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户经验分享,越冬保苗方案,大棚补光灯使用,芜菁反季节栽培

兰馨幽谷底 2025-02-23 15:30:23

越冬保苗与芜菁反季节栽培:种植户的经验之谈

在农业种植的世界里,有无数隐藏的技巧和宝贵的经验等待我们去发掘。就像我一位网友老李,他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种植户。老李所在的地区,冬季寒冷,每年一到冬天,很多露天种植的作物就面临着被冻死的风险,这让老李很是头疼。以前,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些辛苦种植的作物夭折,一年的收入也因此大打折扣。

有一天,老李和我聊天时,就聊到了他这几年在种植方面的探索。他说,要想在冬季也有所收获,就必须得讲究些科学的方法,越冬保苗就是关键的第一步。

说到越冬保苗,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从环境条件的控制来看,温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比如说,像冬小麦这种常见的越冬作物,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它的根系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研究表明,在冬季,如果土壤温度能够保持在2 - 4摄氏度左右,冬小麦的根系可以缓慢吸收水分和养分,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而如果温度过低,低于零下5摄氏度,根系的细胞就可能会受到冻害,冰晶的形成会破坏细胞结构,影响根系的正常功能。这就使得作物地上部分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从而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湿度也不容小觑。土壤湿度保持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能过于干燥让植物缺水,也不能过于湿润导致积水烂根。就拿黄瓜来说,在冬季大棚种植时,土壤湿度保持在60% - 70%是比较理想的。干燥的土壤会使黄瓜根系的吸水能力下降,影响地上部分的叶片光合作用,因为水分是光合作用原料运输的重要载体。而土壤湿度长时间过高,比如超过80%,则容易滋生有害微生物,像根腐病菌在这种湿度环境下繁殖速度会加快,从而侵害黄瓜的根系。

光照同样关键。冬季光照时间短,强度相对较弱。老李提到,他发现有些蔬菜作物因为在冬季得不到足够的光照,叶片变得发黄、脆弱,生长缓慢。以生菜为例,正常光照充足的时候,生菜的叶片每天可以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每平方米的生菜叶片在每天光照8 - 10小时的情况下,能够积累大约0.5克的干物质。但如果是光照不足,每天光照时长只有4 - 6小时,生菜叶片积累的干物质可能就只有0.3克左右。

为了保护越冬苗,大棚补光灯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老李最初也是个门外汉,不知道怎么选补光灯。他看到别人的大棚里补光灯亮闪闪的,自己也想试试。经过一番研究,他才知道不同的作物对光的光谱要求不一样。比如,对于喜光植物番茄,在补光灯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蓝光(400 - 500纳米)和红光(600 - 700纳米)比例较为合适的光源。实验数据显示,在蓝光和红光比例为1:2的补光灯照射下,番茄的光合作用效率比仅使用普通白色补光灯提高了约25%。这是因为蓝光有利于植物的茎叶生长,红光则能促进果实发育和开花。

光强也是一个重要参数。不同的补光灯在不同的使用距离下提供的光强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距离作物种植面0.5米时,补光灯的光强要达到100 - 200微摩尔/平方米·秒才能满足作物基本的生长需求。像叶菜类蔬菜,这个光强下叶片的生长速度和光合作用效率能达到较好的平衡。如果光强过低,比如低于50微摩尔/平方米·秒,叶菜类蔬菜的生长就会变得迟缓,叶片变小,叶绿素含量也会降低。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就是光的照射时长。以冬季生长的草莓为例,每天保证12 - 14小时的补光时间,可以有效地打破草莓的休眠期,比没有补光或者补光时间短的情况下,草莓的果实的大小、甜度都会有显著提高。数据显示,补光时长达14小时的草莓,平均果实的甜度能达到12 - 14度,而补光时间短的草莓果实甜度可能在10度左右。

说完越冬保苗,再讲讲芜菁反季节栽培。芜菁是一种很有趣的作物,在适合的季节种植,产量和品质都不错。可是要在反季节栽培,就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首先是土壤的准备。芜菁喜欢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老李在准备种植芜菁的反季节土壤时,特意检测了土壤的酸碱度。他说,芜菁适宜在pH值6.5 - 7.5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他的那块试验田,原本土壤pH值有些偏高,达到了7.8。他通过施加适量的硫磺粉来降低土壤酸性,每平方米施加了大约0.5 - 1千克的硫磺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土壤pH值降低到了7.2左右。

播种时间和方式也得精准把握。正常季节种植时,芜菁一般在3 - 4月播种。但反季节种植,时间就要提前。老李通过对比多年的数据和经验,发现11 - 12月播种比较合适。在播种方式上,他尝试了条播和穴播。经过对比,穴播的芜菁在生长初期根系的分布更为均匀,成活率更高。穴播的话,每个穴的距离保持在20 - 30厘米,穴深5 - 7厘米为宜。

温度控制同样是反季节栽培芜菁的难点。反季节种植芜菁,需要创造一个类似于它原生环境的温度条件。在白天,尽量让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15 - 20摄氏度。老李发现,温度过高时,芜菁容易出现徒长现象,叶片细长而脆弱,根系发育不良。如果温度低于10摄氏度,芜菁的生长速度就会明显减缓。数据显示,在15摄氏度的环境下,芜菁的叶片每天生长速度约为2 - 3厘米,根系每天伸长1 - 2厘米;而温度在10摄氏度时,叶片每天的生长速度可能只有0.5 - 1厘米,根系伸长也不到0.5厘米。

湿度管理方面,反季节种植芜菁的湿度要维持在70% - 80%左右。湿度太低,芜菁的叶片会失去光泽,生长缓慢;湿度太高,比如超过90%,很容易引发病虫害。老李经常通过通风和灌溉来调节大棚内的湿度。

病虫害防治在芜菁反季节栽培中也是关键的一环。由于大棚内的环境相对封闭,一旦发生病虫害,传播速度快。老李在防治病虫害上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例如,对于蚜虫这种常见的害虫,他发现物理防治的方法更有利于环境保护。他设置了黄色粘虫板,每亩地设置了20 - 30块。黄色的粘虫板对蚜虫的诱捕效果非常好,设置之后,蚜虫的数量相比没有设置粘虫板的地块减少了60% - 70%。

老李在芜菁反季节栽培中的这些经验,让我看到了种植户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克服自然条件限制的智慧和毅力。无论是越冬保苗还是反季节栽培,在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下,都能够实现较好的种植效果。这也告诉我们,在农业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里,只要用心去做,用心去探索,总能找到适合的方法,创造出更多的可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