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女,洗清文身要花76万,家长状告文身店,法院判了!

三楼有泡芙 2025-03-13 05:59:54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2025年3月11日,一则网络热搜在社交媒体引发震动:

吉林市一位母亲将文身店告上法庭,索赔其女儿文身清洗费76万元。

这场纠纷的核心是:不仅仅是14岁少女双臂和手腕上永不褪色的“个性宣言”,而且更让人震惊的点是,清洗一次文身的费用足够买辆豪华轿车。

“未成年人文身”这个老问题,在数字的惊悚对比中,不禁让人感叹青春任性的代价居然如此高昂。

‌01

150元的冲动与76万的代价

时间倒回2023年5月,刚升初二的吉林女孩小雯(化名)跟着朋友走进街角文身店。店内老板身上文着夸张的文身,让小雯一行人觉得十分酷炫,羡慕不已。

为了彰显个性、与众不同,她瞒着父母偷偷攒钱,走进了这家文身店,满心期待着给自己留下一个独特印记。

她壮着胆子,指着手机里的图案对老板说:“就纹这个。”店主没要身份证,也没问年龄,150元现金交易后,花蔓和汉字永久刻进了少女的皮肤。

两个月后,母亲在女儿换衣服时发现了这些“烙印”。愤怒、恐慌、自责的情绪交织下,这位母亲将文身店告上法庭。

司法鉴定揭开更残酷的现实,彻底清除这些图案需要8次激光治疗,每次间隔三个月,总费用约76万元。

2025年2月的判决中,法院用比例尺划定了责任:

文身店因未核验年龄担责60%,家长监护缺失承担40%,首期赔偿锁定在9.6万元。

‌02

被刺破的青春

小雯不是孤例,不少未成年人由于图案冲击、新奇感以及偶像影响等因素叠加,盲目跟风文身,文身低龄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一些社交及短视频平台上,大量宣扬文身的文案与视频充斥其中。有的视频展示文身操作过程,有的则是性感美女模特出镜,袒露前胸后背、手臂及大腿等多处大面积文身图案,这让无数未成年人觉得文身图案既漂亮又彰显个性。

一些黑心商家为降低成本,全然不顾风险,将一根针反复使用,给文身者带来极大健康隐患。

曾有新闻报道,汪先生在一次血液化验中确诊感染梅毒,追溯根源,竟是半年前在手臂上文身所致。由于商家一针多用且消毒不达标,下针时刺破了真皮层血管,导致他被传染。

《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实施三年后,短视频网站上的部分商家采用话术规避监管,用“彩绘”代替“文身”,以“学生特惠套餐”吸引未成年人,甚至宣称“喷酒精就是消毒”。

更令人揪心的是从业者的“双盲”状态,店家对年龄核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记者随机向13个文身工作室的网络平台账号发送私信询问,仅有2家回复称不满18岁不建议文身。其他商家的回应大多含糊其词,诸如“你自己想好就行”“你自己承担后果”这类表述。

而从业者资质同样成谜,某招聘网站显示,大多数文身师岗位仅要求“有美术基础”,更有甚者竟是从“三天速成班”结业的速成师。

这些乱象交织下,皮肤成了未成年人最脆弱的“赌桌”,赌注却是未来数十年的健康与社会接纳度。

‌03

不可逆的青春代价

文身枪的每一次震动,都在改写未成年人的人生轨迹。他们不知道轻易做出的决定,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感染危机

文身本质上是一项刺破皮肤真皮层的手术,但在当代,经营文身店无需医疗美容资质与卫生许可。这就导致文身店卫生状况往往难以达标,不卫生文身存在感染艾滋病等传染病风险。

网上由文身引发的感染案例不在少数:

2019年海南15岁少年在街边小店文身后,导致严重感染性心内膜炎,该少年文身后出现反复发烧,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经检查,发现其心脏的三尖瓣上有赘生物,不及时手术将危及生命。

2019年英国公共卫生学会一项调查显示,过去5年文身的人群中,大约18%出现副作用,包括严重感染。

更可怕的是文身材料含有铅、汞等重金属,会使皮肤残存大量毒素而诱发皮肤癌。而未成年人因为社会经验不足,预算不够充足,更容易选择这样的街边小店完成文身。

这些案例无不揭示:当消毒酒精变成摆设、针头成为病毒载体时,所谓的“个性表达”实则是用健康赌明天。

清除代价

目前,洗文身普遍采用脉冲激光技术,利用激光将色素颗粒“打碎”,随后这些被击碎的颗粒会被淋巴系统带走并排出体外。然而这种方法极易留下疤痕,并且部分颜色极难清洗,往往需要多次治疗。

而未成年人皮肤再生能力较弱,激光清除时真皮层反复灼烧,易造成永久性色素脱失,真皮层反复灼烧可能导致永久性瘢痕。

并且过程非常痛苦,如果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还容易引发感染,发生治疗处红肿、疼痛、化脓等情况。

更为现实的是经济方面的压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中心的数据显示:以第一次治疗每平方厘米200元的价格来计算,大多数文身通常要经过三到四次治疗,效果才会比较明显。

这一番下来,花费至少是万元起步,如果面积过大,很可能要花费掉一辆车的价格,对普通家庭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人生轨迹

哪吒电影里申公豹有一句台词是: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带有文身的人,总会让人联想到一切品行不良的人员,在就业时对这句话感受更是深刻。

2023年湖南益阳一名15岁少年,因文身被高中拒收,理由是“维护校园风貌”。

这些并非个例,《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明确拒绝有文身者进入警察等岗位,军队、航空、师范等专业也将文身列入体检禁区。

更隐秘的限制在于社会偏见,杭州某企业HR透露,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取无文身者,“可见部位的图案容易让人联想不良群体”。

年少无知时所纹的身,可能会在不经意间成为就业的“桎梏”,影响自己的整个人生,甚至改变人生轨迹。

恶性循环

由于文身后更容易受到社会的负面评价,许多未成年人产生了心理创伤,“他们开始明白,有些选择没有撤回键”。

这种标签化效应极易形成恶性循环:

在江西省萍乡市,有6名未成年人因共同文身产生了畸形的认同感,进而对其他未成年人寻衅滋事、敲诈勒索、聚众斗殴,最终分别被判处一年至二年十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令人痛心的是,孩子们不仅要为自身的违法犯罪行为付出沉重代价,而且由于出于好奇而文上的满身“图腾”或“大花臂”,也将对其返校、就业以及日常生活造成诸多限制,如同沉重的枷锁,狠狠羁绊住他们的前途与未来的发展。

‌04

文身乱象引两会代表关注

文身行业如此混乱,是因为我国对于文身行业存在立法滞后和监管空白,对于卫生标准、从业人员资质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本次针对79万高价文身店赔偿的案例,也算在行业中起到了震慑作用。并且未成年人文身问题已引发全国人大代表高度关注。

河北省人大代表陈莉娜指出,现行《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缺乏强制约束力,部分商家为牟利突破道德底线,使用虚假身份核验、提供暴力色情图案设计等现象普遍存在,而行业监管仍陷于“三无困境”:无专门立法、无卫生标准、无资质审核。

辽宁人大代表李紫微调研发现,当前对违规文身店处罚停留在“责令整改”“承担清洗费用”等软性措施,难以形成震慑。她提出系统性治理方案:

一是推动专项立法,明确对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经营者处以罚款、吊销执照等刚性处罚,对教唆文身者从重追责;

二是建立“经营者主责”机制,无论未成年人是否谎报年龄,文身店都需承担主要责任,设备供应商若知情销售也需连坐受罚;

三是构建多部门联动的资质审核体系,强制文身师持证上岗,将卫生安全纳入日常监管。

结语

行业规范路径已然清晰,从突击整治转向长效治理,用法律利剑斩断“刺向青春”的黑手,让文身行业走出灰色地带。

正如陈莉娜所言:“保护孩子不是限制自由,而是守住文明社会的底线。”[蛋糕]

参考资料:

光明网:2025年3月11日-《14岁少女清洗文身要花76万,店主被判担责60%》

南方都市报:2019年11月4日-《15岁小伙纹身想“天下无双”,不料却败给严重感染性心内膜炎》

新华社新媒体:2019年6月16日-《英调查显示五分之一文身者难免感染》

环球网:2024年9月28日-《被短视频吸引,14岁的她文了花臂……》

海峡都市报:2013年11月18日-《文身需谨慎“难洗清白”黑心店一针多用有隐患》

上游新闻:2022年10月29日-《全国多地启动未成年人文身专项治理,遏制文身低龄化趋势》

钱江晚报:2020年6月2日-《洗掉一辆车!夏天是洗文身的高峰,洗一次得4万,还特别疼》

海报新闻:2023年8月9日-《15岁文身少年求学遭拒,律师解读》

中国反邪教:2023年8月5日-《网瘾少年满身文身,他们不能免责!》

光明网:2025年3月11日-《14岁少女清洗文身要花76万,店主被判担责60%》

南方都市报:2019年11月4日-《15岁小伙纹身想“天下无双”,不料却败给严重感染性心内膜炎》

环球网:2024年9月28日-《被短视频吸引,14岁的她文了花臂……》

环球网:2024年9月28日-《被短视频吸引,14岁的她文了花臂……》

海峡都市报:2013年11月18日-《文身需谨慎“难洗清白”黑心店一针多用有隐患》

上游新闻:2022年10月29日-《全国多地启动未成年人文身专项治理,遏制文身低龄化趋势》

钱江晚报:2020年6月2日-《洗掉一辆车!夏天是洗文身的高峰,洗一次得4万,还特别疼》

海报新闻:2023年8月9日-《15岁文身少年求学遭拒,律师解读》

中国反邪教:2023年8月5日-《网瘾少年满身文身,他们不能免责!》

0 阅读:0

三楼有泡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