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的眼中女性是什么样子的?一个老男人眼中的女性是什么样子的?一个极品老男人眼中的女性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从大学文学系退休的老教授,一个儿女双全、三代同堂的父亲与爷爷,一个老年丧偶准备开启相亲之旅的鳏夫,会有怎样的故事与喜乐呢?
这是一部改编自同样有着亡妻再娶人生历程,著名作家王蒙所著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的电视剧。
作为一个同年龄层中属于极品级男人,张国立饰演的沈卓然,会以一个老男人的视角,向我们展现当代女性那些“奇妙”的择偶标准,以及或许专属于女性群体的人生追求。
或许这样一个由男人写就的故事,一个从男人视角解读女性的故事,会引来许多女性观众的“不敢”苟同。
但从小说本身的立意与最终结果来看,这种颇为奇特的角度,未尝不是一种对当下各种价值林立的社会,如何对女性群体产生何种影响的描写与探讨。
都说“旁观者清”,虽然作为小说的作者或剧中的主角,无论是王蒙还是张国立都无法完全用客观的角度来解读女性。
但当我们品读或观看着那些因“奇妙的择偶标准”或“特立独行的价值观”而引发的一系列幽默生动或啼笑皆非时,也许大结局时的出人意料正是这个故事本身想要引起大家思考与共鸣的东西。
作为一个堪称“极品”的男人,书中的沈卓然,最痛恨一种所谓的“同类”。
这种“同类”在和某位女性发生一些来往后,在八字还没有一撇时就四处张扬恨不得叫天下人都知道;极端一些的,甚至还会向别人卖弄自己在跟女性调情方面的成功经验。
面对这种会将女性作为自己“战力品”四处炫耀的男人,面对这种会把女性动情时写给自己的信,拿给一群有着猎艳心态男人看的男人。
在沈卓然的眼中,他们简直可以用“狗彘不如”来形容,甚至极端地认为这种男人应该被“割舌去势”。
或许书中的沈卓然天然具有作者自己的影子,那种关于渴望爱和关怀的心理,被沈卓然表现得淋漓尽致,被王蒙描写得淋漓尽致。
“也许小乐劝他服用的不是化学药片,是关怀、是仁义、是温柔,是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背景,是生命的安慰与将息,是男人干枯时最需要滋润与浇灌的露与雨。”
每当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时,作为一个沈卓然的“同类”,那种强烈的代入感油然而生。
即便这个故事通篇充斥着幽默和喜剧色彩,可每当想到这些关于男性心理上的描写,才是我真正意识到原来男人那脆弱的内心世界,也是可以用细腻文字描绘出来的。
或许《我的后半生》刻意回避了小说中关于“奇葩”一词,但“没有奇葩这个世界将会窒息。没有奇葩一切是何等的乏味,生命将会是何等的干枯和重复。”
关于这部《我的后半生》,希望老戏骨能够完美诠释和还原小说中的沈卓然,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体会到故事的本意是什么。
只有读完整本小说,才能明白王蒙所写这个故事的本意是什么。
也只有看完整部《我的后半生》,才会明张国立所扮演的沈卓然想要表达什么。
作为男人,如果你一直都在怀疑“男人与女人是完全活在两个世界的物种”,那么在看完《我的后半生》后,也许会你会重新想要去努力了解女性。
关于《我的后半生》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