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为什么会接受停火协议?背后有什么算计?

墨色流年记录者 2024-11-29 14:49:28

首先,战争的背景显然不简单。10月7日,哈马斯在伊朗的支持下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向以色列发射了5000枚导弹,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几乎覆盖全国的大规模空袭以及地面入侵。

而就在同一时刻,真主党作为哈马斯的“老朋友”,也加入了战斗,向以色列北部发动了猛烈攻击。这场涉及多方力量的战争很快就升级为一场复杂的区域性冲突——不仅是以色列与哈马斯的直接较量,还有以色列与真主党在北方的博弈。

然而,战况并没有朝着以色列预期的方向发展。真主党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样容易被压制,他们不仅在黎巴嫩南部拥有深厚的根基,还与当地民众有着极强的协调能力,战斗经验更是丰富,甚至在不少情况下,真主党的防御令以色列军队屡屡受挫。

经过几个月的血战,以色列虽在战术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战况并不如预期的那般轻松。无论是军事上的直接打击,还是对真主党的控制力,均未能达到想要消灭其武装力量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内塔尼亚胡政府终于在2024年10月1日宣布,开始考虑停火的可能性。虽然以色列的军事指挥官和极右翼团体对此强烈反对,认为停火等同于放弃摧毁真主党的机会,但内塔尼亚胡依然选择了采取更加务实的外交政策。

他给出的理由,乍看之下合乎逻辑,实际上却充满了战略算计.

首先是关注伊朗的威胁。

内塔尼亚胡说得很小心:“我不会详细说明这个问题,但伊朗是个大麻烦。其实,他的意思很简单:如果真主党继续拖下去,伊朗的影响力可能进一步扩展,反而可能让以色列面临更大威胁。

所以,和真主党做个“短期休战”,把伊朗的威胁放到第一位。毕竟,伊朗对该地区的影响力不仅仅是通过真主党,还涉及到哈马斯以及其他伊朗支持的激进组织。

换句话说,面对这种多方位的威胁,任何单一的胜利都难以解决以色列的长期安全问题。暂时停止北部的战斗,集中精力应对南方的哈马斯,成了“避免两线作战”的无奈选择。

其次是更新军队和装备。

内塔尼亚胡提到,随着战斗的持续,以色列的武器装备已经逐渐老化,而新的武器和军事装备的采购和部署一直在拖延。停火为以色列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口,使得军队可以重新调整和补充资源,为接下来的更大规模作战做准备。

这一理由看似合理,但背后更多的是军备升级与战略调整的需求,而非简单的战争“休战”。

第三个理由是“削弱哈马斯。

这些理由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但让细想一下,为什么以色列这么快就放下了“摧毁真主党”的战略目标,转而选择停火?

真主党这些年在黎巴嫩根基稳固,连美国、联合国都没能一举打垮,而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也多次受阻,真主党并非容易解决的对手。甚至可以说,以色列的这场“全面胜利”完全是理想主义的空想。

而实际上,这次停火协议的通过,有着更现实的考虑:一方面,黎巴嫩的战争已经让以色列的北部经济损失惨重,重建与维稳压力山大;另一方面,国内右翼团体的反对和外部国际社会的施压也让以色列不得不在战略上有所妥协。

然而,停火协议的通过,并不意味着以色列就此可以高枕无忧。虽然协议规定以色列将在60天内撤出黎巴嫩南部,真主党则将重型武器移至利塔尼河以北,黎巴嫩军队将加强联合国维和力量的部署,但这一切都取决于双方是否能真正履行协议。毕竟,在战斗中积累的敌意与破坏,并不会因为几页纸的协议就完全消失。

实际上,协议的背后充满了各方力量的博弈。美国、法国、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纷纷表示支持,但也警告以色列和真主党,停火只是第一步,实施协议的困难不可小觑。

美国和以色列安全内阁甚至为协议的达成提供了安全保障,而真主党则在压力下接受了协议,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其在战争中的损失。

停火协议通过的核心原因,也许可以总结为真主党放弃了加沙地区的纳入要求,专注于黎巴嫩南部的停火,这样一来,以色列可以在不完全解决加沙问题的情况下,暂时缓解北方的战斗压力。

而真主党在意识到无法完全击败以色列的情况下,也选择了“短期妥协”。

停火协议的通过,究竟能否真正为黎巴嫩带来持久的和平,还是为未来的冲突埋下新的导火索,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自由依旧保留着,真主党也并没有完全放弃武力。就算是达成了协议,双方依旧可以在背后各自磨刀霍霍,随时准备翻盘。

总之,停火协议也许是个过渡,但谁都清楚,这样的“和平”可能只是更大风暴前的宁静。

至于那些认为停火是“和平之道”的人,不妨想想:如果协议能在战争后期轻松达成,那它就不是一份和平协议,而是个“临时解药”,让各方都有了喘息的机会。毕竟,真正的和平,可能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