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也卖不动了?华润医药旗下华润堂忙着关店
海闻社讯 哪怕今年国庆游客拼命“买买买”,也没能拯救华润堂。
10月8日,华润医药旗下连锁药店品牌“华润堂”在社交平台宣布,由于业务受到外部不确定因素及各种营运挑战的影响,经慎重考虑后,华润堂决定于2024年11月8日关闭香港全线分店。

在正式告知中,华润堂表示,公司将在即日起停止接受新会员申请及停止购物时获发会员积分。华润堂会员计划将于2024年11月8日正式终止运作,届时,相关会籍及会员积分将会同时失效及作废,会员将不再享有会员购物折扣优惠及/或奖赏。
根据公开信息,华润集团的前身是于1938年在香港成立的“联和行”。1948年联和行改组更名为华润公司。而华润堂,则成立于1999年,是从昔日华润百货中成药部门分拆出来的。
前身是香港华润百货的“中成药部”,零售业务发展至今近80年。
华润医药港股在2024年半年报中这样描述这部分业务,“我们经营中国最大零售药房网络之一,我们以‘华润堂’和‘德信行’等全国或地区性的优质品牌来经营760家零售药房,其中包括DTP专业药房275家(含‘双通道’药店162家)。”
香港华润堂之前还是很受欢迎的,不仅仅在香港,在内地都有很大的受众。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中,就有不少去香港华润堂的购买攻略,认为质量比较高,老字号也值得信赖。
据了解,华润堂在香港的分店曾一度多达将近50家,遍布港岛、九龙、新界、离岛,但从目前华润堂官网的资料来看,分店只剩下19间,且已无离岛分店。
而华润堂在大陆的业务,在4年前,就已经装入华润三九中,成为了华润三九的一部分。
2020年12月15日,华润三九发布公告称,为落实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拓展公司线上业务,打造国药业务平台,公司拟收购华润堂持有的华润堂(深圳)医药连锁有限公司100%股权。本次交易价款共计人民币19,046.99万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华润堂为华润三九的关联方,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是什么导致了华润堂撑不下去了?还是零售业面对大环境下行的脆弱性导致的。
疫情后,复苏预期破灭,房地产周期开始下行,地产业连带着所有内需进入了困境,内地经济下行压力严重,消费能力肯定被大大抑制了。在内地都是这样,更何况体量小、有距离的香港,即使很快恢复了通关,零售需求也大大降低,港内内需不行,内地游客也少了。
在香港,除了华润堂,近日,连锁上海菜餐厅“南小馆”亦宣布全线结业。
连锁上海菜餐厅南小馆全线结业“南小馆”为上海小南国旗下,于2012年在香港开业,高峰期有超过10间分店,但近年相继结业。继今年9月荃湾愉景新城店结业后,最后一间位于青衣城的分店日前也贴结业通知,指因租约期满,该店将营运至10月13日。也就是说,这家在香港经营了12年的餐厅彻底退出香港舞台。
除了零售、饮食业面对各种严峻挑战,娱乐场所亦未能幸免。此前声称全港首个音乐乐园的大型卡拉OK“sugar K”开业仅一年,也在上月底宣布结业。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大洋彼岸进入降息周期,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受到了第一波的美元潮汐润泽,香港消费迎来了一些转机。
10月3日,香港公布了2024年8月的零售业销货额数字。数字显示,2024年8月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292亿港元,较2023年同月下跌10.1%。与2023年同期比较,2024年首8个月合计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下跌7.7%。如果看细分类别,2024年首8个月“中药”类零售额同期减少16.6%,但“药物及化妆品”类别同期增长了6.8%。
不少新店,特别是内地连锁店开始强势进入香港,比如9月28日在尖沙咀开店的“霸王茶姬”,曾一度火爆到下单后要等1400多杯,且下单后6小时才能取货。
然而,美元潮汐只是被动的复苏,要想彻底扭转香港零售业的困境,行业和港府还要做出更多努力,而华润堂,已经等不到那一天了……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