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战再升级进一步限制中国AI芯片采购

爱玩的蛋哥 2024-12-17 13:32:47
美国再次升级贸易战

美国政府又准备搞新动作了,计划在本月底前发布一项新规则,进一步升级对华芯片禁令,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阻止中企从第三方采购先进人工智能(AI)芯片。

据悉,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将侧重于用于 AI 模型训练的图形处理单元(GPU)的全球出货。为何要盯着 GPU 不放呢?因为在如今的人工智能领域,GPU 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它就像是 AI 模型训练的 “大脑”,对于大规模 AI 模型训练起着关键作用。而美国此举在于监管美国产品的 “扩散”,说到底,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美国保持全球 AI 领导地位,继续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所谓的优势地位。

不过呢,目前该措施尚未最终确定,所以实施日期也存在着变化的可能。但一旦得到证实,这无疑将是美国在上一轮禁令基础上对华芯片限制的迅速升级。

其实,美国会有这样的计划也并不让人意外,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不择手段地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从之前的多轮芯片出口禁令,到现在试图封堵中国从第三国获取芯片的途径,可谓是层层加码。

美国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通过控制核心技术的出口,确保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情报等敏感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美国以所谓 “国家安全” 为由,担心中国一旦在 AI 领域借助先进芯片取得突破,获得领先地位,可能会带来战略优势,进而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对其倡导的价值观构成威胁。

但不管美国出于何种目的,这种 “芯片封锁” 的做法,真的能如其所愿吗?恐怕未必。芯片产业链早已全球化,不是美国单方面想怎样就能怎样的,而且中国现在已经有了强劲的芯片研发力量,像华为、中芯国际等公司一直在加速研发,突破封锁的可能性是有目共睹的。美国的这一限制令,或许只会让中国更加坚定自主研发的决心,加速创新,最终实现弯道超车也未可知。

这一举措对中国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在如今的科技发展进程中,很多前沿的人工智能项目都高度依赖先进的芯片技术来进行模型训练等关键环节。像我国众多企业在开发 AI 应用以及服务时,热门的聊天机器人、极具发展潜力的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以往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进口的先进芯片来支撑相关研发工作的。

由于无法直接获取美国公司设计的那些先进芯片,也难以与之进行合作开发,这就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着技术供应上的短缺情况。技术供应跟不上,研发能力自然也受到限制,不少原本计划好的项目可能会因此被迫推迟,一些正在开展的项目也会在进度或者预期成果上受到阻碍。在大模型领域,本就需要大量高性能的 AI 芯片来进行数据运算、模型训练优化等工作,现在芯片获取受限,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发展速度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变得更加困难。

这样的限制措施对于美国的芯片巨头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就拿英伟达来说,其首席财务官科莉特・克雷斯也曾发出警告,从长远来看,如果实施禁止向中国出售数据中心 GPU(图形处理器),将会导致美国产业永久丧失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同时也会对英伟达未来的业务和财务业绩产生影响。毕竟中国市场对于这些芯片巨头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营收来源之一,一旦失去,所造成的财务损失是不可小觑的。像英伟达这样的企业,此前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收入占其去年收入的 22%,失去如此庞大的市场份额,无论是对企业当下的利润,还是未来的市场布局和持续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中国的应对策略与发展态势

近年来,美国不断升级对华芯片禁令,试图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尤其是限制中国获取先进的人工智能(AI)芯片。不过,中国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反而加大了对半导体芯片产业的支持与投入力度,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早在 2014 年,我国就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将支持半导体企业的发展提升至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从 2014 年至 2018 年这 5 年左右的时间里,共计投入了 1387 亿元,投向 23 家企业,涉及半导体材料、设计、制造、封测等上、中、下多个环节的 70 个有效的芯片项目。而且第一期产业基金投资完成后,后续还有第二期、第三期,各地方也纷纷设立产业基金持续助力。

中国正在制定一项超过 1 万亿人民币的半导体产业支持计划,准备通过补贴和税收抵免等方式来支持国内的半导体生产和研究活动,若能实施,将极大地利好晶圆代工厂、设备和材料厂商以及设计和封测厂商等众多环节。

在这样的大力支持下,国内相关企业也在不断奋进。像华为、中芯国际等公司一直在加速研发,中芯国际近年来在芯片制造工艺上不断取得突破,比如计划实现 14/12nm 工艺等。众多国内芯片企业的发展,让我国半导体产业在面临外部限制时展现出强劲韧性。

美国升级的贸易战以及芯片禁令,使得中国企业被迫寻找替代供应商或自主研发替代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国内芯片产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科研人员经过 4 年自主研发,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成功攻克沟槽型碳化硅 MOSFET 芯片制造的关键技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联合研发出新型类脑神经形态系统级芯片 Speck,展现出了独特优势。经过企业和科研力量共同发力,逐步降低我国对进口技术的依赖,有力地推动了国产化进程。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