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邓小平对“傻子瓜子”年广九网开一面?

姚嘉佑说 2025-03-26 14:52:31

1980年,邓小平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封举报信,指控安徽芜湖的年广九通过售卖瓜子赚取了近百万元。这一事件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然而邓小平却淡然回复:“不要动,先看一看,放一放。”这一决定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

年广九的坎坷创业路

年广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小商贩家庭,从小便跟随父母卖水果,勉强维持生计。成年后,他继承了父业,开始在家乡卖鱼。然而,1963年,他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入狱1年5个月。出狱后,年广九并未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傻子瓜子”的诞生

年广九注意到,每逢工人看电影或过年时,大家都会购买瓜子。他抓住了这一商机,每天早上七八点起来炒瓜子,并以1毛钱一包的价格出售。尽管在计划经济时代,私自兜售瓜子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但年广九并不在意,继续“顶风作案”。他的坚持甚至为他赢得了“傻子”的绰号,而他也顺势将“傻子”作为瓜子的品牌名,就此诞生了后来风靡全国的“傻子瓜子”。

财富积累与中央举报

年广九的生意越做越大,到1976年,他仅靠卖瓜子就积累了100万元。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甚至引起了地方政府的关注。1980年,一封针对年广九的举报信被送往中央,指控他的收入及雇工人数已超出地方治理范围。按照当时的规定,雇工超过8人即被视为“剥削”,这一罪名足以让年广九陷入绝境。

邓小平的“放一放”策略

邓小平在收到举报信后,并未立即采取行动,而是建议中央“先看一看,放一放”。这一决定并非偶然,而是与邓小平当时推动改革开放的政策密切相关。1978年,邓小平推动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1980年,他又萌生了推动城镇企业改革的想法。邓小平认为,只要不是害人,且能让人民富裕起来的生意,都可以尝试。1981年,中央正式做出决定,支持发展城镇个体经济,年广九的生意也因此得到了合法地位。

年广九的再次风波与邓小平的再次援手

尽管得到了中央的支持,年广九的生意并非一帆风顺。1984年,他与芜湖市政府合作创办瓜子联营公司,但由于政企权责不清,公司效率低下,最终导致严重亏损。1989年,年广九再次因“经济犯罪”罪名被捕,后改判为“流氓罪”。正当他以为事业将就此终结时,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再次提及“傻子瓜子”,称赞其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创业代表。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年广九被释放,并最终将傻子瓜子的经营权交给了儿子,退出了市场舞台。

“傻子精神”的开创性意义

年广九的创业历程,不仅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他的“傻子精神”为后来的创业者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亿万中国人民打开了希望的窗口。尽管今天的炒货市场已百花齐放,傻子瓜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年广九“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无数人追求富足生活。

0 阅读: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