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山东省住建厅发布了一项通知,明确要求自2021年起,购房合同要标明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新规发布后,立刻登上了热搜,更是引发了2万多民众参与留言讨论,其中点赞数最高的一条是这样评价的:取消公摊面积是民心所向,老百姓宁肯房价在实际面积的公开价格中上涨,也不愿意房奴们不清不楚地处于消费暗区,明明白白货真价实地消费才是所有业主的心声。
可以说,这条评论之所以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戳中了广大购房者的“痛点”。不难发现,最近几年,楼市中有关“取消公摊”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也有很多媒体借此机会发表“未来公摊面积将全面取消”的观点,更有甚者表示公摊面积取消后,国家会要求开发商会对于已购房者给予一定的补偿,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公摊面积,以及为何出现了“百姓苦公摊久矣”的社会现状。
根据百科的解释,“公摊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分摊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比如电梯井、楼梯间、配电室、过道、地下室等为整幢建筑服务的共有房屋和管理房屋。一般来说,楼层越高相应公共设施数量越多,公摊系数也就越大,近些年由于高层住宅越来越多,许多购房者都住上了高层住宅,相应的公摊面积也就越来越大。
一般来说,别墅洋房公摊系数为1%-6%,低层住宅为6%-12%,小高层为10%-16%,高层为14%-24%。这也就意味着,入手一套一百平的房子,拿到手的实际面积可能只有七十几平。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住宅的更新迭代,出现了很多30%公摊比的房子,甚至更高。根据21世纪财经报道,青岛某楼盘交付后,110平的房子套内面积只有58平,还有业主150平米的房子除去公摊后不足90平。对此开发商表示属于“正常”情况:由于超高层建造墙体厚度为正常的3倍,达到60厘米,占用了公摊面积。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国际上一般都是按照套内面积计算房子面积,根本没有“公摊面积”的概念。公摊面积从何而来?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公摊面积最早起源香港,后被引进内地。值得一提的是,起源于香港的公摊面积,早在2013年就被彻底废止了。公摊面积由谁创造出来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是李嘉诚为了将卖房子“化整为零”的一种聪明营销手段。
对于一些购房者来说,即使知道公摊面积的“坑”,却对此毫无办法,有苦难言。原因很简单,目前公摊面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完全由开发商说了算,导致不少无良开发商利用公摊面积牟利。更令人气愤的是,公摊面积业主自身用不着,却还要为此承担一系列的费用,比如物业费、取暖费、个人所得税、契税等。最近几年开发商还推出了“精装房”的方式赚取额外的利润。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就明白了为何大家如此排斥公摊面积,原本100平米的房子,拿到手后只有不到70平,另外三十多平米被“偷走了”,就如今高房价而言,公摊出去的面积可能就价值好几十万,对于一二线热点城市来说价值可能达到百万元。根据某调查数据显示,近2万人参与的问卷调查中,“支持取消公摊面积”占比达到98%,“无所谓”占比为1.6%,仅0.4%的人持有“反对”意见。
许多专家学者也认为公摊面积的存在并不合理,比如中原地产首席专家张大伟曾表示:“公摊面积已经变成了开发商变相涨价的手段,这肯定是不合理的,应该设立得房率下限,要么就全面取消公摊面积”。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更是公开呼吁取消公摊面积:取消公摊的意义在于即使开发商占便宜我们也能够清清楚楚,实际面积能够自己测量,但有公摊的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测量实际面积,糊里糊涂吃了亏。
对于这个问题,近几年来不少央媒也在为民发声,痛批公摊面积“伤民”:1、2018年7月,新华社发表《“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直言公摊面积缺少标准、管理混乱,使得消费者在购房时需支付更多房款;2、2018年8月,央媒人民日报发文《“公摊面积”当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吗?》指出一些开发商利用购房者对政策了解不深,对于公摊面积进行重复收费,甚至将属于业主的公摊面积用于私自牟利。3、2月12日,央媒新华社发文《公摊面积或成糊涂账?别再让买房像开盲盒》直言指出:
公摊面积背后利益空间巨大,易滋生诸多弊病——公摊被挪作商用,本应属于业主的收益不知去向;公摊面积对应的装修费、物业费等也被重复征收。为减少相关社会矛盾发生,当前亟须提高房地产市场透明度,将取消公摊面积纳入规划中,长远筹谋、稳步推进。
由此可见,对于“公摊面积将全面取消”这个问题,答案也就很明显了:一蹴而就取消公摊面积并不现实,房地产交易、持有全流程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其中还涉及众多既得利益者。因此短期内,公摊面积并不会取消(至少2022年大概率不会取消),但长远来看,由于公摊面积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弊端,扰乱了市场秩序,取消公摊将会纳入规划之中,长远筹谋、稳步推进。
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国家也早已经注意到了,2019年2月,住建部发布《住宅项目规范(意见征求稿)》,在第二章基本规定第四节户内空间的第六点明确提到了: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此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将住宅交易的面积统一按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可以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套内建筑面积一样,但住户使用面积不同的问题,其二是住户使用面积太不透明的问题。
2021年7月,住建部住建部联合7部门发布了《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重点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公摊面积一直以来都是百姓所诟病的存在,自然也是重点整治对象。
可能有人会说,取消公摊面积后,开发商会提高套内单价,房屋总价可能相差无几,因此没有取消的必要。显然这种观点存在误区,对于房企来说,目前高负债、高库存已经成为两座“大山”,特别是楼市下行的情况下,当前不少房企甚至在变相降价抛售来增加销量,因此一旦提高单价,那么购房者肯定不会买单。退一步讲,取消公摊的意义更多在于“公平”的问题。
那么是否和部分媒体说的那样,取消公摊后,已经买房的家庭是否能够得到补偿呢?仔细想想答案也很明显,即使未来公摊面积真的取消了,开发商也不会对于已购房者进行补偿。有两个原因。第一,对于开发商来说,已经赚到的钱肯定不会吐出来,并且过去也没有明确的公摊指标。第二,开发商也无力赔偿,简单计算一下,假设一个小区有1500户,每户公摊面积为20㎡,按照每平米1.2万元来计算,那么仅这一个项目开发商就要退回3.6亿元。因此大家也别幻想能够“捡便宜”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财经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