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之路,日产计划计划裁员6500名

MOTO 2025-02-17 19:33:21

在与本田合并谈判正式破局后,日产必须独自应对当前的困境。 原本本田有意将日产转为子公司,但最终双方未能达成共识,这使得日产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发展策略,以确保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生存。

为了缩减开支并提升营运效率,日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减6500名员工,主要涉及汽车与引擎制造工厂。 第一阶段计划于2025财年(2025年4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前裁减5300名员工,接着在2026财年(2026年4月1日至2027年3月31日)再裁减1200人。 此外,根据日产在2024年11月发布的公告,未来还将进一步削减9000个工作岗位,这包括2500个透过自愿离职计划或职位调整来减少的间接工作机会。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日产计划将全球年产能由500万辆缩减至400万辆,降幅达20%。 这个计划将通过关闭三座工厂来实施,首当其冲的是泰国的工厂,预计于2025财年第一季关闭,而另外两座工厂的具体位置尚未公布,但预计分别于2025财年第三季和2026财年内关闭。 此外,美国田纳西州Smyrna工厂与密西西比州Canton工厂的工作班次也将减少,以降低生产成本。

除了裁员与减少工厂数量外,日产也计划通过提高研发效率来降低成本。 新一代车款的开发周期将从目前的52个月缩短至37个月,后续车型更将进一步缩短至30个月,这比现行标准快了20个月。 这意味着日产需要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设计、测试与生产准备,以加快新车上市速度。

此外,日产也计划推动 “设计简化” 策略,从六款主要全球车型开始实施。 这可能代表日产会统一全球车型的设计语言,减少地区间的差异化车型,以降低开发与生产成本。 同时,零件复杂度预计将降低70%,这虽然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但若能实现,将可明显提升制造效率。

虽然日产正在积极削减成本,但新车开发计划并未停歇。 首先,日产将于2025财年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版本的Rogue(X-Trail),并在2026财年推出e-Power版本。 日产的e-Power技术与传统混合动力车不同,它的内燃机(ICE)仅作为发电机来供应电池,而非直接驱动车轮,这与马自达MX-30 e-Skyactiv R-EV的概念类似,只是马自达采用的是转子引擎。

另外,2025财年内日产计划推出全新一代Leaf纯电动车(EV)、一款小型电动车(kei car),以及针对中国市场的N7电动轿车。 2026财年则将推出大型MPV,并搭载第三代e-Power系统,这个技术同时也将应用于欧洲市场的Qashqai与美国市场的Rogue。 与第一代系统相比,第三代e-Power的燃油效率将提高20%,生产成本则降低20%。

虽然日产与本田的合并计划已经破局,但双方依然计划在软件开发与电动车领域展开合作。 此外,日产也依然在寻求其他战略伙伴,以“追求能明显提升企业价值的战略机遇”。

虽然日产目前面临财务压力与经营困境,但其作为全球知名汽车品牌,依然拥有翻身的机会。 尽管大规模裁员与工厂关闭对员工和供应链造成冲击,但这也是日产为求生存不得不做出的决策。 未来,日产是否能通过更精简的开发流程、更高效的制造策略,以及新电动车阵容的推动,成功扭转局势,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0 阅读:60

MOTO

简介:一个草根摩托车爱好者,不给任何厂家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