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 ZhaoLong 梁兆隆
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画系
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花乌画高研班
师从苏百钓教授
中国香港工笔画家协会 常务副主席
中华画院协会国画院 副院长
北京苏门美术馆画家
香港美协会员
香港云峰画苑画家
全国美展是美术创作的风向标,主题多元、形式创新,审美观念转变的时代特式,艺术家们更注重自我表达和个性展现,作品风格各异,不再追求单一的审美标准,而是鼓励多元化的审美观念,这些特点反映了当代艺术家们在创作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时代趋势。
分享何家英老师谈艺术
当代有很多书画作品虽然获大奖,但仍然不是艺术,为什么说它不是艺术,最主要的是缺乏应有的精神内涵,现在很多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思潮涌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真正的艺术。
何家英老师,1980年作品《春城无处不飞花》在全国青年美展中获二等奖,回到中央美术学院,他的师兄与陈丹青同一届的,那时虽然作品获奖但遭到他的嘲笑,他直言不讳的说,你的作品不是艺术,这一下引起我的警醒。为什么说这不是艺术?他说,看你的画里那些姑娘嘻嘻哈哈很肤浅,浮于表面的气氛缺乏内涵,缺少精神的成分,所以不叫艺术。对我来讲觉得需要一个更深刻的思考,为了探讨艺术问题,首先解决过去脑子里那根深蒂固的创作模式。从艺术本体语言入手表现艺术本质,我们到狼牙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需要在最平凡的事物中、最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作出有情感作品来。
创作素材照片
创作草稿
感染力最强突出的一点是看到农村的老农,光着脊梁在整理土地,我所观察到这样的农民的脊梁,他具有一种典型形象,而老农这样一个脊梁却能带给我们联想。作为中国几千年都是农业大国,我们的祖祖辈辈就是这样的一代一代与自然的恶劣生活相抗争,顽强地生存下来,繁衍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而这个意义恰恰表现了人类的一种精神,所以抓住了这个典型形象,作品的艺术内涵一下子就升华到精神的高度。
从何家英老师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感悟、从感悟中升华、从而达到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向往。
作品《山地》, 获“第三届青年美展”一等奖,1984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
香港全球水墨大展与何家英老师合照
创作分享 梁兆隆/文
艺术创作是体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及审美的理想载体,将内心世界转化为艺术价值的过程,艺术家需要通过对传统技法的掌握和对自然的观察和了解,来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审美价值的原创作品。
创作《生命之歌》作品是在癸卯秋日到花卉农场釆风写生,途见一株大古树被砍伐后放至路旁,这一株大古树曾经是朝气蓬勃、枝繁叶茂的大树,可现在它经历很多磨难,风吹日晒慢慢变成枯萎的大树。
苏百均老师强调“自然的花草树木都是有灵性的,要有怜爱慈悲之心。通过与自然对话与感悟,一株枯萎的大古树, 在一个意志失落的人眼中他会变得更悲观凄凉,在一个有精神向往的人眼中他会是一个朗然光明的场景。有什么样的心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通过内心创作提炼枯萎的大树也可以转化为佛国净土,进入七彩琉璃的美好世界。自强不息、生机勃勃,一切都是内心的幻化与呈现。
花卉农场写生创作素材照片,经过整理、重构对大树墩创作品小稿
中国画需要与时俱进,画出这个时代艺术新气象,《生命之歌》运用中国美学思想,创作出具有儒家思想的自强不息之精神、道家思想的自然明空之境界、佛家思想的大慈大悲之情怀。
《生命之歌》作品局部
通过美学构想,去提升自然、升华自然,从而达到一种人文精神,在绘画的过程中吸收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作品,善于用光与影以及互补色彩来营造画面气氛,构成视觉形象,利用冷暖之间的对比关系组成画面,从自然的色彩经过提炼转化为淡雅、清透、野逸的景象。树头上每只山鸟上下动态节奏变化互相呼应,在晨光初现中形成生命之歌的核心画面,树墩运用勾线和撞色传统技法,使其色彩有玑理变化的效果,画面淡淡颜色层层渲染使其协调,追求的是一种平淡中见高雅,画面才能让意境高远、气韵生动,将自己内心对美的领悟呈现给观众。大自然是美的,大善文化是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美的……
2024年作品《生命之歌》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港澳台、海外华人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展出。
绘画自己内心深处的艺术
艺术的本质是心灵的表达和精神的寄托,我1964年出生于广东佛山,父亲长年在香港谋生,自小懂事时每年都期望春节早日到来,能与父亲见上一面,我们四兄妹在那生活困难的年代里,是靠妈妈抚养我们成长,所以对童年的那段时光的记忆尤其深刻,形成我对《鸟巢心语》独有的艺术语言和情感向往,在作品中能感受到儒家思想的仁爱与关怀、道家思想的自然与虚静,佛家思想的慈悲与智慧。
法国大师罗丹曾经讲“世界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用心灵去感悟自然之美,在创作中享受自由的思想、独特的情怀,承载大善大美之精神。《鸟巢心语》带您进入真善美的艺术感受,分享慈爱、祥和的美好世界。
鸟巢心语系列 60x40cm 纸本设
鸟巢心语系列 60x40cm 纸本设色
鸟巢心语系列 60x40cm 纸本设色
鸟巢心语系列 60x40cm 纸本设色
鸟巢心语系列 60x40cm 纸本设色
鸟巢心语系列 60x40cm 纸本设色
鸟巢心语系列 60x40cm 纸本设色
鸟巢心语系列 60x40cm 纸本设色
鸟巢心语系列 60x40cm 纸本设色
鸟巢心语系列 60x40cm 纸本设色
鸟巢心语系列 60x40cm 纸本设色
守望 136x68cm 纸本设色
喝望 176x90cm 纸本设色
艺术家需要怀着一颗慈悲之心去关注社会、关注生命。三年疫情,广大民众艰难渡日,生活雪上加霜。2023年作品《喝望》,是用悲悯的情怀去感知社会的冷暖,感悟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只要同舟共济就能渡过难关,心中有希望,就能见阳光,祝愿我们明天会更好。
艺术家:梁兆隆
2014年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画系
2016年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花鸟画高研班,师从苏百钧教授
现任北京苏门美术馆画家
中华画院协会 国画院 副院长
广东省佛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香港美术协会会员
香港云峰画苑画家
大善文化、承载大美精神,感恩您的转发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