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批赴华援助的乌专家,为新中国建设立功,如今怎么样了?

盼翠谈国际 2023-04-10 15:15:04

苏联的解体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才流失”事件,在分家后,乌克兰从苏联那里继承了3500多架军工企业,相关技术专家、高级技术工人、工程师达上百万人。但是苏联的解体导致大量军工企业失去了订单,这些高级人才绝大多数都陷入了赤贫状态。

双引工程

这些乌克兰的人才在生活不能保障后,很多都开始离开乌克兰到外国工作,中国看准了这一时机提出了“双引工程”,即同时引进前苏联加盟国的技术和高级技术人才。

随后大量前苏联的人才前往中国,从苏联解体到2000年的这10来年时间里,中国从前苏联加盟国那里引进了上万人次的技术专家以及约2000个技术项目。

后来到2006年时,中国和乌克兰的技术交流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这一年乌克兰先后150次派遣技术专家来中国,总人次达到了2000次。

可以说,现在中国很多军工项目的发展,都曾有前苏联加盟国技术人员的参与,当时中国对这些技术人才的评价是“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可见这些人的重要性和中国对他们的重视。

在这些乌克兰技术人员中最典型也在最知名的一个,叫做巴比奇.瓦列里。

他是前苏联黑海造船厂设计部主任,他参与设计了苏联的所有航母,包括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

这样的人才对于中国来说,自然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中国也是多次邀请巴比奇.瓦列里来中国做技术交流,他也是多次应邀而来。

据网传消息,巴比奇.瓦列里参与过中国辽宁舰的改造工作和山东舰的设计工作,对此外界很难证明这件事是真是假,但这种事也不无可能,因为巴比奇.瓦列里在2017年时直接住在中国了。

除了巴比奇.瓦列里外,还有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安东诺夫设计局总工程师)、谢尔盖·马洛佐夫(飞控和发动机推力系统高级工程师)等比较著名的人物都来过中国。

可以说在中国的破冰船、舰载机、民航客机、雷达等所有我们能想到的军工领域,都有前苏联技术人才的参与。

乌克兰的人才们

不过当时间到2023年时,距离苏联解体也过去30多年时间了,那么当初这些来中国的前苏联人才都怎么样了呢?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是,这些前苏联技术人员来帮助中国,并非就是全部来中国定居的,他们很多都是以技术交流的名义来的中国。

所以这些人在中国完成技术交流后,又回了自己的祖国,继续为自己的祖国工作。

我们上边说到的前苏联专家来华是用“人次”而非“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也有不少前苏联专家是多次来中国,一年时间能来回跑好几次。

而乌克兰方面愿意进行这样的技术交流,主要原因也是看中了中国的市场。

21世纪初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军工市场的蓝海,中国有着巨大的体量,也正是处于需要大量武器的时间段。

乌克兰和中国进行技术交流,也有吸引中国投资的原因。中国把钱投入乌克兰的军工企业,乌克兰卖军工产品给中国,可以说是互惠互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合作,就是中国收购马达西奇,如果中国完成收购马达西奇,下的订单能足够这家企业再运转好几年甚至是10年以上,能为乌克兰缓解一些军工衰退以及失业问题。

因此这些前苏联专家在回国后,部分会继续为自己的祖国工作,如果自己所在的军工企业或部门破产,亦或者是自己原来的工作养不活自己,他们就会选择转行。

比如说上面我们提到的巴比奇.瓦列里,他其实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就转行了,离开了造船业成了一个作家。

当然也有不少前苏联专家决定留在中国的,巴比奇.瓦列里在成为作家后,依旧多次来中国进行技术交流或者是讲课,2017年后他就住在了中国。

再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安东诺夫设计局总工程师彼德罗维奇,后来也是拿了中国绿卡。

总结

在苏联解体后,中国吸引这些人才留在中国的最主要手段其实还是打“人情牌”。

作为除苏联外的最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后中国就成了社会主义的代表。因此当时中国各界人员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联系了这些前苏联人才,以这层关系吸引他们来中国。

这些前苏联人才当时少说也有40~50岁了,他们生长于苏联最巅峰的时代,对于社会主义阵营是很有感情的。不然这些人为什么不去物质条件更好的美国,而要留在当时刚进世贸,经济并不好的中国?

而对于那些继续留在乌克兰的技术专家来说,有的日子还能过下去。苏联解体虽然对乌克兰来说是“一记重拳”,但乌克兰依旧保留了一部分的军工能力,所以少量的乌克兰专家依旧能留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发光发热。

不过以上这种种的技术交流,在乌克兰逐渐转入西方阵营后就停止了,像我们上边说到的马达西奇,就是在乌克兰转投入西方后被乌克兰政府搅黄的。

从现在乌克兰的现状来看,未来的中乌合作似乎已经不再有前景。一方面中国的技术追上了乌克兰,另一方面现在乌克兰被打成了一片废墟,苏联留下的那点家底也被消耗殆尽了。

0 阅读:4

盼翠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