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美媒造谣诋毁中国,如今在中外都成跳梁小丑,袁莉如今后悔了吗

暮云史记 2025-03-31 12:10:08

文|暮云史记

编辑|暮云史记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作为现代“汉奸”,袁莉可谓是将这句话展现的淋漓尽致。

她曾是中国人人看好的优秀记者,却在事业巅峰之际,毅然帮助美国恶意造谣并抹黑我国。

但老话说得好:“善恶到头终有报”,如今,她已然成为了名扬中外的“跳梁小丑”。

——【·公然抹黑中国·】——

2022年,全球仍深陷新冠疫情的阴霾,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然而,袁莉却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数百万人不惜一切代价地执行中国“零疫情”政策》,公然颠倒黑白,恶意歪曲中国的防疫政策。

她故意混淆概念,把“动态清零”歪曲成“零感染”。

要知道,“动态清零”讲究的是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防控,目的是以最小的社会成本投入,换来最大的社会效果。

可袁莉对这些科学理念和中国的努力视若无睹,还丧心病狂地将基层社区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民众的积极配合,污蔑为“平庸之恶”。

文章一经发布,瞬间在国内网络上炸开了锅。

网友们纷纷开启吐槽模式,有人气愤地说:“袁莉简直是脑袋被门夹了,睁着眼睛说瞎话,把中国抗疫的努力说得一文不值!”

还有人讽刺道:“袁莉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拿了西方的好处,就昧着良心替他们说话,纯粹是在造谣抹黑!”

事实上,袁莉抹黑中国早已不是第一次。

2021年,袁莉在《纽约时报》炮制出一篇奇葩文章,公然对中国的发展大放厥词。

在文章里,她竟厚着脸皮宣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全是西方“帮扶”的结果。

还离谱地说,中国人热衷于学英语,就是中国向西方靠拢的“铁证”。

这简直太可笑了,中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拼搏奋斗。

以高铁为例,从最初引进国外技术,到如今实现自主研发,拥有世界领先的高铁技术,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日夜钻研、反复试验的成果。

从“复兴号”成功运营,到高铁技术走出国门,中国高铁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这与西方的“帮助”毫无关系。

而袁莉的这番言论,简直就是在睁眼说瞎话。

对此,人们不禁好奇,既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为何会做出这样令人不齿的事?

——【·天之骄女的叛逆·】——

袁莉从小就怀揣当记者的梦想,尽管家境贫寒,但她凭借超乎常人的努力,成功获得前往美国深造的机会。

留学归来的袁莉,凭借着“海归”的身份,顺利进入了新华社,担任驻北京国际新闻编辑。

这一职位,在当时很多人眼中,是一份无比荣耀且令人羡慕的工作。

单位对这位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人才也极为重视,不仅给予了她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还为她提供了外驻记者的机会。

要知道,外驻记者往往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对于一个新闻从业者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然而,袁莉却没有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

她自视甚高,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区区外驻记者的职位根本无法匹配自己的能力,甚至偏激地认定这是国家对她不够重视。

这种荒谬的想法,就像一颗毒瘤,在她心里悄然滋生,使她对国家产生了怨恨,叛逆心理也愈发强烈。

在这种扭曲心态的驱使下,她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国内的工作,再次踏上了前往美国的征程。

到了美国之后,袁莉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在国内积累的经验,成功入职《华尔街日报》。

在工作中,她也确实付出了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最坐到了主编的位置。

这本是她努力的成果,按常理,她应该珍惜这份成就,继续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但袁莉的野心和欲望远不止于此,她不满足于现有的地位和利益。为了追求更高的权势和更多的财富,她很快又跳槽到了《纽约时报》。

进入《纽约时报》后,袁莉为了讨好美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认可,彻底抛弃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底线。

她开始在文章中恶意抹黑中国,歪曲事实。

在涉及中国的诸多问题上,她颠倒黑白,将中国的发展成就视而不见,反而大肆宣扬一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和虚假信息。

她的文章就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每一个爱国人士的心。

然而,袁莉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得到美国的青睐和赏识,从而在西方舆论界站稳脚跟。

但她万万没想到,美国不仅没有给她撑腰,反而给了她一重击....

——【·沦为跳梁小丑·】——

在美国眼中,袁莉不过是一颗随时可以利用的棋子。

当她失去了利用价值,或者她的行为给美国带来负面影响时,美国便毫不犹豫地将她抛弃。

美国的媒体行业竞争激烈,利益至上。

袁莉的那些抹黑中国的文章,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吸引了一些眼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容的虚假性和片面性逐渐被人们所识破。

而且,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的发展。

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需要在与中国的关系上保持一定的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袁莉的极端言论和行为不仅没有为美国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反而可能破坏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因此,美国对袁莉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从最初的利用,到后来的嫌弃。

如今的袁莉,活脱脱一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国内,网友们只要提到她的名字,无不嗤之以鼻。

而在美国,以前她的抹黑文章还能在西方媒体上频繁露脸,如今却被媒体“拉黑”,稿件频频被拒。

当初,袁莉满心盘算着靠抹黑中国,在美国舆论界站稳脚跟,捞得名利。

可现实却狠狠给了她一巴掌,她不仅没捞到好处,反而把自己的名声彻底搞臭,成为了人人嘲笑的跳梁小丑。

——【·结语·】——

袁莉的下场警示着我们,任何企图抹黑、诋毁自己祖国的人,都将遭到人民的批判和历史的审判。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认清西方反华势力的真面目,不要被他们的虚假言论所迷惑。

参考资料: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