会被当作安卓来用,不兼容的鸿蒙才会被当作鸿蒙。

所以,即使11月26日的推出的鸿蒙新版本还不够成熟,即使应用生态里诸多的问题丛生,华为也必须将之推向跑道、推向市场。

因为鸿蒙必须迈过这一关,成为“真正的鸿蒙”。

02过三关

鸿蒙是在初冬发布的,但是,只要扛过这三四个月,鸿蒙就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无论是气象意义上的春天,还是生态建设意义上的春天。

所以说,未来的三四个月对鸿蒙是至关重要的,它在这100多天的时间里,至少要解决掉三个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头两个问题。

第一关,要优先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要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企业微信上线,以及企业微信、钉钉等重度生产力工具的完善适配问题。

这其中,不但这些超级APP软件本身的功能,特别是涉及协同的功能要尽可能完美的完成适配,更重要的是其海量的企业级用户在上面构建的数以百万计的小程序、微服务、SDK组件等,也要一并尽可能的完成适配。

换句话说,能支持鸿蒙用户基本不打折扣的使用几大企业级协同办公平台的主要功能及其主要生态链和衍生应用,原生鸿蒙的可用性就可以达到及格线,消费者就有可能把搭载了原生鸿蒙的手机当作主力用机。

第二关,和上面类似,但紧迫性略次一级的,是解决原生鸿蒙用户除了工作需求外,在电商、本地生活、网约车、银行服务、娱乐休闲领域的头部APP上的主力功能的基本完备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是用户获得感、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第三关,则是相对长尾,但没有替代性的APP的补全的问题,按理说这也很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工作。

经过移动互联网十几年的建设,中国大部分的政企用户基本都有自己的APP,而且品类非常之多。比如一位接近华为的朋友就告诉我,和我们日常生活有密切交集的某个公共事务系统,全国范围内就有5000多个存量APP。

还有,和我们密切相关的机构,比如公立医院。前十多年基本完成了基本的信息化建设,现在正在走向提供移动式、智慧服务的路上,它们也是长尾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这样的分支还有很多。

某种程度上,真正有适配困难的并不是一线、二线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以及头部的大企业等——这些企业要么自己本身就有强大的开发能力,要么就有长期的IT服务伙伴。

相反,对于一些我们经常打交道、要用到的公共服务类的APP,其主体反而没有常设的技术力量完成鸿蒙化适配。

对此,华为已经是多方设法——例如,一部分此类的APP可以通过元服务、小程序的方式来解决;另一部分必须以独立APP形态存在的,华为则可以通过补贴第三方ISV的形式,来为一些重要的公共服务类应用提供服务或配合其适配工作。

以上只是我举的很少的一部分例子,事实上,华为为了让原生鸿蒙尽快用起来和好用起来,付出的努力,是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

但再多的问题,只要解决了以上三点,原生鸿蒙就能跑起来。

所以,未来的3-4个月,是华为能否走出冬天,迎来春天的至关重要的一段时间。

那么,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03每个人都很重要

必须强调的一个前提是,鸿蒙所取得或所将要取得的成就,一定是要基于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自主选择而得来。

若非经过真正的市场挑战而得到这些成就,就一定会不牢固、不稳定。

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来说,能支持的地方无非两个:增加使用频次,积极反馈问题。

作为要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两大生态霸主即安卓和IOS竞争的次世代操作系统,鸿蒙有一些非常强大的优势,比如原生智能、原生安全等,我们也常说,鸿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向智能时代迈进的最好载体。

但宏观可以这么说,从微观来讲,以企业为主体的应用在适配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一慢二看三通过”的过程。

对于企业、特别是运作大型APP的企业,其适配成本可能要几千万甚至更高,这还没有计算其长期运营的费用。

所以,对应的是,企业一定要确认自己得到的红利大于自己的投入,才会加速和力推适配,而作为力图在两大阵营之外打出一片新天地的华为,能够证明鸿蒙商业化潜力的,目前而言最有价值的数据之一,就是用户的活跃度或说接受度。

换言之,我们的每一次尝试,都会为自己争取到一份给鸿蒙生态的投入,这很现实,但我们做得到。

更重要的,是加强反馈。

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基于Linux等内核,产生过十几个各种版本的纯国产操作系统,但大部分没有在消费级市场上产生影响力。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它们在国产替代中的作用,但问题的B面是,大部分定位为国产替代的操作系统,是以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用户为支点的。

而鸿蒙,是少见的以消费市场的亿级消费者为支点的。

不同的支点,决定你能撬动的份量。

在发布会这天,很多人忽略的一个细节是,当天还官宣了为用户准备的总价值900元的先锋权益。其中,包含了华为视频、阅读、音乐、主题、云空间、天际通、钱包以及爱奇艺、哔哩哔哩、芒果 TV、WPS Office、喜马拉雅、优酷等众多应用的会员和活动权益。

看似零零碎碎,很不起眼。

我甚至问一个华为的朋友,既然高达900元的权益,干嘛不干脆送个耳机或手环什么的?

他说:我们不是为搞促销,我们集齐了这么多软件的会员权益,就是为了吸引用户来用这些软件。

那一刻,我有一丝明悟——华为把没有彻底完善的原生鸿蒙推向市场,不惜碰的头破血流。是因为他们知道,鸿蒙如果没有经过真正的市场检验,也就不可能遇到真实情况下发生的真正的问题,从而也就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进而也就不会有改善和创新的机会。

只有不断的鼓励用户去使用,才能形成基于反馈式创新的发展闭环,鸿蒙生态才能真正运作起来。

这种方法看似有点笨,但在当下,“结硬寨、打呆仗”,才能让鸿蒙赖以崛起的地基,变得无比坚实。

事实上,为了保障用户能够正常的使用手机,鸿蒙还是提供了兼容安卓的4.3这个版本。

这的确和我想的有点不太一样,我以前过于理想化的认为,应该直奔不兼容而去,用不兼容来倒逼。

但后来仔细想想,这种做法过于理想化,也过于消耗用户的体验。

毕竟,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各大操作系统的大版本更迭,最强硬的措施也不过是取消对旧版本的支持,而不是用技术手段强迫用户选择新版本。

还是那句话,市场条件下用户的自然选择才是真的选择,华为可以对很多事情强硬,但唯独对用户不能强硬。

我们应该相信华为的努力会产生效果,我们也更应该相信我们用脚投票(Foot voting)的力量。也就是说,“用脚投票”汰选出的,是那些最终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生态乃至系统。

2 阅读:62

胡说成理

简介:关于智能时代和智能时代的生意逻辑的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