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天宁区法院发布2024年度劳动人事争议十大典型案例,明确工作年限合并计算规则

扬眼 2025-04-30 16:51:53

4月30日,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度劳动人事争议十大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释法,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其中,一起涉及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被安排至关联企业工作,工作年限应合并计算的案例,对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发布会现场

赵某于2020年11月入职甲公司,被安排至某酒店担任前台服务员。2021年5月,甲公司安排赵某与乙公司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但赵某的工作岗位、内容及地点均未发生变化。2024年6月,因酒店停业,赵某被迫待岗且未获足额工资,遂以乙公司未提供劳动条件、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仲裁委及法院均认为,赵某的岗位调整系用人单位安排,非其个人原因所致,故其在甲、乙两公司的工作年限应合并计算。最终,法院支持赵某的诉求,判令乙公司支付经济补偿,切实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该案明确,用人单位不得通过关联企业间“换签合同”等方式人为拆分劳动者工作年限,规避法定义务。工作年限的连续计算对经济补偿、年休假等权益至关重要,司法实践应严格审查用工实质,防止企业利用形式变更损害劳动者利益。

发布会同时通报的另一案例涉及竞业限制纠纷。苗某原系常州某培训机构教师,离职后入职成都同行企业,并通过抖音发布招生广告。原用人单位以苗某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约定地域为江浙沪皖)为由索赔10万元。法院认定,苗某在协议地域外工作且新媒体宣传未实质引流至限制区域,未构成违约。该案厘清了新媒体时代竞业限制的边界,防止用人单位滥用权利。

天宁区法院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新收劳动争议案件从279件增至469件,新业态用工、集体维权等纠纷占比显著。对此,法院通过“多元调解+速裁”机制、设立公益律师绿色通道、优先执行劳动案件等举措,提升纠纷化解效率。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旨在统一裁判标准,平衡劳资利益。法院强调,将严惩规避劳动法定义务的行为,同时呼吁企业依法用工,共建和谐劳动关系。 通讯员 天法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奔

校对 陶善工

0 阅读:1