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昌平十三陵中的明德陵,是明代著名木匠皇帝,也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寝。这位皇帝的人气不高,甚至还不如他的奴才魏忠贤,也就是那位“九千岁”人气高。
时至如今,这边仍然是一处尚未开放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它也是明朝所营建的,最后一座陵寝。毕竟后面的崇祯,已经没有条件新建帝陵了,最后是和田贵妃葬在一起的,这个可以详见我的明思陵内容。正常来说,这边是进不去的。但这一次,我们在央广网的协调之下,得以走进其中,一窥真容。

德陵前的神功圣德碑,被围栏给圈起来了,目前是不能靠近的。在明朝时期,它外边是有碑亭的,但清朝修缮之后,这个就没有了。德陵的入口,就是此处的祾恩门,此门面阔三间,上覆黄色琉璃瓦,其屋顶为单檐硬山顶。

走进入口之前,我们发现正门的门钉,也是九乘九的配置。上方则有四个门簪。现在我们走进去,沿着甬道,奔向祾恩殿的遗址。其实本该还有左右配殿,但在清朝修缮时,就把左右配殿给拆除了。祾恩殿御路石雕的上方,为龙凤浮雕,下方则是山海云纹浮雕。它的边缘,摆放着很多残存的石构件,它们没有被集中起来,而是被放在了大殿遗址的边缘。

在清朝修缮的时候,祾恩殿也被从大改小了。要么说,清朝这个修缮跟别人不一样,他们这属于是越修越少,越修越小。看完祾恩殿的旧址,我们沿着侧面的道路,一路往后走。就来到了三座门,德陵三座门的外观,也是比较完整的,它左侧的门是敞开的,这便是后一进院落的入口。

现在,我们穿过三座门,远远地,就能看到棂星门了。这边的棂星门,如今也只剩下了两根石柱子,并未重修木构。其两侧下方为抱鼓石,上方则是望天犼。棂星门之后,便是一套完整的石五供,这和其他几陵的石五供相同,皆是中间一个石炉,外侧则是烛台花瓶各一对,下边是熟悉的须弥座。

这些东西摆在明楼前,便是一套不易朽坏的供奉。再往前,就是方城区域了。德陵方城的正面,没有直达明楼的礓礤路,是上不去的,所以得穿过方城的门洞,到后面去找路。方城后面的琉璃影壁,是紧贴着宝城城墙的,和另外几处又不相同。

现在,沿着后方的小坡度礓礤路,我们一路登上去,就来到了明楼区域,此楼的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其斗拱结构,与前几陵近似,都是上层出跳数,多于下层出跳数。而且转角斗拱的下边,也有熟悉的霸王拳。这些在明朝时都是木构,但清朝修缮时,就都改成石结构了。我们在明德陵的旅途,迄今尚未结束,下期我们继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