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曾经批评秦基伟:这么大的司令员,跟牲口作对,怎么立威

具恒谈国际 2023-01-24 07:01:02

1955年,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会场坐满了解放军高级将领,这正是我军首次授衔仪式的现场。经过军委先后长达3年之久的慎重评定,每一名在革命战争时期立下丰富战功的解放军将领都获得了象征荣誉的军衔。

其中,时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的秦基伟获得了中将军衔,这是对他多年戎马生涯的最大肯定。

解放军授衔仪式

讲到秦基伟,或许大部分人的印象是他在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中的表现,他带领志愿军第15军如同钢钉般牢牢钉在了上甘岭阵地。

不过,秦基伟将军其实也有令人忍俊不禁的一面。某次刘伯承就曾批评他:“这么大的司令员,竟然和牲口作对,以后怎么立威?”

加入革命队伍的少年

1914年,秦基伟出生于湖北红安县秦罗庄,这是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的贫困小山村。

和我军的许多著名将军一样,秦基伟在童年与少年时期便已经饱尝了人间冷暖,在他8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10岁的时候唯一能照顾他的哥哥也在饥寒交迫中去世,于是秦基伟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儿。

民国时期山村

为了生存下去,尚且年幼的秦基伟便在村子里给地主做苦工,无论是挑水砍柴,还是放牛种地,瘦小的秦基伟都咬牙干了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勉强足够果腹的口粮。

不过,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秦基伟年幼时的苦难经历非但没有击垮他,反而令他养成了极其坚韧的心性,同时也让他对村子里作威作福的大地主愈发痛恨:

“我和乡亲们每天勤苦劳作,却连吃饱饭都要看运气;地主老财整日游手好闲,他们的粮仓却堆得快放不下了,这是什么世道?”

此时,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在这个少年的心底埋了下来。

秦基伟

1927年,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各地纷纷响应红军的旗帜。此时的秦基伟虽然只有13岁,但他也加入了少年义勇队,并在当年11月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将欺压乡亲们的地主狠狠教训了一顿。

由于秦基伟表现出色,在他15岁那年,红军连长便将这个瘦小的少年拉进了队伍里,他从此正式踏上了为中国革命战斗的戎马道路。

战斗中的红军

秦基伟的趣事

1931年,红四军准备攻打黄安县城,此时加入红军已经两年的秦基伟虽然还是个17岁的少年,但已经是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手枪营二连的连长。

对于攻打黄安县城,秦基伟已经摩拳擦掌了好几个月,他将心爱的手枪每天细心擦拭,就等着大战到来杀敌立功。

秦基伟

然而,一个“晴天霹雳”却让秦基伟大吃一惊:根据上级要求,秦基伟的二连需要负责守备红四军军部,因此不能上前线打仗了。

年轻气盛的秦基伟哪里受得了这个委屈,他气冲冲地一脚踢开营长的门,大吼道:“别人都去前面打仗,我们二连准备那么久,最后就捞一个站岗的任务?老子的连队要打仗!”

没想到营长只是抬起头瞟了他一眼,不发一语,继续低着头看地图。秦基伟看到营长如此淡定,不怒自威,心里的“嚣张气焰”顿时已经弱了三分。

但他依然强撑着胆子说:“营长,你知道我们二连平日训练有多刻苦,就是等着大战派上用场,但上级让我们去站岗,我们心里实在是有情绪啊!”

红军的队伍

此时营长才不紧不慢地回道:“好啊,你秦基伟够英雄,很好!那你把你的连队留在这,自己带上枪去打吧,子弹想带多少带多少,让你打个够。”

虽然秦基伟性格耿直,但他此时也听出了营长的弦外之音,顿时不敢继续“放肆”,只好乖乖低下了头。营长又补充道:“不敢去了?那你把枪也给我留下,打完这一仗,我就奖励你一个‘秦大刀’的名号。”

秦基伟苦笑不已,只好老老实实把枪缴了上去,灰头土脸地走出了营部。虽然后来营长还是把枪还给了他,但“秦大刀”这个绰号却在红军里流传了下来。

秦基伟

刘伯承的批评

实际上,在秦基伟的从军生涯里,他也不止一次由于自己过于耿直的作风遭到了上级的批评。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其中跟随长征队伍抵达陕北的秦基伟归属129师名下,师长为刘伯承。

刘伯承

刘伯承认为,八路军需要发展一支能够在太行山区牵制日军力量的部队,因此成立了129师抗日独立支队,也称太行支队,而这支支队的司令就是当时23岁的秦基伟。经过短短一年的发展,秦基伟便将这支支队发展到了5000余人,得到了刘伯承的夸奖。

不过,此时的秦基伟虽然已经指挥数千兵力,但毕竟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此有时仍然显得不够稳重。有一次,当他带领部队行军时,前面遇到了一座桥,桥下河水十分汹涌。

此时秦基伟所骑着的骡子或许是听到河水的声音十分害怕,到了桥边就立马停下了脚步,任凭秦基伟如何拍打叫骂,就是不过桥。

八路军行军

这可把耿直的秦基伟气得要命,恨不得一枪毙了这个牲畜。但他忽然转念一想,想到了办法,他让一个战士拉住骡子,自己则站在骡子身后朝天鸣枪,吓唬这头骡子。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只见枪声一响,原本怎么都不愿过桥的骡子当即吓得飞奔过河,令秦基伟颇为得意:“我还能治不了一头骡子?”

不料,当刘伯承得知这一事件后,特意找到他给予了批评:“为将者需不动如山。我倒也不指望你能不动如山,但作为一个司令员,你怎么还和一头牲畜作对呢?你也参加过长征,行军路上胡乱鸣枪是大忌,你难道会不知道?”

秦基伟

听到刘伯承的批评后,秦基伟顿时意识到了自己心态的不成熟,当即认错。后来秦基伟的一系列战功证明,他的确是一个能够虚心听取批评的优秀将才。

在此后数十年的军旅生涯里, 秦基伟战胜了数不清的强敌,并最终荣获开国中将军衔,后来又晋升上将行列。

0 阅读:0

具恒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