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3月份低调的宣布一项重大进展,那就是【空间闭式布雷顿热电转换系统】顺利进行了多次系统级试车。
这个拗口又晦涩的系统,却引发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因为这项技术,标志着我国在空间反应堆电源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深空探测和月球、火星基地,解决了能源问题。
(闭式布雷顿循环设备示意图,看上去比较复杂,但本质还是“烧开水”)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这个复杂名词背后到底是什么,以及为何有这么重要的意义。
【什么叫“布雷顿循环”】“布雷顿循环”,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热量,加热气体,气体膨胀做功,一部分用来驱动压气机实现气体循环,还有一部分驱动电机生成电能对外输出。而气体可以通过冷却,重新回收利用,如此不断循环。
烧的虽然不是“水”,但本质还是将【热能】转换成介质的【动能】,再将动能切割磁感线变成【电能】。
(布雷顿循环)
布雷顿循环,简单来说就是让废气能够冷却,并重新加热,进入做功循环的【封闭】动力系统。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辐射。
布雷顿循环,功率已经达到【百千瓦级】。它具备功率密度大、效率高等优点。未来系统研制成功之后,可以用于中国太空站、太空拖船、星表科考站等航天器,意义重大。
前两年中国航天宣布在研究千米级大型航天器,如今在能源方面取得突破,可以说距离我们大规模利用太空,又近了一步。
(高功率发电与大比冲推进,是对未来太空动力的两大需求)
【已有太阳能帆板,为何还要核动力】随着航天器系统和设备越来越多,对电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常见航天器的电源多来自太阳能,由太阳能帆板提供。
比如我国最新的太阳能电池是薄膜材料的,非常轻便,这是巨大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瓶颈。首先是转换效率低,现代太阳能转换效率大约是20%,大型航天器例如空间站需要的能量又很大,这就要安装面积巨大的太阳能帆板,而将其发射到太空、顺利展开,技术难度和风险并不低。
(天宫空间站靠大量太阳能电池板供能)
天宫空间站靠大量太阳能电池板供能,目前发电功率是100千瓦。也就是说,若是有了百千瓦级别的太空反应堆,天宫就完全不需要太阳能电池板了。
另外,太阳能电池自然是【依赖太阳】,一旦飞行器距离太阳太远,效率将大打折扣。例如当航天器在木星附近的时候,它获取的太阳能只相当于地球附近【十分之一】,想飞出太阳系则更不能指望太阳能。
(距离太阳越远,飞行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自然越少)
再比如,月球有些高价值的坑谷地区是永久月夜。即便有光照地区,也面临30天的昼夜交替,玉兔号也是因此才需要定期休眠。太阳能已无法满足这类地区【长期大功率】电量需求。
(月球基地可能面临连续十几天看不见太阳)
【科学的尽头,确实是烧开水】功率高,持续发电能力强,同时又相对简单的发电设备,就是利用电磁转换原理的动力发电机,将动能切割磁场,转换成电能。而在外太空,最佳的动能来源,那就是借助核燃料的热能,“烧开水”。
(核电站与蒸汽机,本质并无太大区别,只是更复杂更安全更高效)
太空反应堆,能量密度高,功率大,受到气象及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国内外航天工业都认为太空反应堆电源系统是深空探测、地外科考站的理想动力系统。
【国外同类型设备,已经投入应用】早在60年代,美国及苏联对太空反应堆电源系统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成功实现了太空反应堆电源系统的实用。1965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带太空反应堆电源系统的卫星,苏联随后在1970年也发射了同类型卫星,截止到1990年,美苏大约发射了38颗太空反应堆电源卫星,主要用于大型卫星。
(1965年发射升空的SNAP-10A太空反应堆)
进入新世纪,随着深空探测、地外科考站项目兴起,太空反应堆电源系统再次受到国际航天业的重视。
2015年美国NASA发布了空间核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了新一代空间反应堆的研制工作,2018年地面原型样机开始测试。
俄罗斯也提出了自己的空间核技术计划,有消息说俄罗斯已经在2020左右完成新一代空间反应堆及电源系统设计,计划用于新一代航天器。
【我国在相关领域,处于什么水平?】上世纪70年代,中国航天技术人员根据未来航天器的发展,着手研制中国自己的空间反应堆及电源技术。90年代相关工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技术人员提出了国产空间反应堆及电源系统技术方案,并且进行了关键部件的研究与攻关。
(宇宙虽然温度低,但缺少介质,真空导致散热并不方便,需要大面积的辐射散热器,设备研发并不容易)
进入新世纪中国在空间反应堆技术方面开始加速,完成了国产第一代空间反应堆原理样机,它采用液态金属冷却,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稳定可靠,为了国产空间反应堆及电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核反应堆示意图)
虽然反应堆本质是“烧开水”,但具体到实际应用就复杂得多。仅仅是用哪种物质代替水,以便让循环更安全高效,就需要大量基础研究。
最终借助大量空间反应堆技术成果,我国航天科技集团6院801所研制出了这台大功率太空核电系统。它采用闭式布雷顿循环原理,以氦氙混合气体为循环工质,实现高效热电转移。
【不仅能发电,还能高效推进】空间反应堆产生的能量,不仅可以用于航天器的电能需求,也可以用于系统推进 ,形成核热推进系统。由于核能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化学能,因此核热推进系统能量密度远高于现在的化学能,未来星际航行核热推进系统是方向。
(核动力火箭想象图)
直接用反应堆的超高温,加热介质,可实现比化学能燃料更强的推力。核火箭与电推一样,都还是工质发动机,需要喷射介质。
空间反应堆及电源系统,是未来航天器的关键能源及动力系统,可以说深空探测、星际航天、地外科考站都依赖这个技术的发展。此次百千瓦级空间布雷顿循环热电转换系统研制成功,是中国空间核动力技术一个重大技术突破,代表着中国空间核动力技术正在向国际领先水平迈进。
总有人说我们在太空的目标,就是要追赶美国,拿下世界第一。其实这个说法的格局小了。我们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主旨是世界人民大团结,我们的真正目标,就是为了全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从来不是要跟超级大国争夺什么太空霸权。
未来国产空间反应堆及电源系统,将会中国航天计划提供有力的能源及动力支撑,同时也可以用于极地、深海科考领域,造福全人类。
(阿凡达飞船,红色部分是巨大的散热片)
阿凡达飞船后方巨大的赤红色设备,就是反应堆的高温散热板,比飞船主体还大。虽然是科幻,但还是要依托一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