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战局不断演变,进入2025年后,俄罗斯在战场上的攻势愈发猛烈。2025年3月7日,俄军对乌克兰境内的能源基础设施发动了大规模导弹袭击,彻底摧毁了乌克兰境内多个重要天然气和石油设施。与此同时,俄军在库尔斯克战线也展开了全面围剿行动,试图合围乌军17个旅,导致战局进一步恶化。
3月7日凌晨,俄罗斯空天军对乌克兰波尔塔瓦州、切尔尼戈夫州、捷尔诺波尔州等地展开大规模轰炸,目标直指乌克兰的天然气存储设施、炼油厂及发电厂。乌克兰统计,俄军的袭击摧毁了多个关键能源节点,包括索洛霍夫中央石油天然气处理厂、科瓦利夫卡油田、谢米任科天然气储备厂等。
在波尔塔瓦州,俄军的导弹袭击引发了剧烈的爆炸,导致天然气管道泵站严重受损,燃气外泄,并引发大火。而在乌克兰西部,捷尔诺波尔州东部甚至发生了2.6级地震,怀疑是地下天然气存储设施爆炸所致。可以说,俄军这次的攻击意在彻底破坏乌克兰的能源供应能力,使其无法为军队和民用提供充足的燃料。
乌克兰防空系统在这轮攻击中几乎失效。据乌克兰军方透露,由于美国暂停提供俄军导弹和无人机的实时情报,乌克兰的防空能力大幅下降,俄军的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得以轻松突破乌克兰的防御网。此外,乌克兰防空部队指挥官瓦连科表示,乌克兰的防空导弹库存已十分紧张,预计最多还能支撑六个月。
俄军在库尔斯克战线的围剿行动除了对乌克兰能源系统的打击,俄军在库尔斯克州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战役,试图合围乌克兰军队的主力部队。根据俄军战报,此次合围涉及乌军17个旅,总兵力可能超过5万人。
被围的乌军单位包括多个机械化旅、坦克旅、空中突击旅、海军陆战队旅及国土防御旅。其中,第21、第22、第41、第47、第61、第115机械化旅,以及乌军王牌第17坦克旅都在包围圈内。此外,乌军的第80、第82、第95空中突击旅,第36海军陆战队旅,以及多个国土防御旅均被困。
俄军战术十分明确:首先通过无人机、导弹、FPV自杀式无人机等封锁乌军后撤路线,使其无法获得补给;其次利用快速穿插和合围战术,逐步压缩包围圈,使乌军陷入绝境。乌军如果无法迅速突围,可能会面临惨重损失。
在俄军大规模轰炸和库尔斯克战线陷入危机的背景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3月7日公开呼吁停火,并敦促西方盟友对俄罗斯施压,以促成和平谈判。显然,乌克兰已经难以承受如此高强度的攻势。
然而,美国方面的态度却颇为微妙。前总统特朗普在公开讲话中表示,他认为普京有意达成和平协议,并称“与俄罗斯打交道比与乌克兰更容易”。但他随即又改口,威胁要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银行制裁和关税措施,施压俄乌尽快谈判。
特朗普的制裁威胁在俄罗斯看来似乎毫无意义。自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早已做好了与西方“脱钩”的准备,经济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对西方贸易依赖度大幅下降。无论是能源出口转向亚洲,还是推动国产化替代,俄罗斯在应对制裁方面已有丰富经验。
更重要的是,俄军此次行动还展现出一个重要信号:俄罗斯不再顾及乌克兰通往欧洲的能源输送能力。过去,俄方还保留了一些乌克兰能源管道,以作为与欧洲谈判的筹码,但这一次,俄军直接炸毁乌克兰的能源枢纽,彻底撕毁了美国及欧洲手中的牌。这表明,俄罗斯已不再寄希望于通过能源杠杆影响欧洲,而是彻底将乌克兰打残,使其失去经济独立能力。
俄军此次大规模轰炸和围剿战役,可能会成为战争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如果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的5万大军被歼灭,乌克兰的军力将遭受重大打击,而其能源体系的崩溃则意味着国家运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可能不得不接受停战谈判的现实,而俄罗斯将以更强势的姿态主导谈判进程。对于西方而言,如何在援乌政策上作出调整,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将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总体来看,俄罗斯的战略目标十分清晰:通过毁灭性打击使乌克兰彻底丧失抵抗能力,同时向西方展示其决心和实力。接下来的战局,将决定乌克兰的未来命运,而世界也将见证俄乌冲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