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军统总务处少将处长、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后来还担任了中将游击司令的沈醉,写下了不少回忆录。要知道,他可是资深特工,或许正因为如此,在他所写的这些回忆录当中,存在着诸多遮遮掩掩的地方。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得费尽心思去猜测其中的意思,还得去参考其他的相关史料,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搞清楚他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内容呢。
大家知道吗?电视剧《潜伏》里面有个吴敬中这个人物,其实呢,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是确有其人的哦。这个人就是吴景中啦,他曾经是受红军的派遣,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去专门学习政保专业呢。等他从那儿毕业之后,却被邓文仪给诱惑了,结果就出现了“叛变”的情况。再后来呢,他又跟着“南昌行营调查课”一块儿并入到了军统的前身,也就是复兴社特务处啦。
吴敬(景)中曾在军统担任诸多职务呢。他一开始是临澧特训班学员一大队二中队的政治指导员,同时还兼任情报教官,当时沈醉在特训班担任总务处事务股股长,他俩交情挺深的。之后,吴敬中又先后出任中苏情报所总务科长、军统西北区区长以及东北区区长等职务。后来戴笠坠机身亡,郑介民接替了相关重要位置。在东北即将解放的时候,吴敬中就通过走老同学蒋经国以及郑介民的关系门路,谋求新的任职安排。要知道,这三人在莫斯科的时候关系很不错呢,吴敬中和蒋经国还是同班同学呢,而且吴敬中比蒋经国要大七岁,算是“同班大哥”了。就这样,靠着这层关系,吴敬中被调到天津担任站长一职。当时天津的情况比较复杂,天津市长杜建时是蒋经国的人,而陈长捷呢是傅宜生的人。为了能够全面掌控军队的动向,蒋经国琢磨着,还是让这位“同班大哥”吴敬中去坐镇天津会比较让人放心呐。
话说吴敬中来到了素有“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之称的天津卫,在这儿他可是没少捞钱,那真是赚得盆满钵满呐。至于小蒋从中得了多少好处呢,这还真不太好说清楚。不过呢,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郑介民向来都是靠着吴敬中大发不义之财的,通过吴敬中在天津卫的种种运作,从中谋取了大量的财富。
在电视剧《潜伏》里,吴敬中这个人很会做生意呢。其实啊,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吴景中也是这般情况哦。沈醉在他的回忆录当中就详细描述过老吴在担任中苏情报所总务科长期间的事儿,那日子过得可真是够“肥”的。当时呢,所有的交际费用都是由军统来支付的,花出去的钱着实不少呢,可奇怪的是,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些投入有取得什么成果。就连郑介民的老婆都常常为此而埋怨发牢骚呢。为啥?原来,郑介民兼任着该所的副所长呢,要知道,在这个中苏情报所里,苏方是正所长,中方是副所长,而且经费都是中方出的,怎么花销基本也是中方说了算。可即便如此,郑介民却远远比不上所里的那个总务科长阔气呢。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哦,上面所提到的这些黑体字内容,可都是出自沈醉的回忆录哟。
在电视剧《潜伏》里面,大家能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呢,就是吴敬中的夫人梅姐去到了广州,然后郑介民的太太柯漱芳还请她吃饭啦。你可别以为这只是编剧随口编出来的情节哦,实际上,它是有着真实的历史依据存在的呢。
沈醉曾回忆过这么一件事儿,王耀武有个习惯,那就是不管去哪儿,身上总会带着不少派克自来水笔以及瑞士产的高级手表。比如说吧,每次他要去参加那种比较高级的会议,或者是去拜见一些大官的时候,身边肯定会备上几支派克金笔还有高级手表。那他怎么送这些东西给别人呢?他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往往会当着好多人的面,跟要送东西的那个人借自来水笔或者手表,还说自己忘带了。等到会议结束了,或者是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就把自己事先带去的笔和手表拿出来还给人家。可他也担心对方发现这不是原来借走的那支笔、那块表,不肯收下。这时候他就会把笔或者手表上贴着的一张特别小的纸条给对方看一下,纸条上写着“王耀武敬赠”呢。这么一来,双方也就心照不宣,对方就会把东西收下啦。
王耀武曾对沈醉讲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啊,就算是在蒋老先生、何应钦等这些人聚在一起开会的时候呢,那种类似变戏法的手段也同样在他们面前施展过哦。就因为这样,这些人身边的亲信们,除了擅长说些好听的话来迎合之外,还有一个特别便利的情况,那就是他们送去的文件往往能很快就得到批复呢。
话说吴敬中呢,在经历了诸多事情之后,带着自己十多年间所积累下来的财富,跑到香港去开启了他的生意之路。而另一边,沈醉在1981年初的时候,手里拿着那有效期仅有一年的“港澳通行证”,口袋里还揣着出版社预先支付给他的一大笔稿酬呢。要知道啊,沈醉当年拿到的稿费收入,那可是比绝大多数所谓的“知名作家”都要多得多,就这么着,他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地也来到了香港。这沈醉到了香港,要是不去见见老同事、老朋友吴敬中,那可实在是说不过去的事儿。在沈醉写的回忆录当中,他可是极少会把其他那些特务称作朋友的,但是吴敬中却不一样,沈醉可是不止一次地着重强调过,他和吴敬中那关系是“相当要好”的呢。
话说沈醉刚抵达香港,就碰到了一位他不愿意提及名字的朋友。之后呢,他便独自一人去寻找那些平日里和他经常保持联系的亲友们。当这些亲友们瞧见他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那反应可真是复杂多样啊,既有惊喜万分的,又有满心担忧的。其中啊,有的人甚至差点就叫出声来,满脸诧异地质问他:“你怎么能来这儿的?”有这么一天,沈醉正在睡午觉呢,这时候来了一位老朋友。这位老朋友一看沈醉刚从床上爬起来的样子,就忍不住说道:“你这中午怎么不趁着这工夫写点东西就直接睡觉啦?这不是把能赚钱的时间都给睡没了?”沈醉听了这话呢,就不慌不忙地告诉对方:“我来香港可不是为了来挣钱的,我只是在有空的时候才会写点东西罢了。要是为了挣钱,就得让我连午觉都不能睡,都得放弃掉,那就算这种钱能赚得再多,我也是不稀罕要的。”
当读完沈醉的回忆录后,估计会有不少读者忍不住开始发笑啦。心里或许会琢磨着:“你瞧瞧这位,这回忆录一开头就唠起钱的事儿来了,而且说话那口气,咋就和吴敬中那么像呢?”
接下来发生的是这二人之间的对话内容,可奇怪的是,只有沈醉一人知晓具体情况呢。然而呢,他却怎么都不肯把这对话给写出来让大家知道。这下可就没办法啦,我们没办法确切了解到他们到底说了些啥,所以就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啦,就像让思绪如同天马在空中自由驰骋那般,去联想一番,然后在脑海里自行补充出他们当时“对暗号”的情景喽。
倘若沈醉身负特殊使命的话,那么他肯定是会念出“蒋老先生”所写的《游峨眉口占》的前两句诗,也就是“朝霞映旭日,梵贝伴清风。”
吴敬中是会自然而然地接上后面两句诗的,这两句诗便是“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
只见两人紧紧地握着手,脸上都带着笑意。其中一人开口说道:“你这‘峨眉峰’啊,居然还搞个什么‘独照’呢,这可真有点浪漫主义色彩的意思啦,哈哈!”另一个人听了,也不禁跟着笑了起来,仿佛对这调侃的话语十分认同呢。
沈醉在撰写回忆录的时候啊,老是有所保留,只说一部分内容,另外一部分呢就藏着掖着不肯全讲出来。就拿他的一位老朋友来说吧,这位老朋友其实是地下党成员呢,可沈醉在写回忆录的时候,明明写过相关的事儿,却就是不愿意把这位老朋友的姓名给指出来。他是这么描述的:“曾经有这么一个人,过去在军统里面工作了好多年呢。在那段时间里啊,特务们虽说对他产生过怀疑,觉得他可能有点不太对劲,但是呢,一直都没能找到任何能够证明他有问题的证据。所以呢,特务们也只是对他多加留意罢了,并没有真的对他采取逮捕行动。后来有一回啊,他和我见了面,就跟我谈起了他以前在军统工作时候的情况,那可真是时时刻刻都像是把脑袋提在手里干活,危险得很呢。直到听他这么一说,我这才一下子明白过来了,打这以后啊,我对他那种为了革命事业,连自己的生死都全然不顾的伟大精神,那真的是打心底里感到无比的钦佩和敬重啊。”
沈醉所提到的这个人呢,存在两种可能,有可能就是吴敬中,当然啦,也有可能并非是吴敬中哦。要知道,那些经验丰富的老特工在撰写回忆录的时候,往往会习惯性地设置一些障眼法呢。所以呢,对于他们所写的内容,我们不能全信,只能相信其中的一半,然后另外一半呢,就需要靠我们自己去猜测、去推断啦。只有这样,或许我们才有机会去接近事情的真实面貌。
这里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呢,说吴敬中和沈醉对暗号,这其实就是大家开的一个玩笑啦。你想啊,就算假设吴敬中真的是我方潜伏人员吧,可我方也不太可能会派沈醉去跟他接头。倒是呢,吴敬中,很有可能是奉了他同学小蒋的指令,去干一件事儿,啥事儿呢?就是去策反沈醉哦。而且呢,沈醉在他自己的回忆录里还提到过相关情况呢,说是有“老朋友”来当说客。这些“老朋友”都许了些好处呢,有的就说愿意给提供那种宽敞的住房,还有的干脆保证说生活费用方面绝对没问题啦。
在那些说客当中,必定是有吴敬中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到了1981年还能在香港见到沈醉的“临澧特训班老同事”,就只剩下吴敬中这一个人啦。而且,对沈醉的过去特别了解的,也就只有他吴敬中一人而已哦。吴敬中自己就曾说过这么一番话:“以前呢,我出面去编写一本在军统很多训练班都要用的《行动术教材》,其实我也就是稍微指点一下该怎么去编,最多也就是讲讲内容,再做做示范动作,就这么着就算是我编写的啦。可现在呢,听说我在香港写东西的时候,连底稿都不用打,直接就在稿纸上一口气就能写完,好多人都对此特别惊异呢。”
关于吴敬中到底是去跟沈醉接头呢,还是替小蒋充当说客,这事儿我们实在是不清楚。不过呢,沈醉这边的情况倒是明了的,他是想着劝自己的老朋友能够迷途知返呢,这可是有实实在在的证据的哦,就是书信啦。在沈醉离开香港之前,他专门给那位老朋友写了一封信,信里是这么说的:“真的挺高兴你还没有在错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仍然能够知道回头是岸。这岸呢,就在北京哦。要是以后有方便的时候,不管是来旅游也好,还是探亲也罢,那可都是极其欢迎的呢。现在要分别啦,心里还挺舍不得的,不过相信以后咱们见面的机会还多着呢,你可一定要多多保重自己。”
有这样一些疑问摆在大家面前,沈醉所写的那封信究竟是不是写给吴敬中的呢?这封信是不是还藏着其他不为人知的深意?而吴敬中这个人呢,他到底是我方潜伏在敌方的人员呢,还是说他就是铁了心要追随小蒋的老特务呢?对于这些问题,那就只能依靠各位读者凭借自己的慧眼去仔细分辨、做出判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