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的凯凯,本应是口齿伶俐的年纪,却因为说话不清楚而遇到了困扰。小时候,他的含糊发音被认为是可爱的表现,家人们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问题自然会解决。然而,当凯凯步入一年级,连自己的小名“凯凯”都难以准确发音,误说成“tai tai”,这让他频繁遭受同学们的嘲笑。在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后,凯凯被确诊为功能性构音障碍。那么,什么是功能性构音障碍?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在医院的康复训练之外,家长又能在家中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孩子改善呢?
科普小贴士:
功能性构音障碍:亦称为发育性发音障碍,是指患者构音器官在形态和运动上并无异常,听力正常,且语言发育已达到四岁以上儿童的水平,但其构音错误表现为一种固定状态。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中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总流行率为7.4%,而国际研究显示其患病率在1%-4%之间。
临床常表现为:
把“哥哥”说成“的的” 把“踢球”说成“滴球”
把“飞机”说成“灰鸡” 把“一匹马”说成“一B马”
发病机制:
1.听力障碍;2.错误习惯;3.饮食结构(偏好细软食物);4.先天遗传;5.母亲围产期高危因素。
家庭康复训练小妙招:
1.多做口肌训练操(弹舌、撅嘴、呲牙、砸唇);
2.喝水使用细吸管;
3.多吹口哨或泡泡;
4.拒绝软食多咀嚼。
语音发育时间表
(家长可对照↑上表,看看自己的孩子语音发育是否达到该标准。)
作者:株洲市中心医院 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