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夫妻,结婚之后,恩恩爱爱,奈何两个人日子过得清贫,“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们无房无车,婚后一直住在出租房。
日子虽然过得清苦,夫妻俩却能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小房间里充满了小家的温馨。面对这样的状况,男人总觉得“贫贱夫妻百事哀”、“衣食足而知荣”、“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孝也”,岂可安贫守贱?岂可偏安一个出租房?岂可郁郁久居人下不得志?
男人萌生了出人头地买房买车给女人“幸福”的念头,于是男人暂时放下了“男欢女爱”,远离了娇妻的温柔乡,为事业奔波。
男人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事业上,男人总想着早点赚到钱,然后给妻子买房子买车子,给妻子一个更好更大更幸福的家。然而他能够陪伴妻子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也常因为忙于应酬,四处出差,逢场作戏,冷落了妻子,经常在妻子生命中的重要时刻缺席,事后总是拿“工作忙”、“努力存钱买房”的理由为自己辩护。
他妻子需要陪伴需要帮助需要呵护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两个人的感情慢慢变淡,分歧也变多了,妻子最后不堪忍受,提出了离婚,而男人却变得越来越富有,最后也买了大房豪车,男人试图凭此更好的生活条件挽留妻子,而女人去意已决,只是喊了他一声“前夫哥”。
男人开上豪车,住上大房子,不禁反思道:“我努力拼搏这几年,努力摆脱贫贱的生活,得到了想要的房子、车子,家怎么就没了呢?早知如此,守住当时贫贱的婚姻生活,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为什么“安贫守贱”才是顶级婚姻智慧?3个被误解千年的情感真相!
1.贫贱夫妻不会“事事哀”。
古有梁鸿拒绝高官厚禄,与妻子孟光隐居霸陵,二人的物质生活虽然匮乏,却能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很幸福。
古有陶渊明辞官归隐,“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家人过着安贫守贱的生活,他在《闲情赋》中写道:“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从侧面可以看出,陶渊明和妻子感情生活很好,相处的很和谐,二人可能经常同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衣食足未必会“知荣辱”。
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很难理解“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实际情况可能是这样的:仓廪实未必知礼节,衣食足未必知荣辱。
婚姻生活中,物质匮乏,过得清苦,却不改其志,知礼节,懂荣辱,安贫守贱,遵从内心而活,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3.“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孝也”,大谬!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穷人,财富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根据“二八法则”,这个世界80%的人可能是穷人,无产者、少产者当多数,感觉满世界都是富人,是一种错觉。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孝也”,按照这个逻辑,世上多“不孝之人”。
须知“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在婚姻生活中,若是境况不佳,得直面现实,当安贫守贱,心存善念,顺其自然,不失本心,尽最大能力平衡好各种关系,担起责任,即便日子过得贫贱,也会体会到幸福的感觉。
写在最后:
没有人生下来就甘于“贫贱”的,不甘于又能如何?逆天改命,是一种勇气!
可以鼓起勇气,追求更好的生活,同时,也当有这样的觉悟:逆天改命,可能也会让你失去一样东西。
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大部分人是注定活在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比较匮乏“底层”的,怨天尤人,于事无补。步入婚姻殿堂,若是缺乏逆天改命的勇气,不敢承担其可能会带来的糟糕后果,那么安贫守贱也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