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陕西不是中国农耕文明起源地,也非青铜器时代最早的中国?

朴木说过去 2024-11-08 13:52:44

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中”字。甲骨文中带有飘斿的旗或旗鼓状的“中”字。

周边民族一直对于早期中国的文明心向往之,所以逐鹿中原。正是有了一次次的民族大融合,才最终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由于夏、商、周是在中原地区立国,中国之名起源于中原。

36亿年前万山之祖为河南嵩山。嵩山以其山之大,最终得名又因地处天下之中,被尊为中岳中岳嵩山,巍巍峻极千百年来,华夏文明在此汇聚。

濮阳西水坡遗址中出土的距今6000多年前的蚌塑龙,是嵩山地区最早的龙文化遗迹,此后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绿松石龙、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盘上的蟠龙纹、殷墟亚长墓中出土的玉龙,都反映古代先民对龙的信仰一脉相承。

尊称为中土之国、中原之国、中央之国,也简称‘中国’,地理上的‘中国’由此诞生。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主要是在中原地区形成。其证据是夏、商、周三代建都于嵩山周围。

中国著名古都,嵩山周边有其四(郑州、安阳、洛阳、开封)。古代历史上众多帝王之所以选择于嵩山封禅祭祀,正是旨在假嵩山祭祀天地大典,彰扬“大一统”政权的“正统”和强盛。

作为中原话的代表,“中”字,有不偏不倚、正适合、舒服、好、可以、中心、中庸等多种含义。

中原地区属于容纳百川、不偏不倚、自成风骨的文化血脉。

禹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为九州之中。

以嵩山为核心的周边平原区域开始被人们称为‘中原’。

中国国家文明前2000年历程中,郑州多次为都,时逾千年,完整形成了地理上和心理上的“天地之中”概念,并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以郑州地区为核心的‘中’区位得到各方的确认,并演化为汉语象形文字中的‘中’。”

郑州,是一个喜欢说“中”的城市,也是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

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密李家沟遗址,发现了旧石器晚期文化层,拉开了嵩山地区农耕文明的序幕。

距今9000—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在嵩山地区发现的遗址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出土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具备驯化特征的家猪遗骸,部分墓葬随葬可演奏七声音阶的骨笛和刻符龟甲。这些表明在稻作农业的基础上,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社会出现分化的端倪,开始了文明起源的进程。

彩陶为标志的仰韶文化流布广泛,在嵩山地区距今5800—5500年的超大型聚落灵宝铸鼎源遗址群颇具代表性,单体建筑占地面积达500余平方米,遗址群中出土的玉石钺彰显墓主军事首领的尊贵地位。距今5300年左右的巩义双槐树遗址(河洛古国都邑),面积117万平方米,其中的大型建筑呈现出明显的以中轴线为中心的布局模式,开启了古代都城宫室制度的先河,反映了古国文明由此初步形成。距今4300—3800年的龙山时代,遗址多达400余处,郾城郝家台、登封王城岗、新密古城寨、安阳后岗、辉县孟庄、平顶山蒲城店、新密新砦等城址聚落群的发现,反映了这一时期嵩山地区文明化发展的强劲势头。距今3800年前后的偃师二里头文化迅速扩张,嵩山地区文明化进程瓜熟蒂落,夏王朝建立,中华文明正式进入王朝时代。

嵩山地区之外的部分区域文明,有的以玉文化为支撑、神权重于王权,曾经一度异常繁荣,未能持续发展。嵩山地区连续不断的考古文化序列,展现了该地区的文明化进程:李家沟文化起源——裴李岗文化奠基——仰韶文化晚期古国文明形成——夏商周王国文明建立,一直到秦汉唐宋时期,这里都是文化繁盛的中心地区。

嵩山地区文明的发展进程演绎了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出现,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阶级出现,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发展的全过程,在中华文明历史发展主脉中占有核心地位,其从未中断的发展脉络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提供了历史根据。

物质文明方面,新密李家沟文化已经能够制作陶器;距今九千至八千年的舞阳贾湖遗址出土有水稻培植、家猪饲养和酿酒的证据,郑州沙窝李遗址发现了窖藏的粟,郑州唐户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开启了中国近万年土木建筑形式之先河。距今六千到五千年的郑州峩沟遗址出现了陶制蚕蛹,郑州青台遗址、汪沟遗址出土有经过染色的纱、罗丝织品残片;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色泽艳丽、纹饰精美,内涵丰富;灵宝西坡先民建造的大型殿堂,巩义双槐树的大型宫殿式建筑开创了中国大型宫殿建筑之先河。郑州西山古城,创新了中国板筑城池技术。从4100年前开始,登封王城岗、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安阳殷墟、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宋都开封城等,一同构成了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完整体系;嵩山地区出土的夏代铜鼎和铜爵、商代列鼎和编钟、周代莲鹤方壶和青铜盉等,展现了用陶范铸造青铜容器的精湛技术,开创了中国的青铜时代;被国际公认为代表中国古代科技领先地位的“四大发明”,即战国时的司南(指南针)、东汉的“蔡侯纸”、唐宋时期的印刷术和火药,皆原创于嵩山地区。

贾湖遗址所发现的契刻符号,到仰韶文化器物上出现的各类符号,从郑州黄寨夏代刻文甲骨的出现,到安阳上万片商代甲骨文的出土,中国成熟的文字体系在嵩山地区创造完成。贾湖的骨笛,郑州大河村的陶鼓、陶铃,郑州新砦的石磬,二里头的铜铃,安阳的青铜编钟,共同奠定了礼乐制度的基础,开创了循循有序的社会仪象。中华元典文化中《诗》《书》《老子》,以及理学、禅宗佛学等,多发源于嵩山地区。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敬天法祖的历史观,道法自然的社会观,尚中贵和的天下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仁义诚信的道德观,很多都与创生于嵩山地区的诸子思想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早在6000年前的郑州大河村文化时期,环嵩山地区的人们观察到,头顶的天空像一个圆锅一样扣下来,而人们站立其中位居中央,“天圆、地方、身在中心”的古老宇宙观便在中原人的探索中产生了。

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将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元朝郭守敬在嵩山脚下的告城测日影、定时历,修建了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

3000年前,周公旦的脚步在嵩山停留,测出了中国二十四节气最早的两至(夏至冬至)两分(春分秋分),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遗迹。如今尚存的周公测景台便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在这里,周公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认定阳城(现登封告成)为“天地之中”,中原人测天量地创立的“天地之中”。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