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尚风向标变化的背后
时尚杂志封面是流行风向标,历来是各路明星必争之地。巴黎奥运会给运动员们积攒了人气,他们正在组团“霸屏”各大时尚杂志封面,成为时尚界一股新潮流。孙颖莎“莎气腾腾”地登上了《时尚芭莎》的封面。这期杂志上线1分钟,销量就突破10万册。据统计,目前杂志销量突破50万册,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
无独有偶。奥运后这一个月,乒乓球领域,孙颖莎、樊振东登上《时尚芭莎》;游泳领域,潘展乐登上《时尚先生》,张雨霏登上《欣漾Super ELLE》。一纸风行,洛阳纸贵。中国运动员IP化,终于来了。
传统赛事传播,更多围绕赛事本身,而社交媒体时代的赛事传播,超越了赛事和运动范畴,运动员自身成为观众关注的重点。由此,运动员IP化有了坚实的土壤和基础。而这一趋势,从具有广泛观众基础的乒乓球项目运动员身上,扩展到了游泳、跳水等项目的运动员身上。其本质,是运动员自身个人魅力的出圈,是体育运动与大众生活深度互动的承载体。
运动员的一举一动,都是粉丝注意力关注的范围。粉丝们的支持,让中国体育行业掀起一场巨浪,直接带来三大行业性影响。其一,让运动项目更普及更流行,更具活力和影响力。其二,运动员自身直接获得远超过去的社会声誉和商业价值。
上述两种影响容易感知,而运动员IP化的第三种影响,更加隐秘而深刻:它重估了体育赛事传播的价值体系,运动员本人在社交媒体上成为话题和热点的中心,赛事方和版权商,必须重新认识社媒上运动员的立体传播价值。人们通过直播“观赛”,但通过社交媒体“说赛”。以微博为例,巴黎奥运期间,产生热搜5521个,23万名金V博主、800多位明星,贡献了175万条原创内容。这些兴趣点丰富了赛事,自然地链接起不同的受众。网友调侃说社媒观赛,实际上是更深度的参与。
郑钦文的金句,全红婵的公仔背包,运动员衍生出的众多眼花缭乱的话题讨论,这些与赛场表现关系不大的热点,突破了简单的版权传播束缚,充满了趣味和商业价值。
可以说,本届巴黎奥运会,赛事和版权方,谁顺“运动员IP化”这个大势而为,谁得天下。
2运动员IP可以更广阔
运动员IP化,特点之一就是拥有巨量社交媒体粉丝。巴黎奥运会期间,378位中国奥运选手开通了微博账号,他们利用平台充分展示自我,在短短两周内,吸粉8300多万。冠军不再只是不可企及的天才,而是形象立体的邻家男孩女孩。
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人格化运营拉近了运动员与粉丝的距离,同样容易放大粉丝与粉丝之间冲突。竞争是体育的魅力,不同运动员的粉丝,有时会有产生争论,这是社交传播规律,不是社交媒体的错。粉丝文化同样是运动员IP的一部分。塑造积极的粉丝文化,运动员本人的社媒素养,经纪公司的介入很重要。
NBA把运动员IP做得很好,NBA球星们都很重视运营管理粉丝。以NBA当家球星詹姆斯为例,詹皇在社交媒体界,一直有模范的称号。他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辞,注重对粉丝的价值引导,并且很擅长跨界互动,得体得处理了2.13亿粉丝的关系。
成熟的经纪团队会重视粉丝文化。日韩偶像经济发展较早,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比如,久负盛名的日本杰尼斯事务所,成功运营了SMAP这个超级IP,事务所就承担起了中继责任,以会员制的方式运营粉丝俱乐部,引导粉丝购票、应援等行为,避免粉丝群体产生违背明星本人价值观的行为。
笔者合作过不少知名运动员,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经纪人往往是身边熟人好友。这些经纪人更多担负商务谈判的工作,对于如何持续打造个人IP,如何引导粉丝和运动员形成价值共同体,缺乏长远的规划。即便是成熟的经纪公司,也很少涉及这方面的事务。
运动员IP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运动员本人和经纪公司还大有可为。目前,他们在社交媒体经营方面,尚且处于自在自为的阶段。
从国外运动明星团队的管理经验可以看出,运动员和经纪团队对粉丝的运营管理至关重要,事前引导,事中管理,事后总结,只要理念清晰,路径明确,粉丝之争并非不可控、不可解决的问题,更不是运动员IP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障碍。
此外,如何运营当红运动员的IP,这里面有巨大的想象空间。IP账号就像运动员的分身,运动员赋予账号以情绪、人格,就能和用户交流互动,打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隔膜。目前,在体育经纪领域,谈到运动明星IP,意涵相对简单,更多指一些IP属性,包括肖像权、姓名权,人设、性格等。
实际上,IP的核心是不可替代的“故事”。比较一下,我们会发现,无论是C罗、詹姆斯,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都形成了成熟的故事,并且在不断更新故事。比如,C罗这几年的标签是“自律”,詹姆斯这几年的梗是“三旬老汉”。中国运动明星IP化,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3商业价值变现的蔚蓝之海据福布斯2024年度运动员收入排行榜,TOP 10运动员收入均超过1亿美元,其中榜首C罗收入为2.6亿美元。运动员商业价值上限很高。但运动世界里,还有另外一极。实际上,许多奥运选手收入比较单一,参赛奖金收入微乎其微。
“全球运动员”组织曾访谈了全球近500名精英运动员,58%的受访者评价自己财务状况不稳定。2021年东京奥运会,希腊一位举重选手赛后泪洒赛场,宣布退役,其收入甚至不足以维持生活。
和足球、篮球、网球这些商业化程度极高的项目不同,很多商业化程度不够的运动项目,运动明星IP化,极大扩展了商业价值变现空间。
花样游泳银牌得主、美国运动员丹妮拉·拉米雷斯就是一个案例。巴黎奥运之后,她介绍自己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在社交媒体上录制视频。社交媒体互动传播的属性,放大了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以潘展乐为例,“潘展乐100米自由泳夺金”话题阅读量近10亿,如此巨大的传播效应,自然会吸引商业的青睐,格沵GERM在潘展乐赛后第一时间就官宣了代言合作。
这种可喜的变化,离不开运动员IP化,背后的本质是:观众的关注重点,从赛事上转移到了运动员身上。我们可以从本届奥运会的热搜结构中,印证这种变化。
与以往热搜话题以赛事赛果为主不同,本届奥运会运动员自身受到了网友的更多关注:运动员个人衍生的热搜累计达2793个,占热搜总量的51%,超过半壁江山;另外,有关运动员赛况的热搜占比也达到26%,而赛程赛果类只有478个热搜,仅占9%。
例如#阿条姐 干饭哥##潘展乐赛后采访##郑钦文好牛##陈芋汐的手指上都贴了膏药#等话题,多元视角围绕运动员进行的讨论,不胜枚举。
无论是运动员打造和运营个人IP资产,进而谋之长远,还是当下直接与品牌进行商业合作,运动员的受益面积都更大,可能性都更多,都是对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巴黎奥运期间,越来越多的品牌,看到运动员的价值,积极布局品牌“朋友圈”。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潘展乐、郑钦文两位新星,每个人至少手握7个代言。霸王茶姬更是组了一个“健康大使团”,邀请刘翔、汪顺、郑钦文、陈清晨、贾一凡、刘清漪、王瑞苗七位世界级运动员。孙颖莎上杂志封面,1分钟销售10万册,这是运动明星积累的流量变现。据统计,孙颖莎还合作了众多一线品牌,其中包括可口可乐、伊利、宝洁等。
运动员IP化的商业价值,不但能量巨大,持续时间也更久。奥运前夕,伊利和刘翔合作,发布了视频《好久不见》,迅速在微博上掀起了怀旧风。刘翔作为退役多年的知名运动员,仍然拥有不可忽视的商业价值。我们可以从运动员明星化和个人IP化中,总结出它所蕴含的商业逻辑:运动员不再依赖赛事版权内容,只靠运动员自身的魅力,就可以打通一条更宽阔的商业链路。
风暴只会在足够广阔的水面上诞生。运动员IP化这场风暴,天然青睐社交属性更强、互动效率更高的开阔水面,相比短视频平台,图文分发社交平台才是风暴中心,是运动员开拓个人IP的源头活水,是风暴起源地。运动员IP化,正在重塑中国体育商业版图和风貌,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