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武汉一老师在校内驾车碾轧一名小学生致其死亡。
5月25日,当地教育局发布通报,涉事教师刘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涉事学校校长和分管副校长予以免职。
这件事情的舆论闹得很大,很多家长的情绪都被带动了起来,人们越是义愤填膺,越说明人们心底还藏着最朴素的正义。
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理性看待的,在笔者看来,有三件事情值得关注。
第一件事情,车祸细节。
据媒体披露的信息显示,孩子曾遭到二次碾压,司机未曾下车查看,这是事故调查工作的重点,或决定了究竟是意外还是主观事故的关键所在
5月23日下午,一年级学生蹲在距离学校大门处10多米的空地上,位置恰好在一辆机动车的前方。
司机看到了学生,示意其走开,然后发动汽车将其撞倒,并未下车查看,接着又往前开,两个轮子都从孩子的身上碾压而过,拖行了5米……
第二件事情,是校方的态度。
校方的态度还是比较令人心寒,在校园内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死者尸骨未寒,竟然能轻飘飘说出“学校愿意赔偿90万了事,其余赔偿找肇事老师要”这样的话。
这或许是死者家属心绪难平,执意要带人去学校门口闹事的间接原因。
校方秉持着处理紧急事务的一贯态度,尽一切可能平息舆论,将事态影响降低到最小,这种态度从来都只会火上浇油,令事态发展更加扑朔迷离,却从来没有改变。
第三件事情,死者家属的态度。
5月25日下午,死者的母亲首次发声,称目前为止没有收到肇事司机、班主任、学校和汉阳区相关部门的任何一个人来道歉和祭奠孩子。
这番话遭到了部分网友的驳斥,因为在早些时候,校方曾派人去医院跟受害者家属表达歉意,肇事司机还曾被正在气头上的受害者家属殴打。
家属所说的“道歉”,也许是公开场合或者灵堂上的正式道歉,可肇事司机已经被刑事拘留,不可能来到现场跟她道歉,只能等到事情有了结果,再正式道歉。
其他人理应道歉,但也受限于各种因素,不得不暂缓道歉。
肇事司机已经说过了,之前道过歉,后来被刑事拘留;死者的班主任,按理说应该来现场,就算不是来道歉的,也应该安慰一下学生的家属,尽一个老师的人道主义精神。
但班主任不来,也没啥好说的,因为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是校长,确实不关班主任的事。
校长、学校代表、教育部门,这些人有义务前来道歉,只不过受限于各种现实因素,不能来。有的被免职了,来了害怕被打,有的还在等待调查结果,来了怕横生事端,有的要等上级命令,来了害怕违反纪律……
总之,当说一句道歉的话变得如此复杂的时候,本身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丧子之痛可以理解,母亲的诉求合情合理,只不过在处理方式上欠妥。极端的悲痛不是聚众闹事的理由,更不是信口胡说的借口。
再强调一遍,可以理解,任何当父母的人想必都能体会到那种锥心之痛,想起他们正在沉浸在巨大的痛苦当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责怪他人的“情绪化”呢!
只是,我是说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件事情仍需要更加理智的解决办法。纠结于是否道歉真的意义不大,关注后续进展,然后合理表达诉求,这是唯一可行的操作。
明明道歉了,非说没道歉,带人去学校门口举横幅,不遗余力将事情搞大,不过是为了拿更多赔偿金?这是母亲身上的第一个争议点。
第二个争议点是,该母亲所表现出来的神态,貌似不符合大众对于一位刚刚失去了儿子的母亲的期待。
有人说她化了妆、戴了美瞳、表情镇定、没有悲伤……这些细节的确在画面中有所体现。有人说这是故意克制情绪,为了冷静地为孩子讨回一个公道;
也有人说这是极度悲伤的体现,她还能认清孩子死亡的现实,这种悲伤会在漫长的岁月中突然爆发,不经意间击溃她的防线。
这位母亲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从成为争议开始,事件的重心就发生了偏移,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我们应该关注该案件的后续情况,主要包括肇事司机的处理结果、学校方面的整改措施、整个教育行业对于汽车进校园现象的治理措施。
而不是死者家属的情绪发展,甚至不是死者家属与校方和肇事司机之间的民事赔偿事宜。赔偿多少,是否赔偿,是否谅解,是否道歉,这些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今后还会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故。
有点不明白,你说视野盲区吗?但是已经看见小孩了,还示意她离开,但是有确认她离开了没有。然后就发动汽车。明显撞到了,司机肯定有感觉到撞了东西,怎么不停车下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