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最烂的装备,打着最硬的仗,为何说川军为中国流干了血?

张郃说历史 2023-03-30 00:59:03
喜欢多多分享一下,点赞收藏评论加“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炮击北大营。

在蒋介石和张学良不抵抗的命令的指挥下,东北全境快速沦陷,中国自东向西开始了抗日战争的历程。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军自华北开始向整个中国发动全面战争。

也就是这个时候四川军民同步开启了“川军出川”的八年抗战。

四川作为民国时期军阀长期混战的地方,虽有天府之国的美称,然战乱之下依旧是民不聊生。

百姓都穷困潦倒,军队实力可想而知。

然而就是这种情况下,八年抗战期间陆续有300万川娃子出川为国而战。

拿着最烂的装备,打着最硬的仗,流着最多的血。

“四川不灭、中国不亡”的由来

四川不灭,中国不亡。

这是中国古代提出的一句名言,它的意义在于指出了四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像汉高祖刘邦,据关中和四川整个大后方,出函谷关与霸王项羽会战荥阳。

依靠萧何在川府之国源源不断的供养,最终四年时间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汉昭烈帝刘备依靠诸葛亮三分天下之策,占据益州与荆州,与魏吴两家共争天下。

又比如南宋末年的四川吴家将领,将横行天下的蒙古铁骑阻挡十数年之久。

再如明末的张献忠依靠四川盆地和清廷斗争多年。

四川在中国历史上能有如此地位,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和物产条件以及人文情怀。

首先,四川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复杂多样。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山地和盆地的交汇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四川被群山环绕,交通不便,更使其显得绝地贫瘠。

正是四川盆地的存在,让外敌入侵只能依靠仅有的几个关口进出,使得四川在防御外敌入侵上有了天然的屏障。

其次是天府之国的丰富物资产出。

秦朝时期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李冰及其子二郎修建了至今仍在使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其发挥的巨大效能大大促进了成都平原的发展。

都江堰水利让水灾和旱灾能够被人力所解决。

保证了四川的农业生产状况,让当地人生活有保障,无饥饿和灾荒等现象,四川也就有了"天府之国"的称号。

后来四川渐渐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更是坐实了"天府之国"的称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四川人民锤炼出团结、坚毅、勇敢、聪明的品质,使得其在历史上屡次被用来挡住外敌入侵。

历史上四川多次被外族侵略,但是四川人民总是能够在与强敌搏斗中表现出非凡的民族气节和奋斗精神。

明朝朱权时期,滇、黔地区的土司起义后,蜀地加入了这场革命。

清朝时期,大西山起义和太平天国东征中,四川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期间,四川人民力挽狂澜,倡导改革。

无论何时,四川人民都能够展露出不怕抗争失败,不怕流血牺牲的勇气。

这也是为什么四川在抗日战争的八年时间内,就能先后组织超过三百万人出川为国征战的原因。

也是四川人为中国流血最多的强有力佐证。

川军装备破旧的原因

川军装备破旧的原因较为复杂。

首先是当时的中国整体落后于世界,国内军队无论是中央军、晋军还是共产党的部队,整体装备实力都远远落后于日军。

而四川作为军阀长期混战割据的省份,历经多年战乱,经济难以维系。

蒋介石作为民国名义上的首脑自然是首先武装自家的军队,川军难以获得战备更新补给。

其次,当时四川地区的土地问题和官方腐败现象严重,各种深层次的矛盾积累导致军阀之间互相做对。

四川的军阀和地方势力不断崛起又不断被推翻,割据混战如同一场毫无章法的噩梦。

陈光标、刘湘、杨森、刘文辉、范石泉等人成为了这段历史的代表性人物。

最后,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不作为导致川军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损失非常大。

1937年,日军全面进攻中国抗日根据地之后,川军被调往前线。

由于当时国共军队之间存在矛盾,国民政府对川军等部队的支援不足,川军拿到的装备和物资都比其他部队要差很多,补给也难以维持。

加之前线作战环境恶劣、年轻士兵们基础薄弱,很难抵挡日本先进装备的攻势,川军很快就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军装方面,川军的军容军装比较简单朴素。

川军们大多穿着常规式军装,由于物资短缺,很难保证每个士兵都有足够的服装。

他们鞋子也十分简陋,有的甚至是光脚或穿着草鞋。

武器装备方面,川军以轻武器为主。

川军的主要作战武器是各种轻兵器和步兵火器,如手枪、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等,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迫击炮、火炮和轻型坦克。

但是相比于日本侵略者,川军的武器装备还是比较落后,很难与日军的现代化武器相匹敌。

物资补给方面,川军以战区分配的少量补给为主。

由于民国当时的生产力不高,蒋介石对除了中央军之外的军队也不太信任,川军获得的装备和食品等物资严重不足。

士兵的战斗力、抵御敌人攻击及恶劣环境的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川军的光辉战绩

1937年8月,各路川军在家国情怀的大义感召下,摒弃前嫌,响应号召前往前线保卫祖国。

由刘湘和邓锡侯共同率领114个师出川抗战。

然而蒋介石为了分化四川军阀,插手四川内政,颁布了“军队国家化”的指令。

这一指令把组建好的川军团散到各地分散使用,使得本就战斗力不足的川军实力进一步下降。

不过也正是因此,川军在抗日的各个战场上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据国民政府统计,抗战期间川军伤亡人数为全国最多,占总人数的约五分之一。

川军先后参加的著名战役有: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川陕会战、昆仑关战役等。

淞沪会战作为抗战战争的第一场大战役,持续三个月之久,直接打破了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

川军在淞沪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枫林镇进行的巷战中,川军竭力抵抗了日本军的包围势头,取得了较大优势。

其后的武汉保卫战中,由于中国军队的整体实力不如日军,加之指挥的纷乱,战斗不断受挫。

作为殿后部队的川军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坚不可摧的决心,多次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中国军队的后撤争取了时间,为大部队提供了有利条件。

川陕会战在抗日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川军的表现更是凸显。

在这场为期60天的战役中,川军顶住敌人攻势,用坚决的信念抵御了敌军的进攻。

我方最终在这场山地战中化解了日军的进攻态势,实现最终胜利。

川军在昆仑关战役中也表现出了勇敢的士气和坚定的决心。

在昆仑关防线的守卫中,川军决心死守防线,使得日军进攻无法推进。

最终形成了对侵华日军的大围攻和大包围,为昆仑关大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川军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出了出色的勇气和胆略,不断攻占敌人据点,数次成功击败日本的侵略步伐。

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川军对中国取得最终的胜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和重要的贡献。

川军用其勇气和热血代替了破败的武器,用其生命捍卫了中国军队的荣耀。

后来川军领袖刘湘病逝时,毛泽东主席更是亲自发来唁电:“国家失一栋梁,川军失一主帅”,对刘湘作了高度评价。

四川省在抗日战争的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四川省作为中国的重要战略区域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四川在抗日战争中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作为西南边陲的国家重镇,四川可谓是抗战时期中国的大后方,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就坐落于四川。

其次,四川交通便利,物资贸易丰富,是国家东、中、西部的通道,可随时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大大加强了前线的补给。

抗战时期,四川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战争的高额钱粮赋税。

据统计,抗战期间四川籍

征工民夫人数高达340万人,与出川的川军士兵人数不相上下。

四川出的钱粮分别占全国的30%和35%以上。

可以说四川凭借一己之力供给整个国民政府官员的相关支出。

不难看出,川军和四川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以大无畏的精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川军在战斗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许多年轻的川军士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他们的名字被载入了烈士纪念册,永远留在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中。

川军在抗战初期多次持续抵抗日军。

虽然无法与日军正面作战,但其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以及灵活运用的分散、袭扰战术有效降低了正面抗日战场的压力。

在共同信念的驱使下,川军为了家国、民族的荣誉和尊严,展现出了令世界都为止惊叹的战场精神。

形成了中国抗日战争中一道不可撼动的屏障,确实为国家流干了鲜血。

结语

一寸山河一寸血是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更是描绘出川军的真实境遇。

落后就要挨打是永远不变的事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励精图治,四川也对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四川盆地巨大的能源储备和工业基础,对整个中国的能源和工业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四川文化和文艺界的多样性,也为中国社会树立了民族、地域和人性和谐性的实践案例。

这些精神正是“四川不灭中国不亡”的重要写照,也是四川人民用血汗书写的伟大历史。

1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