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央视春晚之外,姜昆、冯巩两位久负盛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一般很少同时出现在同一场演出中,毕竟他们可都是相声界大腕,还是前后任中国曲协主席,一般的晚会和舞台,能有一位出场就足够攒底镇场。

2025年1月初的某一天,姜昆、冯巩两任曲协主席居然同时出现在了民营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剧场,他们去那里做什么?
答案非常简单且明确,说相声!

一、两段相声
年逾古稀的姜昆,这一次表演的是群口相声《“精准推送”》,演出阵容还包括老搭档戴志诚以及高晓攀、刘钊和贾旭明。
《“精准推送”》瞄准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大数据”问题,虽然大数据本身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但生活中也存在一些围绕大数据产生的乱象,这段群口相声创作的灵感就来源于此。

《“精准推送”》在主题设计上有些像2011年春晚上的群口相声《专家指导》,姜昆扮演一位消费者,贾旭明扮演的是“大数据采集”,刘钊扮演的是“大数据推送”,高晓攀扮演的是“大数据消费”,戴志诚扮演的则是隐藏在姜昆身边的“消费卧底”,四个人围绕着姜昆这一位消费者使劲儿嚯嚯。
和《专家指导》四位专家各自表现不一样的地方是,《“精准推送”》四个人有明确分工并有先后顺序同时也有商业逻辑,迷惑性更强同时也更贴近生活。
从效果上看,《“精准推送”》不仅具有群口相声的娱乐作用,同时还能让观众在活灵活现的表演中充分了解大数据常识,提前建立心理防线,防范生活中的“大数据杀熟”。

冯巩表演的相声具体细节没有透露,根据嘻哈包袱铺现场传回来的图片看,冯巩表演的节目应该也是一个群口相声,合作的演员有白凯南和侯林林,贾旭明也有可能参加,毕竟他也是冯巩的老搭档。
根据舞台背景板上“爆肚冯”的字样,估计冯巩等人的群口相声应该和北京美食有关,这是他近些年在各地卫视春晚经常表演的主题,各地文化、旅游和特色美食。

二、轧场
值得一提的是,姜昆、冯巩两位相声表演艺术家同时出现在嘻哈包袱铺舞台上并没有事先宣传,现场观众在毫不知情的状态下突然迎来两个惊喜。
为什么?这么难得的机会,这么难得一见的场面,高晓攀和嘻哈包袱铺难道不应该提前大规模宣传一下吗?
实际上,之所以嘻哈包袱铺不提前宣传,一是并非事先安排好的演出,二是为了让现场的观众感受更真实,因为这两段相声都是轧场。

轧场,通俗理解是用碌碡反复碾压农作物,放在相声行业里就是在不同场合反复演一个作品,起到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作用。
冯巩大概是相声行业里最擅长也最经常轧场的演员,他每年在准备春晚节目时都会反复轧场,有时候甚至会一个晚上连轧两场。

轧场并非只是多演几遍,在表演的同时,演员们要根据现场表演情况和观众们的感受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回到后台再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经过一遍遍讨论和轧场,最终形成一段成熟的作品。
可能有人会说,相声的最高境界不是聊天吗?演员不准备本子不排练直接上台就聊天,那应该才是相声吧。
实际上有些观众对相声的理解被带歪了,相声行业从诞生起就重视创作和表演的严谨,同时也注重演员日常训练,也就是遛活,还注重演出前的排练,也就是对活。

为什么有些经典传统相声百听不厌?那是因为这些相声都是经过几代相声艺人的不断修改,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最终形成了最佳版本流传下来。
以马季、姜昆和冯巩等人为代表的新相声,虽然在作品内容和表演技巧上和传统相声有所区别,但精心创作、反复推敲、不断改进的创作方法都是一样的,贴近生活、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创作思路更是一脉相承,这是对相声艺术负责更是对相声观众负责。

由于表演场合不同,在小剧场里说相声和在春晚说相声,对作品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小剧场里对表演要求比较宽松,晚会尤其是春晚则对作品要求比较严格,应该说大部分相声演员在小剧场里都能如鱼得水,但到了春晚舞台,有些相声演员就会露怯。
至于有些相声演员鼓吹的“相声就是聊天”以及“说相声不需要对活”,听起来更像是在掩盖自己创作水平低下以及表演敷衍了事的问题,这是一种对观众的不负责,也是对相声艺术的亵渎。

三、为什么是嘻哈包袱铺?
按照计划,姜昆等人的群口相声《“精准推送”》将出现在江苏卫视春晚舞台上,冯巩等人的相声则是北京卫视春晚的作品。
为什么他们同时选中了北京嘻哈包袱铺作为轧场的舞台呢?

第一个因素当然是嘻哈包袱铺班主高晓攀,一方面他和嘻哈包袱铺演员刘钊都出现在了群口相声《“精准推送”》里,既然要轧场,那当然首选自家剧场,也算是给自家观众谋一个福利。
第二个因素则应该是嘻哈包袱铺的观众群体,嘻哈包袱铺的相声一直走文明、幽默、年轻、向上的风格,其观众群体普遍欣赏水平较高,同时也没有乱搭茬瞎叫唤等不良现象存在,非常适合作为轧场的观众群体。
2024年初冯巩带队准备录制辽宁卫视春晚之前,就专门去了嘻哈包袱铺沈阳北市剧场进行轧场表演,效果同样非常好。

这一次两任曲协主席带队到嘻哈包袱铺轧场,不仅表现了两位相声表演艺术家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同时也是对这些年高晓攀和嘻哈包袱铺相声成就的肯定。
姜昆、冯巩等相声前辈们对艺术、对观众的负责态度,是年轻演员们学习的榜样和标杆,两任曲协主席也是给全行业做了一次示范。
拍拍观众席,看着怎么就前排中间那5、6个人,每天场地等费用能赚出来吗?
[笑着哭]这包子铺的高晓攀虽然相声说的不行!但是人缘确实八面玲珑!主流非主流通杀!和谁都是朋友!
实话实说,点进来看是想看小骗怎么舔的,水平不行啊!建议小骗看看戴二嫂的访问,那才是舔出水平,舔出高度,舔出太阳!!!
[笑着哭]小便你这这舔的水平我觉得比这几位的相声水平高。
至少每人五斤鸡蛋🥚[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已经退休了 安享晚年吧 何必呢
只要是正经说相声,就没什么好指责的,对吧?
高晓攀和他搭档,是我唯一讨厌的相声组合,狗屁不是,
姜反三俗,戴搞师婶。
连个观众席镜头都不敢拍?怕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