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光坐周士第家沙发,屁股被卡住,肖:这么破的沙发怎么能坐

历史伟人录 2025-04-02 09:57:04

在张剑夫人的眼中,周士第无疑是一位纯粹的职业军人。“无论身处何地,他始终身姿笔挺,上衣的第一粒扣子永远紧扣,那份军人的精气神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周士第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在这里,他接受了系统而严格的军事训练,接触到先进的革命思想。

1924 年 11 月,刚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周士第,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被周恩来亲自选中,肩负起筹建铁甲车队的重任。不久之后,他正式担任铁甲车队队长一职。这支铁甲车队,全称为孙中山 “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2 月,周士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 1924 年 11 月成立至 1925 年 11 月这短短一年间,铁甲车队在周士第的带领下,积极投身于支援广宁农民运动、平定商团及军阀叛乱、援助省港大罢工、保卫广东革命政府等一系列斗争之中。

12 月下旬,周士第再次接到重要使命,奉命带领铁甲车队全体人员前往广东肇庆,参与组建国民革命军第 4 军独立团,也就是后来威名远扬的 “叶挺独立团”。

从黄埔第一期学员,到铁甲车队的核心成员;从中国共产党人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的指挥官,再到南昌起义主力部队的负责人,周士第在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书写了多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第一”。

新中国成立后,周士第继续发光发热。建国初期,西南地区局势错综复杂。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当地土匪相互勾结,在山林间、村寨中肆意妄为,严重威胁着新生政权的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周士第临危受命,担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他深知,要稳定西南局势,必须先铲除这股恶势力。

周士第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匪患与特务活动的规律及特点。在充分掌握情报后,他制定了一套极具针对性的清剿策略。

在一次对某股顽匪的清剿行动中,周士第亲自部署,指挥部队多路并进,将土匪包围在山谷之中。经过激烈战斗,成功歼灭这股土匪,为当地百姓除去了一大祸害。

次年,周士第被委以重任,担任军委防空部队司令员。当时的防空部队,无论是人员素质、装备水平,还是指挥体系,都处于初创阶段,可谓困难重重。但周士第没有丝毫退缩,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

周士第亲自抓人员培训工作,从全国各地抽调优秀官兵,组建起一支骨干队伍。同时,邀请国内顶尖的军事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官兵们进行防空知识和技能培训。在训练场上,周士第常常亲自示范,指导官兵们掌握复杂的防空武器操作技巧。

为扩充队伍规模,他四处奔走,争取各方支持,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投身防空事业......经过不懈努力,防空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1955 年,周士第调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部长。

周士第十分重视军事人才的培养,他坚信人才是军队建设的核心。在他的努力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脱颖而出。他亲自指导和培养的许多军事干部,后来都成为了军队中的中流砥柱。

工作中的周士第勤勤恳恳,生活中的他则坚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在周士第将军的家中,客厅一角摆放着一张极为显眼的沙发。这张沙发的表皮满是斑驳的痕迹,因长久使用,原本的颜色早已褪去,变得灰暗无光,几处磨损严重的地方,甚至能看到里面填充的棉絮。

沙发的坐垫深深凹陷下去,弹簧也失去了原有的弹性。它的款式极为陈旧,没有任何时髦的设计元素。

身边的工作人员每次看到这张沙发,都忍不住皱眉。在他们看来,以将军的身份与贡献,换一张崭新、舒适的沙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于是,大家多次小心翼翼地向周士第将军提议更换沙发。

有人委婉地说:“将军,这沙发太旧啦,坐着也不舒服,换一张新的,您平时休息也能更惬意些。” 还有人试图从美观的角度劝说:“将军,新沙发摆在家里,也能让屋子看起来更精神。” 但周士第将军总是微笑着摇头拒绝。

将军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这沙发虽然破旧,可它还能发挥作用啊。想想咱们革命这些年,多少战士在战场上风餐露宿,连张安稳睡觉的床都没有。现在国家刚成立,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用钱。这买新沙发的钱,省下来能为老百姓做多少实事,能帮助多少还在贫困中挣扎的家庭。我们不能因为生活条件改善了,就忘了曾经艰苦奋斗的日子,忘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后来,这张沙发被肖劲光扔掉了。

一天,肖劲光去周士第家中做客,两人本来高高兴兴的聊天,结果,他才刚坐上去,屁股就被卡住了,肖劲光猛地站了起来,说道:“这么破的沙发怎么能坐啊,”之后他让工作人员将沙发抬出去修理,周士第只是在一旁笑笑没有说话。

不过,后来这张沙发并没有被送回去。

其实,早在战争年代,物资极度匮乏,周士第就始终保持着节俭的习惯。长征途中,条件异常艰苦,战士们的衣物常常破损不堪。周士第的衣服也是补丁摞补丁,可他从不抱怨,总是自己拿起针线,仔细缝补。

有一次,警卫员看到将军的衣服实在破旧得不成样子,想为他申请一件新的,周士第却严肃地拒绝道:“战士们都还穿着破衣服在战斗,我怎能搞特殊?这衣服补一补,还能再穿一阵子。”

在食物供应短缺时,周士第更是与战士们同甘共苦。野菜、树皮成为他们的食物来源,他从不因为自己是指挥员就多吃多占。

他常常对战士们说:“我们是一个集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周士第对子女在生活节俭方面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孩子们小时候,衣服破了,他总是要求家人缝补后继续穿。

有一次,小女儿看到同学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回家后也吵着要新衣服。

周士第把女儿叫到身边,耐心地说:“孩子,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比以前好了,但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苦日子。衣服能穿就行,没必要追求新款式。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在父亲的教导下,女儿不再吵着要新衣服,而是学会了珍惜现有的衣物。

在零花钱方面,周士第也给孩子们严格规定了数额。他告诉孩子们,零花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能乱买零食和玩具。孩子们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从小就养成了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他还非常注重对子女品德的培养。

在子女们上学期间,周士第反复叮嘱他们在学校要尊重老师,团结同学。

有一次,儿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争执,回到家后气呼呼地向父亲诉说。周士第听完事情的经过,并没有偏袒儿子,而是严肃地教导他:“同学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你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行为让同学不舒服了。做人要大度,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 在父亲的教导下,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同学道歉,两人重归于好。

参考资料:

新民晚报:《悼词确认他“1924年参加共产党”》

党史博采:《周士第:资历堪比元帅的开国上将,叶挺独立团的“铁甲将军”,艰难时刻离队成遗憾》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