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临潭县,大棚里生机勃勃,羊肚菌、黑木耳等长势正旺;产业园区内生产有序,忙完秋收的农牧民正在车间辛勤工作;合作社里牛羊开始出栏,粮食陆续入库,中药材进入晾晒阶段;大小企业正在抢进度、赶订单;冶力关旅游区,文旅融合发展,秋景美不胜收……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声响彻洮州大地。山海相连,血脉相亲。从滨海之畔到雪域高原,因东西部协作机缘,让两地相隔千里却紧紧相连。
俯瞰临潭县(资料照片)
近年来,天津市东丽区牵手甘肃省临潭县,统筹双方优势资源,着力拓展协作广度深度,全力打造双向协作、全域协作格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天津援甘干部,临潭县委常委、副县长张伟伟说。今年,天津援甘临潭工作组持续加大对临潭县产业发展帮扶力度,聚焦“四项行动”,加大特色产业提升、文旅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方面的帮扶力度,全力促进临潭县提高内生发展动力。
临潭,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全县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825米。全县共辖11镇5乡141个行政村,总人口16.12万人。结对以来,东丽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最大结合点,以农牧业振兴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三大发展策略”为主要支撑,紧盯“牛羊猪药菜菌”六大特色产业,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新途径,累计投入资金1.66亿元,先后实施了中海油扶贫车间扶持项目、“一县一园”合作共建项目、铭鑫羊产业项目、临潭县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等67个产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转变,为提高农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收入等方面注入了新动能。
科技赋能 促进企业对接市场
近年来,东丽区秉持“企业带动产业,产业促进就业”理念,以稳岗就业、群众增收为目标,与临潭县持续开展产业协作,带动了当地农村人口实现就业增收。
“这是我们的新办公楼,条件设施非常好!”甘南海羚安全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苟志远高兴地说。位于临潭县的甘南海羚安全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工服、工鞋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企业。2023年,天津援甘临潭工作组协调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298万元,支持该公司建设研发综合大楼,建立了乡村振兴就业工厂设计研发中心,并建设了农民工工会服务站等相关设施。今年,临潭工作组又协调安排东西部资金300万元,支持该公司建设3条智能生产线,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控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构建智能化生产车间,实现标准化、定制化、个性化的中高端服务,实现更多品类的服装款式生产,并通过积累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经验,培养本地技术管理人员。
今年4月,研发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有力提升了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促进企业及时高效对接市场,开发适合当地需求的服装鞋靴,同时提升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不断增强由外部扶持型向内生发展型转变的能力。预计3条智能生产线11月投入使用,届时将实现标准化、定制化、个性化中高端服务,填补甘南州高端服装生产空白。
东丽区援建的海羚公司研发大楼
宁月芳是土生土长的临潭人,现在是海羚公司的一名缝纫工,女儿上大学、儿子上高中,家中花销全部来自宁月芳的工资。她说:“幸亏有了海羚,让我在家门口就可以工作,还能有不错的收入,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
像宁月芳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本地职工,在海羚有很多,该企业有效解决了因学、因病等不能长期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家庭、务工两不误的双赢目标,为全县群众增收开辟了一条致富途径。
海羚公司车间里的工人正在工作
几年来,在东丽区的帮助下,海羚已经发展成为临潭产值最高、就业人数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从2019年到2023年年底,公司年营业收入从1207万元增长至1.02亿元,利润总额从119万元增长至1118万元,贡献地方税收从7万元增长至650多万元,已成为临潭县纳税第一大户。目前,该企业吸纳278户贫困户入股,累计带动当地31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4500元,有力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并着力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本土化人才。同时也带动了当地零售、物流、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
天津援甘临潭工作组深化“一县一园”合作共建,今年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为临潭县生态产业园区建设配套设施、附属工程,目前园区入驻企业5家,其中2家企业已建成投产。园区自投入运营以来,始终坚持把生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民族用品加工、新型环保建材、物流配送、综合服务等产业,切实做到延链、补链、强链。同时,建立了完善的配套设施,以降低外来客商的投资成本,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建设中的临潭县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
走进位于临潭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的友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宽敞的大道、整齐的厂房扑面而来,厂房里一台台先进的设备正在调试安装,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车间里工作挺轻松,农忙时可以请假,啥时候来都有活干。”46岁的徐润英正在填充艾枕,这是她在产业园区上班的第三个年头。像徐润英这样灵活就业的工人在友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有12人,负责艾草晾晒、打捆、发酵、揉丝、提绒、分类等工作。在艾草收割期间,还会有百余名来自附近村庄的群众来车间打零工。今年,天津援甘临潭工作组协调支持该公司建设了两条包装生产线,填补了甘南州包装行业的空白,为全县乃至全州企业降低包装物料采购成本提供了重要支撑。
临潭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主要任务,突出高原生态特色,把生态产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把园区打造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聚集地、生产要素的整合地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为强化园区带动作用,工作组积极搭建东丽经开区与临潭生态产业园区共商、共建、共享平台,促进协作双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资源汇集共享,支持引导链主及配套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持续升级打造产业园区平台,不断提升园区产业承载、生产集约、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
目前,临潭县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已成为全县制造业、手工业等第二产业集中发展中心,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聚集地、生产要素的整合地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延链强链 嵌入式帮扶增质效
近年来,临潭县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采取育龙头、建基地、强科技、供良种、创品牌、延链条、保销售、控风险等有效举措,将中藏药材产业培育成推动县域经济强劲增长、引领群众增收致富、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的重要产业。
作为甘南州最大的中藏药材产业大县,临潭县今年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10.6万亩,建设中藏药材特色标准化基地4.5万亩、种苗良繁基地2130亩,产量3.2万吨以上,产值达2.9亿元以上。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4家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临潭当归”“临潭大黄”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今年新签约总投资5.07亿元的中藏药材标准化加工基地建设项目,作为临潭县首个集种植、加工、智能仓储为一体的中藏药精深加工基地,建成后,预计实现年转化中藏药材约8000吨,年产值达4亿元。该项目对全县实现中藏药材产业的高质量、生态化发展,推进中藏药材精深加工、智慧物流,提高中藏药材加工转化率,保护甘肃道地中药材品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津援甘临潭工作组不断强化东西部协作机制在中藏药、食用菌产业招商、生产、交易、研发等全产业链的嵌入式帮扶,推动培育龙头、延链补链、扩大产能、提高效益。2024年,为突破全县缺乏较大规模农产品和中藏药交易市场的瓶颈,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100万元,支持临潭县农业品交易市场建设,预计竣工后,将为提升临潭产品市场地位和经济效益提供重要保障,提升当地农业和农产品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现代农贸服务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夏秋两季是临潭县冶力关镇最美最热闹的时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冶木河上,冶力关镇庙沟、池沟两个村的农家乐陆续开门营业。“外地游客爱吃农家菜,农家乐生意好了,养土鸡、养兔子、养鱼的农户和合作社就能挣得更多了。”张伟伟说,“目前,冶力关镇共注册农家乐380余户,从业人员有2000多名,依托生态旅游,当地的村民收入不错。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冶力关旅游区风光(资料照片)
工作组还围绕冶力关旅游区国家级5A景区创建,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今年投资1200多万元提升冶力关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文旅宣传帮扶,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190万元开展旅游资源推介,完成北京首都机场、兰州中川机场、兰州西客站、重庆洪崖洞等地宣传广告投放,开通兰州中川机场至冶力关旅游区的专线大巴,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在天津高铁站、滨海机场开展冶力关旅游区免费宣传,开通天津地铁2号线“冶力关旅游区”宣传专列,推动出台冶力关旅游区天津籍游客免票政策。
如今的临潭,一幅村强、业兴、民富、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撰文、摄影、视频/吉宝刚 联合出品/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援甘前方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