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国家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注重礼尚往来。
由于传统习俗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交往频繁,也就是一个人情社会。
人情社会,比较讲究一个“礼”字。讲礼,就少不了礼尚往来。如果礼节不到,就是来而不住非礼也。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一般来讲,有送礼,就有还礼。
10月22日,四川绵阳的一位女子,就吐槽了自己结婚时所遇到的糟心事儿。
原来,这位女子结婚时,专门给一位同事发了请帖,邀请同事参加自己的婚礼。
可是,等到结婚这天,这位同事不仅没有来参加,而且连礼金都没有送!
女子想到,之前,这位同事结婚时,自己不仅专程参加了她的婚礼,而且还赠送了400元礼金。
而等到自己结婚时,同事既不来参加,也不打声招呼,而且还一毛不拔!想到这里,女子心里就很不舒服!
想来想去,女子心里就是过不去这个坎。
于是,她就给同事发去短信,询问对方为什么不来参加自己的婚礼,为什么连一分钱的礼金都没有送!
两人说来说去,心里就都不高兴了,并相互争执起来。
女子气不过,直接要求同事把过去她结婚时自己送的400元礼金退回来!
可是,这位同事也不是省油的灯。很不友好地呛道:你送给我的礼金,哪有还要回去的道理!
两人争来吵去,最后实在没法,女子只好把同事拉黑了!
这位女子和同事因为礼金之争,其实就是社会上人情往来中所出现的不和谐一幕。
“送礼”,是表达感情、加深与别人沟通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善意、祝福的心意表达。
“还礼”,也叫回礼、答礼。是对别人敬礼的回敬、感谢和回报。
“礼尚往来”,就是礼节习俗上,人际关系讲求有来有往。也就是你对我怎么样,我也用相同的方式回报你。
“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善意,应当做出相应的友好反应,否则是不合乎礼节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人性不同、人品不同、观念不同,目的不同,等等,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
当你曾经收过别人的礼金,按人情往来的习俗和常理来讲:
——等到别人邀请你参加他的婚礼时,一般在别人送礼的基础上,加一部分,以示情义和尊重。如:别人赠送了你800,你则还礼1000。
——当别人邀请你参加他的婚礼时,你如果没时间,一般是人不到礼到。
——当你参加别人的婚礼时,还礼最起码应相等。如:别人曾经给你送礼1000,你现在还礼1000。
——也有的人给别人送过礼后,等到自己结婚或者家里有喜事时,一般的关系,或者长时间没有联系的人,干脆就不邀请了。过去送出去的礼,压根儿也没有想到收回来。
但是,也有人曾经收过别人的礼金,却不按人情往来的习俗和常理出牌:
——就像这位女子的同事那样,自己结婚时,收了别人的400元礼金。而等到别人结婚时,收到请帖后就装聋作哑、一分钱的礼都不回。
——有的人回礼时,过去别人送他1000,而他却只还礼500,甚至200。
——有的人结婚请你,生一胎请你,生二胎请你,生三胎还请你,你次次几百的送礼。可是,等到你有喜事请他时,他却短信不回,电话不接。
——还有的人曾经收到过别人的礼金,等到别人结婚时,一毛不拔却还厚着脸皮去大吃大喝。
……
虽然说送礼是自觉自愿的,或者是抹不开情面不得不送的。但是,收过礼的人不回礼、玩消失,确实有点不够意思了,确实有点忘恩负义了,确实是人品不咋样。
这位女子结婚时,同事不还礼,她应该不应该索要呢?
有人说,对于这种只想着占别人便宜的人,就应该大明其白地要!
但是,也有人说,这样明着要,有点降低自己的人格了。对于这种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人,直接拉黑、永不交往了事,只当花了400元钱看清了一个人得了!
其实,大多数人在办喜事请客时,主要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凑个热闹、撑个面子,并不图别人送了多少礼,更不会通过办喜事赚钱。
而那些曾经收过别人礼金的人,当别人过后邀请你时,做人还是要厚道一点、讲情义一点,该参加要参加,该还多少礼还是要还多少礼。这样,免得被别人戳脊梁骨,被别人瞧不起。因为,人情债应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