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丁思月
“肿瘤心脏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王延风从肿瘤内科医生的角度出发,列出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第一,肿瘤科医生对心血管事件的认识不足。目前,多数肿瘤科医生并不清楚心血管并发症的规范诊疗流程,常在已发生较重的心脏损害时才开始关注,而且多以请心血管专科医生会诊,甚至让患者自行到心脏科就诊的方式解决,这会延误患者的干预时机。
第二,缺乏多学科诊疗机制。肿瘤患者往往需要多学科管理,肿瘤科与心内科以及其他学科(如内分泌、营养、心理科)的相互配合。综合医院一般科室设置较为完备,通过会诊可以实现基本的合作诊疗。然而对于绝大多数肿瘤专科医院而言,多学科管理可谓是困难重重。因此建立并健全与心血管科的沟通渠道、合作建立肿瘤心脏病专科门诊、建立心血管急症诊治的“绿色通道”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三,既往大多数心血管领域的经典研究都将肿瘤患者排除在外。这导致现有的循证医学数据缺乏,加之多为源于单中心小样本的研究,医生做相关决策时会面临一定风险,因此开展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迫在眉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马飞立足于自身专业,与乳腺癌相关研究结合,介绍了三个肿瘤心脏病学的研究重点。
第一,抗肿瘤治疗的心脏毒性。抗肿瘤治疗心脏毒性的损害风险大小不一,主要与治疗方案、药物(放疗)种类、药物(放疗)累计剂量、放疗范围、患者自身存在心脏合并症或心血管高危因素、发现时间等因素有较大关联。不同抗肿瘤治疗产生心脏毒性的机制不同,甚至部分药物心脏毒性的机制尚不明确,对预防和治疗均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抗肿瘤治疗的心脏毒性及其防范机制,属于肿瘤心脏病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第二,肿瘤患者的心血管伴随疾病及共同危险因素的干预。肿瘤伴随疾病是指非直接与肿瘤相关,而由肿瘤患者年龄及内在微环境改变、生活方式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该类疾病与肿瘤伴随或继发出现,并且可能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及威胁生命。
目前我国尚无大规模的肿瘤患者心血管伴随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马飞介绍,鉴于此种窘境,他和团队正在开展一项基于10万例乳腺癌患者的流行病学调研。“从当前反馈的初步统计来看,40%的乳腺癌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40%的患者初诊为乳腺癌时即伴随血脂异常;27%的患者在肿瘤治疗后新发血脂异常,共计2/3的乳腺癌患者伴随血脂异常。更详细的结果正在统计分析中,希望能为肿瘤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一些帮助。”马飞说。
第三,心脏占位病变。心脏和心包肿瘤包括良性心脏肿瘤及肿瘤样状态、生物学行为不稳定的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心包肿瘤等。虽然此类病变发生率较低,但也属于肿瘤心脏病学的研究领域。
《医学科学报》 (2023-12-08 第5版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