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身边啊,有时候能碰到那种长期缺爱的孩子,其实仔细一瞅,好些特点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孩子啊,就像没人修剪的小树苗,在成长里带着些特别的“记号”,让人心疼。
头一个,就是特别胆小怯懦。就说在学校里,课堂上老师提问,别的孩子大大方方举手发言,可缺爱的孩子呢,就算知道答案,手也只是在桌子边犹豫地动一动,眼睛里透着害怕,不敢大大方方举起来。为啥呢?因为从小没咋得到过鼓励,心里老觉得自己不行,怕答错了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就算被老师点名站起来回答,声音也是小小的,跟蚊子叫似的。
在集体活动里,他们也总是缩在角落里。像学校组织个拔河比赛,别的孩子都兴奋地往前冲,争着为班级出力。可缺爱的孩子就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想参与又不敢。要是被同学拉过去,也是畏畏缩缩的,不敢使全力,就怕自己表现不好,拖大家后腿,又招来别人的嫌弃。
还有啊,这些孩子特别敏感。别人一句稍微重点儿的话,在他们耳朵里就像炸雷一样。同学之间偶尔开个小玩笑,要是说“你今天这衣服咋这么奇怪”,正常孩子可能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可缺爱的孩子就会往心里去,一整天都闷闷不乐,觉得是不是自己真的哪儿都不好,别人都在嫌弃自己。
他们对别人的情绪变化也特别在意。家里来个客人,要是客人脸色不太好,缺爱的孩子就会一直琢磨,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惹客人不高兴了。哪怕客人的情绪跟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他也会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在想这件事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缺爱的孩子大多还特别自卑。照镜子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这儿不好那儿不好,觉得自己长得没别人好看,学习也没别人好,干啥都比不上别人。学校里有个什么比赛,心里其实特别想参加,可就是觉得自己肯定不行,连报名的勇气都没有。就算被老师和同学鼓励去参加了,比赛前也会一直紧张,心里不停地念叨“我肯定会搞砸”。
写作文让描述自己的优点,别的孩子能洋洋洒洒写好几条,可缺爱的孩子拿着笔,半天写不出来几个字。他们总盯着自己的缺点,觉得自己啥优点都没有。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也老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跟别人平等交流。
另外,缺爱的孩子特别容易讨好别人。在朋友堆儿里,为了能跟大家一起玩,不管别人提啥要求,都点头答应。同学说“你帮我写作业吧”,哪怕自己作业还没写完,也会硬着头皮答应。为啥呢?就怕自己不答应,同学就不跟自己玩了,太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欢了。
在小组活动里,他们也总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别人说要选这个方案,哪怕自己觉得另一个方案更好,也不敢说出来,就怕跟别人意见不一样,别人就不跟自己合作了。结果呢,自己心里委屈得不行,可又不敢表现出来。
还有个特点,就是这些孩子很难建立亲密关系。别人对他好一点儿,他就受宠若惊,不知道该咋回应。比如有同学送他一个小礼物,他会拿着礼物,手足无措,心里既高兴又害怕,害怕这份好是短暂的,随时会消失。
在和别人交朋友的时候,也总是小心翼翼的,不敢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就算和朋友相处一段时间了,心里还是会有防备,不敢完全敞开心扉。因为从小缺爱,不知道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啥样的,害怕受到伤害。
咱再说说,为啥会这样呢?孩子打小要是父母陪伴少,一天到晚见不着爸妈的面,心里就像缺了一块儿。就算爸妈在身边,老是批评指责,孩子考了98分,别的家长都是鼓励表扬,可他们的爸妈却说“咋没考100,那两分丢哪儿去了”,时间长了,孩子就觉得自己干啥都不对,慢慢就变得胆小自卑。
还有些家庭,父母关系不好,整天吵架,家里气氛压抑得很。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心里老是担惊受怕的,觉得自己好像是多余的,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那对这些长期缺爱的孩子,咱能做点啥呢?咱当家长的,要是发现孩子有这些情况,得赶紧改改自己的教育方式。多陪陪孩子,周末别光忙着加班、应酬,带孩子去公园溜达溜达,一起做个游戏,吃个冰淇淋,让孩子感受到爸妈的爱。孩子要是做了件不错的事儿,哪怕再小,像自己把袜子洗了,也得赶紧表扬,“宝贝,你真棒,都会自己洗袜子啦”,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认可的。
老师在学校里也得多留意这些孩子。课堂上多给他们机会发言,要是回答对了,就大大方方地表扬,让同学们给他们鼓掌。组织活动的时候,主动邀请他们参加,安排性格开朗的同学跟他们一组,带着他们一起玩。
咱当同学朋友的,也对他们友善点儿。发现他们一个人在角落里,主动过去邀请他们一起玩,别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孤立了。要是他们在某些事儿上做得不好,别嘲笑,耐心地教教他们。
长期缺爱的孩子就像折了翅膀的小鸟,要想让他们重新在天空快乐地飞翔,得靠咱们大家一起努力。给他们多一点儿爱,多一点儿耐心,多一点儿鼓励,慢慢地,他们那些因为缺爱留下的痕迹,就会一点点变淡,重新变得自信、开朗起来。咱都伸把手,让这些孩子的世界亮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