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从小到大,不管是小雨还是大雨,只要是雨天我都喜欢。在雨滴还没有落下的时候,内心就隐隐开始喜悦,氤氲的水气遍布周围,心情既沉静又兴奋。
特别是在小的时候,天上乌云变幻,电闪雷鸣,仿佛看电影一样,以为天上有神仙在打架。
那时候的雨特别干净,夏天下大雨的时候我会跑到外面“洗澡”,等到池塘里下满了水,我和小伙伴们会听着蛙鸣玩水,大家都没有学过游泳,但到了水里自然就都会了。
后来,我经常打着伞在大雨中漫步,在微风细雨中寻觅,但再也找不回曾经的记忆里,它们跟曾经的小伙伴一样,不知去了哪里。
我,有一个天赋:每当下雨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整个世界!
下雨的时候特别安静,雨滴落在窗户、树叶、水缸……上,声音我可以听很久。最喜欢的还是撑一把伞听雨打伞面的声音,在下雨的夜里,我一个人走在小径,感觉世界与我是一体的。
是的,在我看来,天上的云彩就是我,我经常抬头望着白云苍狗的变化,或者盯着青天往里看,记得有次躺在山坡上,不知不觉就忘了有个“我”的存在。
喜欢山,喜欢水,喜欢江河湖泊,喜欢大海……我曾沿着由土石填充、铺就的小路走到大海里面,看翻江倒海的样子,感受大海的脾气。
去过大海消退后留下的荒原,走过江南葱茏的小路,看过云南的山水,踏过北京故宫的砖石……这个世界处处都有我的存在。
还有见过的人,不管记得的还是不记得的,都好像是“我”。
见众生:每个人都是自我的一部分。
原来,我看每个人都亲切,觉得所有人都是朋友、伙伴和亲人,我以为别人跟我也是一样的感受,后来慢慢发现并非如此。
有些人从小就变得跟小兽一样狡猾,长大了就跟野兽一样狡诈和残忍,他们相信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还有些人是浑浑噩噩的,昏昏迷迷,糊里糊涂,但他们又偏要自以为是,自作聪明,以欺软怕硬、欺善怕恶为聪明。
不管好人还是坏人,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不管高矮俊丑,不管男女老幼,我都以为他们都跟我有联系。
确实我也有过偏见,偏爱一些人,痛恨一些人,甚至仇视过一些人,但最终我还是认为,每个人都是“我”的一部分,少了他们任何一个,“我”都是不完整的。
一个人必须通过别人才能认识自己。
没有人是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这是从本质和宏观来看,不过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大多数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对他们而言,算计才是处世的法则。
因为自我所以自私,因为自私所以损人利己,然后还有虚荣和自负,傲慢和偏见,似乎每个人都在想着让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
这是一种权力的竞争意识,人类比野兽更喜欢也更擅长互相伤害。
人和人之间是有联系的,众生平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舞台,每个人本来是灵台清明的,后来逐渐昏昧,又需要借助别人的反馈(如喜怒哀乐等)来认识自己,明白自己是谁。
没有悲欢离合,没有别人对你施加的友好与仇恨、赞扬和诋毁、吹捧和轻视、忠诚和背叛、保护和伤害……就没有你的自我认识和成长。
认识自我的同时,也要超越自我。
自私自利无法达到极致,吝啬鬼最后都是输。损人利己的人最后也是大失所望,很多人一辈子想占便宜,结果都是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为什么说最大的自私是无私,利他才是最大的利己?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不是脱离社会的个体,所有人都是更大存在的一部分。或者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江山代代无穷已,从古至今的人们都是潮流之中的点点滴滴。
所以,不要以为自己真的可以占到便宜,也不要为自己曾经的尴尬挂怀,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很重要,事实上你在别人眼里其实无所谓。当然,人确实是渺小的,但一个人也是一个世界。
人到中年,要学会理解、释然和包容,你的记忆和感受就是你的财富,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一视同仁是最好的态度和策略。
什么叫修行?就是以爱为明智,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当然这也不是盲目和愚昧的爱,而是无数小爱组成的大爱,爱人等于爱己,唯有穿过人海才能抵达真实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唯有超越自我局限性的人才算修行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