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风刺骨的冬季,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羽绒服,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伴随着气温的下降,羽绒服也成为了当下时尚界的热门单品,它轻便、防风且能提供极佳的保暖效果,但在购买羽绒服时,许多人往往会忽视其中的一些误区,导致选择不当,影响了穿着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购买羽绒服时应该避免的三个误区,帮助你更好地选择羽绒服,提升穿着效果。

误区①:鹅绒一定比鸭绒更保暖
很多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时,看到鹅字就认为它一定比鸭绒更好,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鹅绒和鸭绒的保暖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它们的种类,而是取决于它们的填充物的质量。

一般来说, 鹅绒的绒朵更大,蓬松度更高,因此通常认为它的保暖性能更好,但并不是绝对的。最重要的是 看“绒”的保暖性,而不是看“羽毛”。因为静止空气是导热系数最低的物质, 而鹅绒的主要成分是羽绒中的绒朵,鸭绒则主要是羽毛中的羽毛部分,二者的成分不同,保暖性也有所差异。

误区②:含绒子量低就行,认为含绒量不重要
有些消费者可能会认为,只要羽绒服的填充物看起来饱满就行,但实际上 ,羽绒服的保暖效果还与含绒子量有关。含绒子量是指羽绒中绒子占的比例, 这个比例越高,说明羽绒中绒的质量越高,保暖性也越好。一般而言,含绒子量低于50%的羽绒服几乎没有保暖效果,而含绒子量在60%-70%之间的羽绒服,其保暖性能相对较差。
如果想要选择一款保暖性好的羽绒服,建议选择 含绒子量在80%以上的羽绒服,这样的羽绒服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使你在寒冷的冬季保持温暖。

误区⑧:认为蓬松度越高越好,填充克数和蓬松度有关吗?
充绒克数并不代表充绒量的多少,只是代表羽绒服的蓬松程度。 一般来说,羽绒服的蓬松度分为650、700、750、800、850、900、950、1000,蓬松度和保暖性成正比,蓬松度越高保暖性越好。
蓬松度和填充克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填充克数是指羽绒服中羽绒的重量,而蓬松度是指羽绒的体积,所以填充克数并直接影响羽绒服的蓬松度。

短款的羽绒服适合选择低蓬松度的羽绒,这样能够减少整体的重量感, 一般在120g~150g左右,而长款羽绒服则需要选择高蓬松度的羽绒,有助于提升保暖性,一般在200g~300g左右,如果充绒克数过高, 羽绒服的重量会增加,穿起来也会影响穿搭的舒适感,再加上撑不起来,整体的效果也会变差。

误区⑦:羽绒服价格越贵,保暖效果越好吗?
有些消费者可能会认为,价格越高的羽绒服,保暖效果就一定越好。其实不然,价格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羽绒服的质量。
要判断一件羽绒服的质量,最重要的是查看其吊牌上的具体指标,而不是单纯依赖于价格。 有些品牌为了追求高利润,可能会在价格上抬高价格,但其实际质量并没有那么高。因此,在购买羽绒服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有信誉、有历史的品牌,同时要查看吊牌上的具体指标,才能判断出羽绒服的质量。

指标【一】填充物的种类
羽绒服的填充物分为天然羽绒和合成羽绒两种,前者更轻盈且保暖性更好,但价格较贵,后者则相对便宜,但保暖性稍差一些,因此在选择羽绒服时,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合适的填充物。
在选择羽绒服时,先查看羽绒服的吊牌,如果是标有羽绒鸟类的名称,以及标识着羽绒的种类、填充量、蓬松度等信息,这就说明这件羽绒服里面的填充物是天然羽绒的,价格虽然贵一点,但保暖效果更好。

指标【二】充绒量的多少
充绒量是指羽绒服中羽绒的重量,一般来说,充绒量越高,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也就越好,但同时,充绒量过高也会导致羽绒服变得过于沉重,不便于穿着,因此在选择羽绒服时,需要根据个人的身材和体型选择合适的充绒量。
如果是短款羽绒服, 充绒量通常在120g~150g之间;长款羽绒服的充绒量通常在200g~300g之间;老年人和儿童的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该适中,通常在150g~200g之间。选择合适的充绒量可以确保羽绒服的保暖效果和穿着舒适度。

指标【三】含绒子量的多少
含绒子量是指羽绒中绒子的比例,如果含绒子量过低,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选择羽绒服时,需要选择含绒子量在80%以上的羽绒服,这样的羽绒服才能保证良好的保暖效果,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需求,比如运动或者户外活动,可能需要选择含绒子量更高的羽绒服,以提供更好的保暖性能。

穿上一件优质的羽绒服,你将会感受到无与伦比的温暖与舒适,但要想找到一件真正适合自己的羽绒服并不容易,需要你仔细挑选,了解羽绒服的各种细节和选购技巧。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够帮助你更好地选择羽绒服,让你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温暖和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