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 塞巴斯蒂安 ,就像看见另一个自己。事实上,后来安娜找了马克这个替代品后,不失时机地向 塞巴斯蒂安 嘲讽了一番。这时我才明白,安娜从未真正理解过 塞巴斯蒂安 ,她只是羡慕 塞巴斯蒂安 的随性和淡然,当然 塞巴斯蒂安 的帅气,幽默和博学也令他有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就像一种很特别的食品,喜欢的人喜欢的不得了,讨厌的人永远不得而知。于是,安娜对 塞巴斯蒂安 产生了爱意。一个女人一旦产生了爱意 ,那我们就不能用常识来理解她的对错观了,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安娜都表现地站在 塞巴斯蒂安 这一边。直到她所有的暗示都石沉大海,她耗尽了耐心,于是找了马克这个替代品,想要在心理上扳回一局。但 塞巴斯蒂安 毫无反应。至此,安娜也只能哭着让 塞巴斯蒂安 面对生活,前进,请你搬出去了。
安娜哭诉的那段话,其实非常委婉,含蓄地道出了影片的一个中心,那就是 塞巴斯蒂安 这种生活方式的本质。那段台词是这样的,“你并不快乐, 塞巴斯蒂安 。你恐惧着。你那关于做梦,生活,清心寡欲,悠闲度日的想法,全都是谎言。你在恐惧着。而你坚信你的谎言,但你却什么也没做。那是因为,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你就不会失败。你认为不死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生。但那并不对,你会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死去,但你会不开心地死去。甚至都没有尝试过,去开心一下。那样很可悲。我曾嫉妒你,而我现在是同情你。我希望你能走出现在的状况,越快越好。”
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你认为不死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生。 我不知道 塞巴斯蒂安 是不是真的这么想的,影片里并没有直接表现出他这一心理的镜头,但有好几处暗示值得揣测。 塞巴斯蒂安 看着儿童书籍哈哈大笑,他和另一个傻傻的室友布鲁诺玩着那些小孩子的游戏,特别是他们把地板打上石蜡,摆着pose从走廊上滑过,我在小学时和几个表哥以另一种方式完美复制过,那种开心确实是无可代替的。伴随成长,这种快乐几近消失。但 塞巴斯蒂安 不同,28的他还完好保留这种快乐。这一特质最明显的标志是他的头发几乎不长了。所以说, 塞巴斯蒂安 从骨子里是拒绝成长的,他安然于那些已经成熟的快乐。拒绝成长也就意味着拒绝死亡。小孩子总会这么想,要是不长大,就可以不用变老死去。
这个念头非常含蓄,有时候就连自己也拿不准是不是这样想的。他像一尊隐藏在潜意识角落里的菩萨,默默地祈祷。所以,我无法准确判断 塞巴斯蒂安 是不是这样想的。不过,我很清楚,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死亡的恐惧,无论在大方向还是小细节上,都根本性地影响了我的生活。有时候,我要过很久才能反应过来曾经的某个决定原来也是死亡恐惧在背后支撑。当你时时刻刻都在乎死亡的时候,所谓名利权情会通通在你眼前消融,你会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是,比不过一阵风,或是一片云。
无所事事不代表颓丧,影片大部分时间里的 塞巴斯蒂安 都表现地平和自然,怡然自得。他唯一的烦恼就是能不能领到低保,当这个问题也被解决后,那便天下太平了。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可是,即便是这样的 塞巴斯蒂安 后来也陷入烦恼中了。这个烦恼并不在他自己,而在身边。萨特说过,他人即地狱。当被父母念叨工作,生活的时候,他可以逃离家中。当曾经的大学同学看他如怪物的时候,他可以不联系。可是,如果当你连在公园的一角悠闲地晒着太阳,吃着饼干,读着书都会被投诉为扰民,因为你的惬意让那些奔波的人觉得不公平的时候;当平日都表现地理解的朋友突然诚恳地告诉你,你错了,你在逃避,你恐惧,你并不快乐的时候,你还能装作无动于衷吗?
想要在巴黎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都市里过上 塞巴斯蒂安 那样的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不能接受一个异类。那些善意和恶意的排斥像雪花纷至沓来。 塞巴斯蒂安 的大学同学有一段话说的很好
有时候,当我们在谈及他人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地很宽容,说什么每个人有自己理解的生活,有钱没钱都是一样的。但当这些事情发生在身边时,你就会发现并不是如此了。那些口头上说着允许生活多样性的人,他们的眼睛却告诉你,我希望你和我们一样,大家都保持一样,好吗。
不过,如果我们把个体自由和群体利益上升到哲学高度来看时,事情又不一样了。比如现在在日本发生的少子化想象。每个人都有权选择结婚与否,也有权选择是否要孩子,对吗?这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错。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想的话,那人类岂不是要灭亡了。
所以,我认为 塞巴斯蒂安 永远也无法解决他的麻烦。只要人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而人类作为一个群体,一个物种,更谈不上什么自由了。自由只是个体的浪漫化象征,对一个物种来说,生存,壮大,延续才是根本,利益才是关键。我们姑且可以认为 塞巴斯蒂安 是这个群体里的一个不和谐因子,他要么融入,要么消亡,或者远走到这个群体的边缘。
影片的结尾,可以说是一种理想化的必然结果,是构建出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圆满结局。好像一旦突破了自己,走出了迷障,幸福便突如其来。事实上,这只是电影的表现手法,现实远远不是这么一回事。所有文学作品的幸福必须在落笔的一瞬戛然而止才能保证其完美,而生活不能停止。人生就像一辆小破车,并不是越前面的风景就越好,有些最美的风景,一旦过去了,就再也看不见了。
在天朝想要过上这样的生活就更困难了。然而这样的比较并无本质意义。在面对两种必然的不可能时,你怎么能想要去比较出哪种是更不可能的呢?但天朝的环境更残酷,你不得不融入的,是一个没有道义可言的群体。比如说,你和一群朋友出去玩,看见他们随地乱扔杂物的时候,你不能当面指出,那样会令每个人都很尬尴,包括你自己,甚至有时候你也不得不随便扔个纸巾,表示自己也是同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大家一起调侃自己曾经捡到多少钱,捡到什么手机据为己有的时候,你也不能表现出道德上的高度。群体的价值观,就是真正的道德。你表现的不一样,只会被攻击和排斥。
天朝也没有欧洲那样的低保。宅男生存难度指数是困难级的。我比较欣赏的是梭罗提出的一种观点。如果3个月的工资足以保证接下来9个月的生活,那么一年只需要工作3个月就足够了。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台词是 塞巴斯蒂安 在申请低保时的自我介绍:
我喜欢无聊,喜欢虚度光阴,喜欢停顿,喜欢时间停滞的瞬间,我也喜欢等待,以及长途旅行。我喜欢事情的准备阶段。克雷孟梭谈过爱,爱中最美的一刻莫过于拾阶而上,对于我,梦想做某事比实际做某事更好。
另外我喜欢 塞巴斯蒂安 在和安娜辩论时引用的伊壁鸠鲁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能因为小事而满足,那他永远都不会被满足。
这个办理低保申请的工作人员也演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