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星链”要来了!12000颗卫星将发射,马斯克也得服气

尖锋讲识堂 2024-07-10 16:19:46

随着全球航天竞赛的不断升温,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尤为引人注目。尤其是我国即将开启的“千帆星座”计划,更是让这场竞争达到了新的高潮。

NASA一再埋怨我们在争抢月球,如今,美国的马斯克又要开始抱怨中国在争夺近地轨道空域了。这一次,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可能会面临强有力的竞争者。

提及卫星互联网,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公司无疑是先行者。

自2019年起,数以千计的“星链”卫星如繁星般点缀在近地轨道,不仅改写了人类对于空间探索的认知,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太空时代的到来。

然而,在这片星辰大海中,中国并不甘于做旁观者。中国即将开启一个庞大的太空计划,它不仅可能改变我们的通信方式,还可能重塑全球太空格局。

想象一下,当你抬头仰望星空时,看到的不仅仅是璀璨的星辰,还有成千上万的人造卫星在你头顶上空运行。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即将成为现实的"千帆星座"计划。

通俗来说,“千帆星座”将是我国未来的“星链”。

马斯克的“星链”卫星从2019年开始发射,每次都是几十颗微小卫星被送上近地轨道,其第一次发射便是60颗卫星被送入轨道。

而我国的“千帆星座”计划,也将在一个月后,也就是2024年8月5日,在中国太原发射场发射第一批组网卫星共计18颗。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们为何不能像马斯克那样一次发射几十颗卫星?其实,第一次发射18颗卫星的方式,仅仅是探索。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更加令人惊叹的场景:单次发射36颗,甚至54颗卫星!

到年底,今年“千帆星座”计划将总共把50颗到70颗卫星送入轨道。明年,这一发射数量将会翻倍,而后逐年以此类推。

到2027年,"千帆星座"计划将在轨部署1296颗卫星。而这仅仅是第一期!未来,这个计划的规模将扩大到超过12000颗卫星。

这个计划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足以让全世界瞠目结舌。

“千帆星座”计划又叫“G60星链”计划,推行主体是上海的垣信卫星公司,“千帆星座”的卫星生产基地位于上海市松江区。

该基地一期项目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计划中的所有卫星都在该基地生产,除了制造工厂外,基地还设有在轨测运控中心和卫星互联网运营中心。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多卫星?答案很简单: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卫星互联网系统。

这个系统将覆盖全球,为偏远地区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同时也将在紧急情况下发挥关键作用。

但是,这个计划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后续随着制造和发射的卫星原来越多,我们还要把卫星制造打成“白菜价”!

位于上海松江区的卫星生产基地,每年可以生产300颗卫星。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一颗新的卫星从生产线上下来,随着卫星进入批量化生产模式,制造成本将大幅下降。

过去由国家主导发射的卫星,无论是气象卫星还是研究卫星,单颗成本都在上亿元以上。

如今,松江基地单颗卫星的制造成本将比过去下降至少35%。这样一来,产量上升,成本降低,大规模的部署才能顺利推进。

近些年,太空竞赛已经有了白热化趋势,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已经在轨部署了超过4500颗卫星,占据了全球在轨卫星的半壁江山。欧盟也不甘落后,投入了24亿欧元用于打造自己的卫星互联网系统。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太空竞赛中,中国正在迅速追赶,并展现出强大的实力。我国在2020年9月一次性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了12992颗卫星的频率分配。

按照中国一贯的作风,肯定是要“说到做到”的,未来的卫星互联网计划也必须完成。

截至2023年5月,全球低轨道空域的卫星数量中,我国为519颗,美国为5310颗。

马斯克的“星链”虽已占据先机,但中国"千帆星座"计划不仅仅是一个通信系统,也代表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雄心和实力。

凭借庞大的市场需求、雄厚的科研实力以及独特的制度优势,中国与“星链”的差距将越来越小。

近地轨道空域一共就能容纳约6万颗卫星,我们必须抢在马斯克完成布局前,占据赛道。

中国有句话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们是肯定不会让自己头上,天天悬着“星链”这把匕首的。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