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霞,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贵州省工笔画学会会长,贵州省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岩彩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工笔重彩画学会理事,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任职于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
坚持工笔人物画线描之“工”
——读王锦霞的工笔人物肖像画
文/林木
工笔画在近几十年来获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入选重要展览及获奖的现状令国画界中水墨写意一路的画家们感到担忧。随着“写意精神”的倡导和对工笔画照相写实趋向的尖锐批评,写实工笔画,尤其是写实倾向的工笔人物画家们感到很大的压力。纵观当今工笔人物画的现状,似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造型上的风格化。此种类型的作品偏重于造型上的夸张变形,或眼珠一律上翻,或毛发通通翻卷,或身体拉长,或模样卡通,如此等等;一种是用笔上的意笔化,即抛弃工笔之工致化,而向小写意之意笔倾向发展。或者抛弃工笔的色彩,而向水墨效果上发力······
总之,想在工笔设色写实的传统画法上发展,在画坛是有压力的。由于讲究造型上的变形与夸张,或讲究图式上的创新与变化,此类作品注重形态创造,注重大结构大关系,故仅远观即可有效果,在参展获奖上往往有优势。但工笔画在用线、用色及造型上的细腻工致乃至精致入微的特征却大受影响,即可远观而难以近玩。但传统意味的工笔画则必须工。网络微信上发的工笔人物画,大多都有局部细节,尤其是五官发式上的细节,就是为了让你知道工笔画家“工”的功夫,而工笔画家的真功夫,真的就在这些精勾细勒的用笔和刻意晕染的细节上。
以此看王锦霞的工笔人物肖像画,与上述流行路数都不一样。她的工笔肖像画仍然凭着用线勾勒的真本事在工笔设色的传统写实领域中发展。其人物肖像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避写实,而长于用线。人物肖像画,写实是先决条件,一如宋代院画写实一样,王锦霞写实人物画的长处在于对现实人像做高度的线的提炼。她笔下人物的线描堪称体察入微。我们可以在绢和纸的肌理可辨的超近距离去把玩这位女画家对线的提取与把握,一如古代人们把玩册页与手卷。王锦霞对人物面部刻画线条的处理十分精到。每一局部线条都是根据造型的需要有提按、轻重、虚实、顺逆、收起等不同的处理。以作品《山妞妞》为例。仅脸庞一气呵成的长线中,就在提按收起的轻重运笔中形成或重或轻、或浓或淡、或虚或实的节奏,这种节奏的变化又是那么自然柔和,让你几乎找不到变化衔接之处,且轻重虚实又恰好与脸庞轮廓的凹凸起伏相应相合。“妞妞”的眉毛描绘或许是这种用笔的精绝之处。小小的眉毛用线被分成几组,每组线条又按眉毛的自然结构,或从中起笔,向外收笔,形成重起轻收先实后虚之线;或轻起轻收,运笔中则稍重,形成虚实相生朦胧幻化的笔意;或淡笔轻拂,若断若连,亦实亦虚,似有似无,把小姑娘稚嫩娇弱的眉毛表现得既富有真实细腻的质感,又富有用线变化穿插之意趣······如一小小眉毛的用笔用线,王锦霞心思之细腻手上之精致就到如此地步,那么头发的用线当然就更当讲究。画工笔人物的画家们知道,怎样处理头发,一定程度上是衡量一个工笔人物画家用线水平的试金石。工笔人物画家的作品,尤其是上述重图式重形态的工笔人物画家的作品,远看时效果不错,放大其局部,能细看的就不多了;再放大其头发部分,还能有不错效果的就更少。因为头发部分不论长短,用线极多,或线条自身缺乏变化,或线条之间平淡乏味,或线群之间无结构关联,再者局部与整体冲突不谐······
总之,工笔人物头发发式之描绘堪称工笔人物画家水平之试金石。王锦霞深知,工笔人物画中头发是个难题,她作画时对头发也特别在意。首先,必须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根头发。她中锋用笔,用娴熟的书法式悬肘而为,运笔平和中允一气相贯,每根线条平正凝重,又带有几分枯涩毛拙,一些头发用线不仅一笔之中有轻重浓淡之处理,有粗细顿断之区别,甚至在起笔收笔的安排上使每根线条自具书法之美、线型之美。例如发际部分,在较为凝重的起笔后,是越提越轻、越收越淡、越细越虚的线型变化,尤其是小姑娘发际的一些柔发,那起笔即收之跳宕、虚涩、朦胧、空灵之感,把中国画线型之美演绎得出神入化。单线之美得到表现之后,又得保证线群之美,即线与线间还得有相生相谐的关系。王锦霞画头发,很精巧地把头发用线根据头发生长的自然形态分成很多线的群组。由于每根线的处理都有各自的特点乃至长短虚实的变化,故每一线群内部是有变化的;而由线群构成的各个单元,又互相穿插、交织、排列、组合,而这些线群间的组合,由于线的疏密、粗细、浓淡、走向,再辅以线群间不同浓淡的水墨的晕染,共同构成《山妞妞》造型上苗族少女高挑婉转柔美动人的独特发式。
王锦霞此种别具匠心的用线方式,让人想到马远之水图用线。马远正是天才地运用对水纹分组的勾勒方法,在浓淡虚实如音乐旋律般穿插的配置中,把本来平淡重复的水纹,描绘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她的人像画法是这种别具匠心跨画科的借鉴么?再回过头来看看王锦霞对妞妞五官的处理。鼻部用笔好精炼!仅潦潦数笔,鼻翼部仅两三笔,鼻孔处亦两三笔,且每一笔都有一波三折提按虚实的变化。再看嘴唇。几乎就是唇间两三笔,亦是虚虚实实,上唇淡淡两笔似有似无,人中处一重一轻两笔,且笔笔有变,再辅以局部的晕染,则不仅线条潇洒灵动,嘴唇的质感也就简洁地呈现出来。作为人物心灵窗口的眼睛,她亦能以肯定而简练的用笔,在色墨晕染的协助下,准确地表现人物内心的世界。《山妞妞》中孩子清纯稚气的眼神,就在这种简练用笔中,与脸庞五官其他部位的笔墨线条刻画和谐生动地融为一体······还值得一提的是手的描绘。在人像画中,手是传达神态情感的又一重要部位。既然王锦霞在脸部的描绘用线中,其刻画之细腻、思路之精微已至于此,则手部的用线当然是可期待的。她的手部刻画用线,亦是准确柔和,气韵贯通,节奏分明,既具造型的客观价值,又有线条审美的主观意蕴。在画面的服饰及背景表现上,大多仍以平面的装饰性符号手法为之。由于线描功夫的到位,衣纹衣褶用线简洁明快,酣畅淋漓,舒展大方,与其精到的脸部刻画相生相发,相映生辉。
上述以《山妞妞》为例,分析了王锦霞工笔人物肖像画在工笔语言运用中的若干特点。《山妞妞》的造像特征及线描特点,基本上可以概括其工笔人物肖像画技法的特征。
在画画的同时,王锦霞也进行过关于中国工笔画与中国绘画系统、绘画本质联系的深入研究,出版过十余万字的《中国意象绘画体系中的工笔画》的学术专著。她深入地思考过有关工笔画创作的若干理论问题。在她看来,目前这种损失工笔画“工笔”特性而在“写意精神”倡导下向水墨写意靠拢的倾向,不应当成为工笔画的主流,工笔画的特质还在于“工”。她在其获奖论文《工笔画的意象特质与当代变革思路》一文中说:“我们可以真实自由地反映我们周围热烈沸腾的生活,即使写实,乃至如宋徽宗般极度写实,我们也可以‘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发挥意象艺术象征隐喻之能事。”而她的这批人物肖像画,如本文所析,那在写实基础上,对主观虚拟线条的高度提炼和立足笔墨思维上对线的精妙处理,那种种平面虚拟的画面效果及笔墨中所蕴含的画家主观修养、气质与个性特色,不正是这种中国意象精神的典型呈现么?
林木: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
中国画学会理事,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