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告诉全世界,这片土地属于中国
管虎导演的《八佰》,将镜头对准1937年的深秋。从九一八到七七、八一三,事变一个接着一个,敌人的野心路人皆知,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独霸全中国,以及整个亚太地区。《八佰》的主人公们,是在上海四行仓库坚持抗争的“八百壮士”,以及全中国有心有力参与抗战的爱国者。四行仓库保卫战本身属于规模宏大的淞沪会战的小小部分,谢晋元带领的那个加强营,在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出现,成为淞沪会战的代表。让我们跟随着《八佰》的目光,回到1930年代的血与火的舞台中心。
这些壮士们,从中国的深处来到大上海,他们没有机会进入十里洋场,只能眺望租界的繁华如梦。他们是清醒的,他们的任务,就是在一个相对坚固的银行仓库阻击日军更进一步的行动。他们并非天然的英雄豪杰,他们只是东拼西凑,由一群普通战士组成的临时部队,他们在不断的战斗中明白了自己在此战斗的意义。
正是敌军的步步紧逼、残忍杀戮,包括各阶层的中国人,充分认识到了何为“落后就要挨打”,明白“我是中国人”。这一句“我是中国人”的认识,从清末以降,中国全面对日作战宣告开始。歌曲和方言,口号和旗帜,新闻与慰问,烽火连天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塑造和强化具有最大的作用。
到1937年,中国已经退无可退,热血国人开始了全面抗战。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抗战人人有责,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需要血与火的淬炼。谢晋元和他的战友们,在四行仓库与敌人进行的战斗,给了大上海中外人士现场直播的场景,获得了相当高的曝光度。各界人士纷纷进行围观、发言、援助,尤其是那个童子军不惧危险来到仓库,代表中国人对战士们进行鼓励。
至于八百壮士的抗争,并没有得到英法等国为首的“国联”的重视,那并非大历史进程中的重点所在。在当年的信息路径下,惨烈而悲观的淞沪会战,已经足以在中国大地上得到尽可能的宏大叙事叙事,这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方位发挥力量的重要推动事件。八百壮士打出了士气,打出了风采,打出了希望,正是他们的正义战争,告诉全中国、全世界,“这片土地属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